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55章:械改初成提效率?礦啟船發拓新篇
嘉靖元年1525年)?七月初
辰時·京城軍工總院,東側的鍛造工坊內一片火熱——首台適配柴油的核心鍛造機已完成改造,正發出平穩的轟鳴聲,趙小匠帶著工匠們圍在機械旁,仔細記錄著運轉數據,陸硯昭也特意前來查看改造效果。
“國公您看,這台鍛造機改造後,用柴油驅動,火候能穩定控製在1200c左右,比之前用煤炭時的溫差縮小了近100c,鍛打的槍管不僅更平整,還能減少三成的鍛造時間,”趙小匠指著從機械中取出的半成品槍管,語氣難掩興奮,“而且柴油燃燒時煙少,工坊裡的能見度比之前高多了,工匠們操作也更安全。咱們按這個標準改造,剩下的4台鍛造機和3台機床,月底前就能全部完工。”
陸硯昭伸手觸摸槍管,感受著均勻的溫度,點頭讚道:“很好!改造效果比預期的還好。你安排人把這半成品槍管送去測試場,看看強度和精度是否達標,若是合格,就可以批量生產,優先供應東瀛的移民護衛和水師。對了,延綏鎮送來的原油,每日提煉的柴油夠不夠這台機械使用?”
“夠的!延綏鎮現在日產量30石原油,咱們每日能提煉出15石柴油,這台鍛造機每日隻用2石,剩下的足夠後續改造的機械使用,還能儲備一部分應對突發情況,”趙小匠遞過產量報表,“而且咱們還優化了提煉裝置,現在汽油、柴油的分離效率又提高了一成,浪費的原油比之前少多了。”
此時,一名工匠匆匆跑來彙報:“趙總匠、國公,‘1911式’手槍的首批樣品已完成測試,射程80步,能擊穿兩寸厚的榆木板,後坐力比之前小了不少,完全符合實戰需求,今日就能啟動批量生產,每月能產出200把!”陸硯昭眼中閃過欣喜:“好!讓工部儘快起草公文,將首批100把‘1911式’手槍運往東瀛,交給沈軍,讓他加強移民護衛的訓練,確保鹿兒島的安全。”
巳時?西北延綏鎮猛火油基地,擴建工程已順利完工——新增的2口油井正穩定開采原油,工人們將原油裝入密封陶罐,再由馬車運往京城,顧宸正帶著內衛組百戶趙武、稽查組百戶秦峰檢查產能情況。
“柳明,新油井的日產量如何?”顧宸走到一口新油井旁,問雄獅營參將柳明。柳明笑著回應:“回主將,新油井日產量各15石,加上之前的20石,現在每日能開采50石原油,比預期的30石還多!咱們已增加了20輛運油馬車、100個密封陶罐,確保每日的原油都能及時裝車,不會積壓。”
趙武指著遠處的運輸隊伍:“主將您看,今日的50石原油已全部裝車,共10輛馬車,每輛馬車配5個陶罐,由20名內衛組士兵護送,已與沿途邊軍哨站對接好,確保五日內能抵達京城軍工總院。而且咱們還在儲存罐旁加了防雨棚,就算下雨也不會影響原油儲存。”
秦峰則遞過徭役管理台賬:“擴建後咱們新招募了50名徭役,現在共有200名徭役,分工更細了——80人負責油井開采,60人負責原油裝罐,60人負責運輸工具維護,薪資都按每日100文足額發放,沒人有怨言。還有100名徭役申請了長期留任,咱們已與他們簽訂了用工文書,每月10兩月銀,負責油井的日常維護。”
顧宸看著忙碌卻有序的基地,心中滿是欣慰:“咱們雖不負責提煉,但隻要把原油開采好、運輸好,就是在為大明的工業發展出力。現在產能提升了,京城的機械改造、武器生產都能更順利,咱們要繼續保持,不能出半分差錯。”
午時?東瀛鹿兒島,田埂上的稻苗已長至一尺高,進入灌漿期,嫩綠的稻穗隨風搖曳,蕭策與武田信長、阿古拉正帶著農夫們查看稻苗長勢,同時籌備秋收事宜。
“蕭先生,您看這稻苗長得多好,比咱們在遼東種的稻子壯實多了,七月中旬肯定能豐收,”阿古拉蹲下身,輕輕撫摸稻穗,“咱們已準備好了鐮刀、穀筐,還搭建了10座臨時曬穀場,就等秋收了。而且咱們還組織了50名女真族漢子、30名長門部族民眾,組成了秋收隊,到時候能加快收割速度。”
武田信長補充道:“咱們還在穀倉旁挖了排水溝,防止下雨積水,影響糧食儲存。另外,薩摩部族的殘餘亂兵已被咱們清理乾淨,鹿兒島現在很安全,秋收時不用擔心有人騷擾。”
蕭策點頭,話鋒一轉:“秋收籌備的同時,咱們還要啟動銀礦勘探——京城已派來10名采礦工匠,今日就能抵達鹿兒島,他們帶來了改良的采礦工具,咱們要配合他們去霧島山脈勘探銀礦。阿古拉,你選20名女真族漢子,武田首領,你選10名長門部族的精銳,一起護送工匠去勘探,確保他們的安全,也防止其他部族覬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阿古拉與武田信長齊聲應道:“請蕭先生放心!定會保護好工匠,順利完成勘探!”蕭策笑著道:“等銀礦勘探清楚,咱們就能開采白銀,一部分補貼鹿兒島的建設,一部分換大明的物資,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未時?東瀛鹿兒島港口,首艘前往大明的貿易船已準備就緒——船上裝滿了鹿兒島的特產,有海帶、海參、珍珠等,還有長門部族手工製作的漆器,水師統領周航正帶著船員檢查船隻,蕭策、武田信長、阿古拉前來送行。
“周統領,此次貿易船前往大明,要多久才能抵達?”蕭策問道。周航回應:“蕭先生放心,這船是改良過的,速度比之前快了近一倍,順風的話十日就能抵達大明港口,船上還配備了‘64式’手槍、‘1911式’手槍各50把,還有100把改良連弩,確保航行安全,不會遇到海盜騷擾。”
武田信長遞過貿易清單:“周統領,這是船上的特產清單,共500斤海帶、300斤海參、100顆珍珠、50件漆器,都是鹿兒島的好東西,希望能換些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還有咱們需要的農具,讓民眾們也能用上大明的好東西。”
阿古拉笑著道:“等貿易船回來了,咱們就能有更多的農具,明年就能多種些水田,讓大家都能吃飽飯,還能給孩子們做新衣服。”周航點頭:“諸位放心,我定會順利完成貿易,把大明的物資帶回來!”
隨著一聲汽笛響起,貿易船緩緩駛離港口,蕭策、武田信長、阿古拉站在岸邊揮手送行。陽光灑在海麵上,波光粼粼,貿易船的身影漸漸遠去,卻承載著鹿兒島與大明的友誼,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酉時?京城內閣,燭火通明,陸硯昭、徐階、李三才與周用圍坐在一起,彙總近期各項進展——京城軍工總院機械改造順利、延綏鎮原油產能提升、東瀛鹿兒島秋收籌備與銀礦勘探啟動、首艘貿易船啟航,君臣們臉上滿是欣慰。
“軍工總院首台鍛造機改造完成,‘1911式’手槍啟動批量生產,每月能產出200把;延綏鎮原油日產量提升至50石,能滿足京城的提煉需求;鹿兒島秋收籌備就緒,銀礦勘探啟動,首艘貿易船也已啟航,各項事務都按計劃推進,”陸硯昭逐一總結,“接下來,咱們要重點關注三件事:一是軍工總院的機械改造進度,確保月底前完成所有核心機械的改造;二是鹿兒島的銀礦勘探與秋收,讓工部派專人跟進,提供技術支持;三是貿易船的航行安全,讓水師加強航線巡邏,確保貿易順利。”
徐階點頭:“戶部會繼續撥付專項資金,支持軍工總院的機械改造與延綏鎮基地的運營;同時,會安排官員在大明港口接應貿易船,確保鹿兒島的特產能順利換成所需物資,再儘快運往東瀛。”李三才補充道:“邊軍會加強遼東與延綏鎮的安防,防止韃靼部落騷擾,確保原油運輸與貿易航線的安全;錦衣衛也會密切關注東瀛其他部族的動向,防止他們乾擾鹿兒島的銀礦勘探與秋收。”
周用則道:“工部會派更多的采礦工匠前往東瀛,協助銀礦勘探與開采;同時,會繼續優化提煉裝置與機械改造方案,提高效率,減少浪費。”陸硯昭點頭:“隻要咱們穩步推進,用不了多久,大明的工業會更發達,東瀛的移民生活會更安穩,大明興邦的目標,定能實現。”
夜幕漸深,內閣的燭火依舊明亮。君臣們的討論從機械改造、原油產能,延伸到銀礦勘探與貿易,每一個話題都透著對未來的憧憬。這個七月,不僅是工業成果落地的時節,更是大明拓展資源、穩固海外根基的開端,在新燃料、新機械、新資源的助力下,大明的興盛之路,正越走越寬廣。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