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57章:銀增鐵擴強根基?炮成船發拓新程
嘉靖元年1525年)?九月27
辰時的霧島山脈銀礦場,秋風帶著涼意掠過礦洞,卻絲毫未減場內的忙碌——自八月底京城派來30名補充工匠後,銀礦日產量已順利提升至60斤,阿古拉正帶著女真族與長門部族的民眾,將剛開采出的白銀裝入特製木箱,準備送往港口等候貿易船。
“蕭先生,您看這月的白銀產量!”阿古拉捧著開采台賬,快步走到蕭策麵前,語氣難掩自豪,“咱們九月共開采1800斤白銀,比八月多了300斤!而且用了京城送來的新式采礦工具,工匠們都說省力多了,之前一天要歇三次,現在歇兩次就能完成開采量,礦洞的安全也比之前好,沒出現過塌方的情況。”
蕭策接過台賬,目光掃過“日均60斤”的記錄,點頭讚道:“很好!產能穩定提升,咱們就能換更多大明的物資。礦場的安防還得盯緊些,入秋後韃靼部落可能南下,東瀛這邊雖沒韃靼,但難保其他部族不會眼紅銀礦,巡邏次數得再加一倍,絕不能出岔子。”
此時,一名工匠跑來彙報:“蕭先生,礦洞深處又發現了一條小礦脈,預計能每日多開采5斤白銀,咱們要不要現在就開挖?”蕭策眼中閃過欣喜:“挖!不過要先讓采礦工匠勘探清楚礦脈走向,彆盲目開挖,安全第一。等這條礦脈穩定開采,咱們的日產量就能達到65斤,年底前說不定能突破70斤!”
巳時?與銀礦場的火熱相呼應,此時的鐵礦開采區也迎來了新進展——經過一個月的擴產,鐵礦日產量已從200斤提升至300斤,簡易鐵匠鋪也升級成了小型鐵工坊,能打造的鐵器從農具擴展到了刀具、鐵鍋,武田信長正帶著工匠查看新打造的鐵器。
“蕭先生,咱們的鐵工坊現在每日能打造30把鋤頭、20把菜刀、10口鐵鍋,不僅能滿足鹿兒島民眾的需求,還能剩下一些,等貿易船來的時候,看看能不能換些其他物資,”武田信長拿起一把菜刀,遞到蕭策麵前,“您看這刀,用咱們自己開采的鐵礦打造,鋒利度不比大明運來的差,而且成本還低,以後再也不用從大明買鐵器了。”
蕭策接過菜刀,輕輕砍向一旁的木頭,木頭應聲斷裂,滿意點頭:“很好!鐵工坊的發展比預期的還快。你們有沒有嘗試打造武器?比如短刀、長矛之類的,要是能自產武器,咱們的移民護衛就能多一層保障。”工匠點頭:“正在嘗試!咱們已打造了10把短刀,明日就能送去給沈軍測試,要是合格,就能批量生產,每月能產出50把。”
阿古拉笑著道:“以後咱們既有白銀換物資,又有鐵礦造鐵器,鹿兒島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咱們女真族的漢子們都願意來鐵工坊乾活,學門手藝,以後也能給家裡多掙些糧食。”蕭策點頭:“好!你們繼續擴大鐵工坊規模,我會向京城彙報,請求派些更有經驗的鐵匠來,教大家打造更複雜的鐵器,比如農具零件、采礦工具之類的。”
午時?京城軍工總院,火炮測試場上傳來陣陣轟鳴聲——新式火炮的實彈測試已順利完成,炮口硝煙尚未散儘,陸硯昭便繞著測試火炮仔細查看,趙小匠拿著測試報告緊隨其後,準備彙報量產計劃。
“國公,新式火炮的測試結果非常好!”趙小匠快步上前,遞過報告,“射程300步,能擊穿五寸厚的榆木板,發射間隔比之前的前裝火炮縮短了兩成,炮身用新鋼材減重三成,水師戰船也能裝載,今日就能啟動批量生產,每月能產出10門!”
陸硯昭卻未立刻回應,而是手指輕撫炮口內側,又蹲下身查看炮尾結構,沉吟片刻後道:“這前裝火炮雖比之前進步,但裝彈時仍需從炮口填入,不僅慢,還容易在填彈時被敵軍偷襲。我倒有個想法,咱們可以試試改造成‘後裝火炮’——在炮尾開一個可開合的炮閂,裝彈時打開炮閂從尾部填入,填完後關閉炮閂密封,這樣一來,裝彈速度至少能再快三成,士兵也不用暴露在炮口前方,安全性也能提升。”
趙小匠聞言眼睛一亮,立刻俯身查看炮尾:“國公這個想法太妙了!前裝炮填彈時,士兵得扛著炮彈跑前跑後,遇上風雨天還容易受潮卡彈;要是改後裝,從尾部填彈,不僅快,還能加個防潮密封圈,減少卡彈風險。隻是這炮閂的密封性和強度得做好,不然發射時容易漏氣炸膛。”
“沒錯,這正是關鍵,而且後裝炮還得搭配適配的炮彈,”陸硯昭蹲下身,用木棍在地上畫出炮彈輪廓,“咱們可以參照‘底殼彈’的思路設計——用銅或鐵打造炮彈底殼,將火藥與彈丸整合在底殼內,底殼底部預留傳火孔,裝彈時隻需將完整的底殼彈推入炮膛,關閉炮閂即可點火發射。這樣一來,既不用單獨裝填火藥和彈丸,減少操作步驟,還能通過底殼與炮膛的緊密貼合,進一步提升密封性,減少火藥燃氣泄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頓了頓,又補充火藥改良的細節:“另外,現有火藥配方也得優化——之前的火藥硝石、硫磺、木炭比例是751015,燃燒速度雖快,但威力與穩定性還有提升空間。咱們可以調整為硝石78硫磺8木炭14,減少硫磺比例降低吸濕性,增加硝石比例提升燃燒效率,同時加入少量石墨粉,讓火藥顆粒更均勻,減少受潮結塊的可能。改良後的火藥,不僅威力能提升一成,儲存時間也能延長兩個月,更適合邊軍與水師的野外作戰需求。”
趙小匠聽得連連點頭,迅速在紙上記錄要點:“國公考慮得太周全了!底殼彈設計能解決裝彈效率問題,火藥改良又能提升威力與穩定性,這兩項改進結合起來,後裝炮的戰力肯定能遠超前裝炮!屬下這就安排工匠分兩路推進——一路研發炮閂與底殼彈,用精鋼打造炮閂、銅料製作底殼,優先測試密封性;另一路調整火藥配方,按您說的比例混合,明日就能進行燃燒測試。爭取一個月內完成後裝炮樣品,重點驗證底殼彈裝填效率與改良火藥的實戰效果,同時不耽誤當前前裝炮的量產,首批10門先運往邊軍與水師應急。”
陸硯昭起身拍了拍趙小匠的肩膀:“好!務必叮囑工匠們,每一步測試都要記錄詳細數據,尤其是炮閂承受的壓力、底殼彈的氣密性、改良火藥的燃燒速度,有問題及時調整。手槍生產也要繼續保持,現在‘1911式’手槍月產220把,後續可考慮適配改良火藥,讓槍械威力也能同步提升。”
此時,一名工匠跑來彙報:“趙總匠、國公,‘1911式’手槍的產量又提升了!現在每月能產出220把,比之前多了10把,而且質量更穩定,不合格率從之前的1降到了0.5!”陸硯昭點頭:“好!告訴工匠們,後續可嘗試用改良火藥測試手槍性能,若效果好,就逐步推廣使用。咱們既要穩步推進現有裝備量產,也要抓緊新技術研發,雙管齊下才能更快提升戰力。”
未時?西北延綏鎮猛火油基地,新增的2口油井已順利開挖——顧宸正帶著內衛組百戶趙武、稽查組百戶秦峰查看油井開挖進度,工人們正用改良的鑽井工具,一點點向地下挖掘。
“柳明,油井開挖得怎麼樣了?十月底能順利投產嗎?”顧宸走到一口新油井旁,問雄獅營參將柳明。柳明擦了擦汗,回應道:“回主將,現在已挖到五丈深,預計再挖三丈就能遇到油層,十月底肯定能投產!咱們用了京城送來的新式鑽井工具,比之前的工具快了近一倍,而且還加了防護裝置,油井坍塌的風險比之前小多了。”
趙武指著遠處的儲油罐:“主將,咱們已新增了5個儲油罐,每個能儲存100石原油,等新油井投產後,日產量能從50石提升到70石,每月能給京城送去2100石原油,足夠軍工總院的提煉需求,還能儲備一部分應對冬天的突發情況。”
秦峰遞過油井建設台賬:“現在有100名徭役負責油井開挖,50名負責工具維護,薪資都按每日100文足額發放,沒人有怨言。而且咱們還在油井旁搭了保暖棚,入秋後天氣越來越冷,保暖棚能讓徭役們更舒服些,也能保護鑽井工具不被凍壞。”顧宸點頭:“好!你們繼續加快開挖進度,同時做好保暖措施,確保油井能按時投產,為京城的工業生產提供充足的原油。”
未時?鹿兒島港口,秋陽正好,大明與東瀛的第三艘貿易船已準備就緒——船上裝滿了1800斤白銀、500斤鐵礦石和100把自製鐵器,周航正帶著船員檢查船隻,蕭策、武田信長、阿古拉與民眾們前來送行。
“周統領,這次麻煩你把這些白銀、鐵礦石和鐵器運去大明,看看能不能換些咱們需要的物資,比如鐵匠工具、藥品之類的,”蕭策遞過貿易清單,“銀礦和鐵礦的發展都很順利,咱們需要更多的工具和藥品,確保民眾們能安心生產。”
周航接過清單,笑著點頭:“蕭先生放心!我定會順利完成貿易,把你們需要的物資帶回來。京城還托我帶來了好消息,說下個月會派5名經驗豐富的鐵匠來鹿兒島,教大家打造更複雜的鐵器,還會帶來鐵匠工具的圖紙,讓你們能自己打造工具,不用再從大明運輸。”
民眾們聽了,興奮地歡呼起來——鐵匠們期待著學習新技藝,農夫們期待著更先進的農具,孩子們則圍著貿易船,好奇地看著船上的物資。阿古拉拍著周航的肩膀:“周統領,一路順風!等你回來,咱們給你準備剛打造的鐵鍋,讓你嘗嘗鹿兒島的飯菜。”周航笑著回應:“好!我一定儘快回來。”
隨著一聲汽笛響起,貿易船緩緩駛離港口,蕭策、武田信長、阿古拉與民眾們揮手送行。秋風拂過海麵,卷起層層波浪,貿易船的身影漸漸遠去,卻承載著鹿兒島與大明的深厚友誼,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酉時?京城內閣,燭火通明,陸硯昭、徐階、李三才與周用圍坐在一起,彙總近期各項成果——鹿兒島銀礦產能提升、鐵礦開發擴規模,京城軍工總院新式火炮量產與後裝改進啟動,延綏鎮油井建設順利,君臣們臉上滿是欣慰。
“鹿兒島銀礦日產量提升至60斤,九月共開采1800斤;鐵礦日產量300斤,鐵工坊能自產農具、鐵器;軍工總院新式前裝火炮啟動批量生產每月10門),同時啟動後裝火炮研發——含底殼彈設計與火藥配方改良,‘1911式’手槍月產220把;延綏鎮新增2口油井開挖順利,十月底可投產,日產量將達70石,各項事務都取得了好成績,”陸硯昭逐一總結,尤其強調後裝炮改進,“底殼彈能簡化裝彈流程,改良火藥可提升威力與穩定性,兩者結合後,後裝炮的實戰性能將遠超前裝炮,工部需優先調配銅料、精鋼與火藥原料,確保一個月內完成樣品測試。”
徐階點頭:“戶部會撥付專項資金,既支持前裝炮量產、後裝炮研發含底殼彈與火藥改良),也支持鹿兒島鐵匠的派遣與延綏鎮油井的保暖措施;同時,會協調各地原料供應,確保銅料、精鋼能及時運抵軍工總院,不耽誤研發進度。”
李三才補充道:“邊軍會加強遼東、延綏鎮的安防,尤其是冬天韃靼部落可能南下,要提前做好防備,確保原油運輸、銀礦開采與貿易的安全;錦衣衛也會密切關注東瀛其他部族的動向,防止他們乾擾鹿兒島的發展。”
周用則道:“工部已安排專人對接後裝炮研發,分三組推進——炮閂組負責精鋼鍛造與密封測試,底殼彈組負責銅料加工與整合設計,火藥組負責配方調整與燃燒測試;同時,挑選5名經驗最豐富的鐵匠,帶上工具和圖紙,下個月隨貿易船去鹿兒島;延綏鎮油井所需的保暖物資,也會儘快送去,確保油井按時投產。”
陸硯昭點頭:“隻要咱們穩步推進,既有現有裝備的產能保障,又有新技術的創新突破,大明的工業會越來越發達,海外的根基會越來越穩固,工業興邦、民生安樂的目標,定能實現。”
夜幕漸深,內閣的燭火依舊明亮。君臣們的討論從銀礦、鐵礦,延伸到後裝炮研發與油井建設,每一個話題都透著對未來的憧憬。這個九月,是開拓與創新並行的季節,更是大明邁向興盛的關鍵一步,在新資源、新武器、新貿易的助力下,大明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