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54章:煉油尋法出新品?改械謀興助工強
嘉靖元年1525年)?六月初
辰時·京城軍工總院,西側的臨時提煉作坊內彌漫著淡淡的油味,陸硯昭與趙小匠正圍著一組改良的提煉裝置忙碌——自延綏鎮猛火油陸續運抵,兩人便開始摸索提純之外的細分方法,希望能從猛火油中分離出更適配不同機械的油品,此刻作坊內的木桌上,已整齊擺放著十幾張記錄數據的紙頁,旁邊還放著三個貼著標簽的陶罐。
“國公,今日咱們按上次的思路,把蒸餾溫度控製在不同區間,看看能不能分離出不一樣的油,”趙小匠一邊調整裝置下的炭火,一邊遞過一張手繪的溫度記錄表,“上次咱們試到150度時,出來的油點燃後火焰很旺,就是煙有點大;這次咱們從80度開始測,每20度收集一次,記錄燃燒速度、火焰大小和煙量。”
陸硯昭點頭,接過記錄表,目光落在裝置的冷凝管上:“好,你控製溫度,我來記錄。先把原油倒入蒸餾罐,小火升溫,注意觀察冷凝管滴出的油,每到一個溫度區間,就換一個陶罐收集。”隨著炭火漸漸升溫,蒸餾罐內的原油開始冒泡,不久後,透明的液體從冷凝管滴出,落入第一個陶罐中。“溫度80到100度,收集第一罐,”趙小匠高聲報出溫度,陸硯昭立刻在記錄表上寫下:“80100c,油品透明,無明顯氣味,點燃後火焰藍色,燃燒速度快,煙量極少。”
接下來的兩個時辰裡,兩人按溫度區間依次收集了三罐油品——第二罐溫度100150c,油品呈淡黃色,點燃後火焰橙紅,燃燒速度中等,煙量較少;第三罐溫度150200c,油品深褐色,點燃後火焰暗紅,燃燒速度慢,煙量較大。待裝置冷卻後,陸硯昭將三個陶罐依次排列,分彆用火種點燃,觀察對比:“第一罐油燃燒快、煙少,適合需要快速發力的機械,比如機車的啟動;第二罐油燃燒穩、煙少,適合持續運轉的機械,像鍛造機、機床;第三罐油燃燒慢、煙大,但耐燒,或許能用來做燃料儲備,應對長時間作業。”
趙小匠湊近觀察火焰,又用手指蘸了一點第一罐油,仔細揉搓:“國公說得對!您看這第一罐油,比之前提純的猛火油更輕,流動性也更好;第二罐油黏度適中,不容易凝固,冬天用也方便。咱們給這幾類油起個名字吧,以後生產也好區分。”陸硯昭思索片刻,道:“第一罐油燃燒快、火力猛,就叫‘汽油’;第二罐油燃燒穩,適合驅動機械,叫‘柴油’;第三罐油就先叫‘重油’,後續再看看有沒有其他用途。咱們把這次的溫度區間、收集方法和油品特性整理成定型方案,以後按這個標準生產。”
兩人立刻著手整理方案,將提煉裝置的結構、溫度控製範圍、油品收集步驟和用途建議一一記錄,最後在方案末尾注明:“汽油:蒸餾溫度80100c,適用於啟動類機械;柴油:蒸餾溫度100150c,適用於驅動類機械;重油:蒸餾溫度150200c,適用於儲備燃料。”看著完整的方案,趙小匠興奮道:“有了這個方法,咱們就能根據不同機械的需求供油,機械的效率肯定能再提一截!”陸硯昭點頭:“接下來,咱們可以邀請內閣眾人來看看提煉過程,再商議改造現有機械的事,讓這些新油品儘快派上用場。”
午時?軍工總院,提煉作坊外已搭起簡易的觀禮棚,徐階、李三才、周用三位內閣大臣應邀而來,正圍著陸硯昭與趙小匠準備的提煉裝置,聽兩人講解細分油品的過程。此時趙小匠已點燃炭火,蒸餾罐內的原油開始升溫,冷凝管旁的三個陶罐已準備就緒。
“諸位大人,咱們先看這提煉裝置,”陸硯昭指著裝置的核心部件,“這是改良的蒸餾罐,比之前的更大,還加了溫度表,能精準控製溫度;旁邊的冷凝管加長了,能讓蒸汽充分冷卻,提高油品收集率。今日咱們就按定型的方法,分離出汽油、柴油和重油,讓諸位大人看看不同油品的特性。”
隨著溫度升至80c,透明的汽油開始滴入第一罐,陸硯昭拿起記錄表,向眾人介紹:“這是汽油,80到100度蒸餾出來的,燃燒快、煙少,咱們的蒸汽機車啟動時,用汽油能快速升溫,比用煤炭節省半個時辰;等會兒咱們可以試試,用汽油驅動小型機車模型,看看效果。”徐階湊近觀察汽油,點頭讚道:“這油看著就乾淨,要是真能加快機車啟動,以後物資運輸效率就更高了。”
待柴油和重油依次收集完畢,趙小匠將三個陶罐的油品分彆倒入小型燃燒器,點燃後展示:“大人您看,汽油火焰藍、燒得快;柴油火焰橙、燒得穩;重油火焰暗、燒得久。咱們工坊裡的鍛造機,要是用柴油驅動,能一直保持穩定的火候,鍛打的鋼材質量會更好;機床用柴油,運轉也更平穩,加工零件的精度能再提高一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三才看著不同的火焰,問道:“陸國公,既然這些新油品這麼好用,那咱們是不是要把所有機械都改成用這些油?煤炭是不是就用不上了?”陸硯昭笑著搖頭:“李大人彆急,我正想和諸位說這事。這些新油品雖好,但目前猛火油的產量還有限——延綏鎮基地日產量20石,提純與細分均在京城軍工總院進行,每日能產出10石左右汽油和柴油,隻能優先供應關鍵機械,比如軍工總院的鍛造機、機床,還有部分機車;至於其他機械,比如遼東鐵路的貨運機車、東瀛的灌溉水車,目前還是得靠煤炭,而且煤炭儲量大、獲取方便,成本也低,短期內仍是工業製造的主力燃料。”
他頓了頓,繼續道:“我的想法是,分階段改造現有機械——第一步,先改造軍工總院的5台核心鍛造機和3台機床,適配柴油,提高武器和零件的生產效率;第二步,改造2台蒸汽機車,適配汽油啟動、煤炭續航,兼顧啟動速度和長途運輸需求;第三步,等延綏鎮基地擴大產能,猛火油日產量提升到50石以上,再逐步改造其他機械。這樣既能發揮新油品的優勢,又不會因為產量不足影響現有生產,諸位大人覺得如何?”
周用立刻表示讚同:“國公這個計劃周全!分階段改造,風險小、效果也明顯。工部可以立刻安排工匠,根據汽油、柴油的特性,設計改造方案,比如調整機械的燃料供應管道、優化燃燒裝置,確保改造後的機械能穩定運轉。”徐階也點頭:“戶部會撥付專項資金,支持機械改造和提煉裝置的擴建,爭取年底前完成第一步改造,讓新油品儘快發揮作用。”
隨後,眾人移步至工坊外的空地上,趙小匠早已準備好一台小型機車模型,將汽油倒入燃料箱後,點燃引火裝置——模型機車很快啟動,車輪轉動,沿著軌道平穩行駛,速度比用煤炭驅動時快了近一倍。“太好了!這效果立竿見影!”周用興奮地拍手,“咱們按這個思路改造,大明的工業製造肯定能更上一層樓!”陸硯昭看著運轉的模型,眼中滿是期待:“隻要咱們穩步推進,用不了多久,大明的機械就能既有煤炭的穩定供應,又有新油品的高效助力,工業興邦的目標,定能實現。”
未時?與京城的工業研發熱潮相呼應,此時的東瀛鹿兒島也迎來了新的生機——受損的水田已全部補種完畢,女真族農夫與長門部族民眾正一同給稻苗施肥,田埂上的稻苗已長至半尺高,嫩綠的葉片在風中搖曳;同時,京城支援的首批“1911式”手槍與改良連弩也已運抵,沈軍帶領梟龍衛海外組正在穀倉前的空地上,訓練大明移民護衛使用新武器。
“大家注意,‘1911式’手槍比‘64式’威力大,後坐力也稍大,開槍時要握緊握柄,瞄準後再扣扳機,”沈軍手持一把“1911式”手槍,向護衛們示範,“而且這槍的彈夾容量是7發,比‘64式’多1發,換彈時要快、準,避免耽誤戰機。最重要的是,這槍僅限咱們大明移民護衛使用,絕不能借給外人,更不能遺失,戰後要統一清點,少一把都不行。”護衛們認真學習,輪流上前試射,槍聲在空地上響起,卻不再像之前戰亂時那般緊張,反而透著守護家園的堅定。
武田信長與阿古拉站在一旁觀看,武田信長笑著對阿古拉道:“大明的武器越來越精良,有沈大人訓練護衛,以後鹿兒島再遇亂兵,咱們就更有底氣了。咱們的水田也補種好了,要是七月收成好,明年就能多種些,讓大家都能吃飽飯。”阿古拉點頭:“是啊,現在家園安穩了,武器也有了,咱們隻要好好勞作、好好訓練,就能在鹿兒島過上好日子。等大明的貿易船來了,咱們還能把鹿兒島的特產運去大明,換些咱們需要的東西,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巳時?西北延綏鎮猛火油基地,擴建工程已正式啟動——顧宸正帶著五營參將與留任的徭役,在現有油井旁挖掘新的油井,同時搭建更大的原油儲存罐與運輸驛站,專注提升猛火油開采與原油儲備能力,提煉環節則統一由京城軍工總院負責。
“董銳,你帶夜梟營的弟兄們,在新油井周圍布置暗哨,半徑五裡內分設8處崗哨,每兩時辰換班一次,防止韃靼部落靠近乾擾開采;柳明,你帶雄獅營的弟兄們,協助徭役搭建儲存罐,罐體內側要鋪三層防水油布,接口處用銅釘密封,確保原油不滲漏、不揮發,”顧宸對著各營參將清晰下達指令,“咱們的核心任務是開采與儲備:月底前新增2口油井,讓原油日產量從20石提升到30石;同時擴建運輸驛站,增加10輛運油馬車、50個密封陶罐,確保每日能將當日開采的原油全部裝車,次日一早運往京城軍工總院,不積壓、不浪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內衛組百戶趙武帶著士兵,正在檢查新運來的開采工具與密封陶罐:“主將放心!這些工具都是工部特製的——鐵製抽油杆比之前的木質杆更耐用,密封陶罐的罐口加了雙層木塞,外層還裹了防水蠟,能有效防止運輸途中原油泄漏。咱們還在儲存罐旁挖了導流溝,萬一發生滲漏,原油能順著溝渠流入備用池,不會汙染周邊土地。”
稽查組百戶秦峰則在核對開采與運輸台賬:“目前現有油井每日開采20石原油,全部按時運往京城,無積壓情況;留任的150名徭役分工明確,50人負責油井開采,50人負責原油裝罐,50人負責維護運輸工具,薪資均按每日100文足額發放,大家乾勁很足。擴建完成後,咱們計劃再招募50名徭役,專門負責驛站的物資管理,確保開采、儲存、運輸流程順暢。”
顧宸走到新油井旁,看著徭役們用改良抽油杆抽取原油,原油順著管道緩緩流入密封陶罐,眼中滿是鄭重:“咱們雖不負責提煉,但開采的原油是京城軍工總院研發新油品的基礎,每一滴都不能出問題。運輸時要與沿途邊軍哨站提前對接,每十裡換一次馬隊,確保原油能在五日內抵達京城,不耽誤提煉進度。咱們守好這處‘能源源頭’,就是在為大明的工業發展出力,絕不能有半分懈怠。”
酉時?京城內閣,燭火搖曳,陸硯昭、徐階、李三才與周用圍坐在一起,桌上攤著機械改造圖紙與猛火油產量報表,正彙總近期進展、商議後續規劃。陸硯昭先將軍工總院的油品提煉定型、機械改造三階段計劃,以及延綏鎮基地擴建目標逐一說明,末了話鋒一轉,看向身兼戶部尚書的徐階,語氣帶著幾分斟酌卻不失篤定:“徐大人,眼下機械改造、基地擴建都需大量資金,貿易籌備也得有銀錢打底,雖然當下國庫滿當當的,幾億兩的白銀和近億兩的黃金存儲,不缺這一時的開支,但不知戶部對‘銀礦’感不感興趣?還是一處儲量不小的銀礦。”
這話一出,徐階先是一怔,隨即眼中閃過驚喜,身體微微前傾:“陸國公說笑了?戶部哪有不想要銀礦的道理!即便國庫充裕,銀礦也是長遠的資源儲備啊!這些年大明的銀礦要麼在邊境受韃靼滋擾,要麼產量漸減,所有已知礦脈都在工部備案、派專人監管,每年的銀稅都是固定數目,想要擴產難如登天。您若真有銀礦線索,即便不是為應急,也是為大明長遠計,解了後續資源儲備的後顧之憂!隻是不知,這礦脈在何處?總不會是在咱們大明境內吧?若是如此,工部怎會沒有記錄?”
李三才與周用也紛紛側目,顯然對這銀礦的位置充滿好奇——大明境內的礦產管控極嚴,若真有未被發現的大銀礦,無論國庫是否充裕,都是重大利好。陸硯昭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才緩緩開口:“徐大人猜得沒錯,這銀礦不在大明境內,而是在東瀛。此前蕭策在鹿兒島與武田信長商議移民安置時,武田部族的老人們提過,鹿兒島西南方向的霧島山脈,早年曾有人在溪流中撿到過天然銀塊,隻是長門部族世代以農耕、漁業為生,不懂采礦之法,又怕引來其他部族爭搶,便一直沒對外聲張。蕭策後來派人悄悄探查過,發現山脈中銀礦露頭不少,初步判斷儲量至少能支撐十年開采,且礦脈埋藏不深,開采難度不大。”
他頓了頓,補充道:“如今鹿兒島已成為咱們大明移民的安居之地,武田信長也願與咱們合作,若是戶部有意,待七月秋收後,咱們便可派工部的采礦工匠前往東瀛,聯合長門部族一同勘探、開采。采出的白銀,一部分可用於補貼鹿兒島的建設與移民生活,讓移民們更安心;一部分運回大明,存入國庫作為戰略儲備,應對日後可能的邊境戰事或災荒;還有一部分可投入貿易,擴大大明與東瀛的物資往來,算是一舉三得。”
徐階聽完,激動得直點頭,手指在桌上輕輕敲擊:“好!太好了!東瀛這處銀礦,不管是短期補貼移民,還是長期儲備,都大有裨益!戶部不僅要,還要儘快推進!待明日我便召集戶部官員,核算開采所需的前期投入,再與工部商議選派工匠的事,爭取秋收後就啟動勘探。有了這處銀礦,大明的資源儲備又厚一分,日後行事也更有底氣!”
李三才也笑著道:“是啊,國庫充裕是眼下的利好,有銀礦補充儲備才是長遠之策。而且這銀礦在東瀛,開采時還能帶動鹿兒島的發展,讓移民們有更多生計,真是一舉多得。隻是開采時需注意安防,畢竟是在東瀛境內,得讓蕭策與沈軍多費心,防止其他部族覬覦,也避免開采技術外流。”周用則道:“工部會挑選經驗最豐富的采礦工匠,帶上改良的采礦工具,確保勘探與開采效率;同時會製定嚴格的技術保密條例,不讓采礦方法外泄,絕不讓這處銀礦閒置或出岔子。”
陸硯昭點頭:“安防與保密之事,後續會讓蕭策與沈軍製定詳細方案,聯合長門部族與移民護衛共同守護礦場,同時監督開采過程,確保技術不外流。眼下咱們還是先按原計劃推進——重點盯緊軍工總院的機械改造、延綏鎮的原油產量提升與東瀛的貿易籌備,待銀礦勘探啟動後,再根據情況調整規劃,讓各項事務都能穩步推進。”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