第351章 清明過後春事忙?基地初成械漸強_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 > 第351章 清明過後春事忙?基地初成械漸強

第351章 清明過後春事忙?基地初成械漸強(1 / 1)

《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51章:清明過後春事忙?基地初成械漸強

嘉靖元年1525年)?四月初十清明後三日)

辰時·東瀛鹿兒島,清明後的春雨剛過,空氣裡帶著泥土與青草的濕潤氣息。南部平原的移民村落中,第三批遷來的三千名民眾已順利入住新建木屋,蕭策與武田信長正帶著工匠與農夫,在村落西側推進穀倉建設,田埂上的稻芽已長至三寸高,嫩綠的葉片在微風中舒展。

“大家先把木梁架穩,再用榫卯銜接,不用急,確保穀倉結實耐用!”蕭策站在穀倉工地中央,看著工匠們組裝木構件,高聲叮囑。此次建設的十座穀倉,每座高兩丈、寬三丈,采用大明的榫卯結構,屋頂覆蓋茅草與油布,既能防雨又能通風。長門部族的木匠佐藤正帶著兩名大明工匠,調整一根木梁的位置:“蕭先生放心!這木梁是用鹿兒島的硬木做的,再加上榫卯固定,就算遇到大風也不會塌。”

不遠處,武田信長正組織農夫們平整穀倉周邊的場地,準備鋪設石板路。“咱們要把路鋪得平整些,方便日後運糧車通行,”武田信長拿著木尺測量石板間距,“每塊石板之間留半寸縫隙,下雨時水能及時排走,不會積水。”農夫們兩人一組,抬著石板鋪設路麵,汗水順著臉頰流下,卻沒人停下手中的動作——他們知道,穀倉是秋收後儲存糧食的關鍵,必須儘快建成。

村落東側的木屋區,巴圖正帶著幾名農夫,教長門部族的民眾如何給稻苗施肥。“這是咱們從遼東帶來的草木灰,撒在水田邊,既能給稻苗補充養分,又能防止蟲害,”巴圖抓起一把草木灰,示範如何均勻撒播,“每塊水田撒兩袋,撒完後再補一次水,讓養分融入泥土。”長門部族的民眾認真學習,有的提著草木灰袋,有的拿著木瓢灑水,水田旁一派春日勞作的繁忙景象。

一名剛遷來的大明孩童,拿著從家鄉帶來的小木車,跑到田埂上與長門部族的孩童玩耍。“你看,這是我爹做的木車,能拉小石子,”大明孩童展示著木車,長門部族的孩童則拿出一個竹編小筐:“這是我娘編的筐,能裝野菜,咱們一起去河邊撿石子吧!”兩個孩童手牽手跑向河邊,笑聲在村落中回蕩。蕭策看著這一幕,笑著對武田信長道:“清明過後,不僅是春耕的好時候,也是民眾們相互熟悉的好時機,假以時日,這裡定會成為真正的家園。”

巳時?西北延綏鎮,清明後的陽光驅散了寒意,黑油山旁的猛火油開采基地已初見雛形——五座儲存罐搭建完成,臨時提純作坊的屋頂也已鋪好油布,梟龍衛主將顧宸正帶著各營參將,檢查施工進度,內衛組百戶趙武與稽查組百戶秦峰緊隨其後,記錄著各項細節。

“董銳,夜梟營負責的暗哨布置得如何?”顧宸走到基地北側的山坡上,問夜梟營參將董銳。董銳指著遠處的幾處隱蔽點位:“回主將,咱們在基地周邊五裡設了八處暗哨,每處派五人值守,今日辰時剛更換過哨位,還在哨位周邊布置了警示繩,一旦有韃靼部落靠近,能及時預警。”顧宸點頭,又問蒼狼營參將韓峰:“明哨的巡邏路線是否調整過?”韓峰道:“已按您的要求,將巡邏間隔從一個時辰縮短至半個時辰,還增加了騎兵巡邏隊,確保明哨與暗哨能及時呼應。”

基地中央的開采區,雄獅營參將柳明正帶著士兵與徭役,挖掘第一口油井。“大家小心些,挖到五尺深時放慢速度,注意觀察是否有猛火油滲出,”柳明站在井邊,指揮著徭役用改良鐵鍬挖掘,“每挖一尺,就用木框固定井壁,防止塌方。”徭役們輪流上陣,汗水浸濕了衣衫,卻乾勁十足——他們知道,挖到猛火油後,不僅能拿到每日100文的酬勞,還有機會成為基地的正式雇工,每月拿10兩月銀。

臨時提純作坊內,工部工匠正帶著幾名軍工人員,測試猛火油提純設備。工匠將采集到的原油倒入特製的陶罐中,加熱後通過管道收集蒸汽,冷卻後得到的提純猛火油,顏色從黑色變為深褐色,燃燒時的煙霧也明顯減少。“顧主將,提純後的猛火油燃燒效率提升了三成,完全能滿足蒸汽設備的使用需求,”工匠興奮地彙報,“咱們計劃每日提純50石,五月前能儲備1000石可用的猛火油。”

稽查組百戶秦峰則在一旁核對徭役的考勤與酬勞發放記錄:“昨日共有200名徭役參與施工,每人100文酬勞已足額發放,今日新增50名徭役,都已登記在冊,簽訂了用工文書。”內衛組百戶趙武則帶著士兵,檢查儲油倉庫的安防:“倉庫周邊已安排24小時值守,每兩小時巡邏一次,還加裝了木質護欄,防止無關人員靠近。”顧宸看著基地的建設成果,滿意道:“按這個進度,五月初基地就能正式投產,咱們要繼續抓緊,確保萬無一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午時?京城軍工總院,工坊內一片忙碌——“64式”手槍的批量生產已全麵啟動,工匠們分工明確,有的打磨木質護手,有的鍛造槍管,有的組裝彈夾,首批200把手槍已完成大半,趙小匠正帶著研發小組,檢查每一把手槍的質量。

“這把槍的木質護手表麵要再用蜂蠟打磨一遍,確保防水性;還有這把槍的彈夾,裝卸時有些卡頓,要調整彈簧的力度,”趙小匠拿起一把手槍,仔細檢查每一個部件,對身旁的工匠道,“咱們生產的每一把槍,都要經過三次測試——外觀檢查、射程測試、穩定性測試,隻有全部合格,才能交付使用。”工匠們齊聲應和,手中的動作更加細致。

射程測試場內,一名工匠正拿著一把組裝好的“64式”手槍,在五十步外的靶位進行測試。“砰!砰!砰!”三槍過後,子彈均命中靶心,工匠記錄道:“射程達標,精度合格,後坐力適中,符合實戰需求。”趙小匠走上前,查看靶紙後點頭:“很好!接下來要加快生產速度,爭取四月底完成首批200把的交付,優先給梟龍衛海外組與錦衣衛送去。”

與此同時,“1911式”手槍的研發也取得突破——研發小組已解決槍管閉鎖機製的問題,正在測試後坐力緩衝裝置。“咱們在握柄處加裝了彈簧緩衝墊,能減少三成後坐力,”一名研發工匠向趙小匠彙報,“預計五月中旬能完成首批樣品製作,六月初可啟動批量生產。”趙小匠點頭:“繼續優化細節,確保‘1911式’手槍的威力與穩定性都能遠超‘64式’,為邊軍與海外作戰提供更強的武器支持。”

工坊外,幾輛馬車正等候在門口,準備將已完成的“64式”手槍運往梟龍衛總部。“這些槍要小心搬運,每把槍都用絨布包裹好,避免運輸過程中磕碰,”趙小匠叮囑馬車夫,“送到後要與梟龍衛的人核對數量,簽字確認,確保萬無一失。”馬車夫應道:“趙總匠放心!咱們定會安全送達。”馬車緩緩駛離軍工總院,帶著大明自主研發的新式武器,駛向守護家國的戰場。

未時?遼東營口港,清明後的海風帶著暖意,最後一批遷移民眾兩千名工匠與農夫)已登上戰船,準備前往東瀛。陸硯青站在碼頭,看著戰船緩緩駛離港口,心中滿是感慨——自三月初十首批遷移啟動,至今日最後一批民眾啟航,七萬人的遷移任務已順利完成大半,僅剩少量物資待運輸。

“劉工,鐵路的物資運輸還需多久能完成?”陸硯青問身旁的鐵路總工匠劉工。劉工道:“目前還有五千石糧食與三千套農具待運輸,按每日三趟機車的運輸量,四月十五前能全部運抵營口港,裝上後續的運輸戰船。”陸硯青點頭:“要確保物資運輸安全,鐵路沿線的安防不能鬆懈,避免出現意外情況。”

不遠處,幾名邊軍士兵正與留守的部族民眾告彆。“等咱們在東瀛安頓好,就派人來接你們,”一名士兵握著部族民眾的手,不舍地說,“你們要好好照顧自己,守好遼東的家園。”部族民眾點頭:“你們放心去吧,遼東有我們在,定不會讓韃靼部落輕易靠近。”碼頭邊,離彆的不舍與對未來的期待交織,成為這個春日裡最動人的畫麵。

陸硯青登上一輛機車,準備前往京城向陸硯昭彙報遷移進展。機車啟動時,他望著遠處的海麵,心中默念:“七萬人的遷移,是大明海外布局的第一步,接下來,還要繼續努力,讓每一位民眾都能在新的家園安居樂業。”陽光下,機車的轟鳴聲與戰船的汽笛聲交織,為遼東的遷移任務,畫上了階段性的句號。

酉時?京城內閣,陸硯昭、徐階、李三才與周用圍坐在一起,彙總各地的進展報告——鹿兒島的移民安置與穀倉建設、延綏鎮的猛火油基地施工、軍工總院的手槍量產、遼東的遷移收尾,各項事務均按計劃推進,眾人臉上滿是欣慰。

“鹿兒島的十座穀倉預計四月底完工,稻苗長勢良好,七月秋收有望豐收;延綏鎮的猛火油基地五月初可投產,首批1000石提純猛火油能滿足工業需求;軍工總院的‘64式’手槍四月底可交付,‘1911式’手槍研發順利;遼東的遷移收尾四月十五前可完成,”陸硯昭看著報告,逐一總結,“接下來,要重點關注鹿兒島的春耕與延綏鎮的猛火油運輸,確保各項事務銜接順暢。”

徐階點頭:“戶部會繼續撥付專項資金,支持鹿兒島的春耕與延綏鎮的基地建設;同時,會安排官員前往東瀛,協助蕭策與武田信長管理移民村落,確保民生穩定。”李三才補充道:“邊軍會加強遼東與延綏鎮的安防,防止韃靼部落趁機騷擾,保障兩地的安全。”周用則道:“工部會繼續優化猛火油提純技術與手槍生產工藝,為大明的工業與軍事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夜幕降臨,內閣的燈光依舊明亮。君臣們的討論仍在繼續,從東瀛的春耕規劃到延綏鎮的能源利用,從新式武器的研發到海外的長遠布局,每一個話題都關乎大明的未來。這個清明後的春日,不僅是萬物複蘇的季節,更是大明邁向新發展的起點。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暗夜永皇之血脈吞噬者 創世熔爐 九霄冰凰錄輪回劍燼 她離開後,傅總瘋狂追妻 穿越紅樓,我是天可汗 綜影視:多學學總有好處! 開局喪屍狗,從拿下金丹女修開始 我若成仙,天道又奈我何 靈武天書 雲小仙兒修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