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58章:雨潤田礦固根基?炮成船歸拓新局
嘉靖元年1525年)?十月二十二
辰時?東瀛鹿兒島,一場淅淅瀝瀝的秋雨灑落,田埂上的稻穗已收割完畢,穀倉前卻一片忙碌——蕭策與武田信長、阿古拉正帶著民眾們加固穀倉頂棚,同時檢查銀礦洞與鐵礦場的排水設施,防止雨水浸泡造成損失。
“阿古拉,穀倉的防雨棚一定要紮緊,用麻繩多捆幾道,彆讓雨水滲進去,”蕭策一邊指揮民眾固定棚布,一邊叮囑,“咱們剛收的4200石稻穀都存在這裡,要是受潮發黴,明年春天就沒種子了。還有銀礦洞的排水溝,得再挖深一尺,確保雨水能及時排出去,不影響礦洞安全。”
阿古拉擦了擦臉上的雨水,笑著回應:“蕭先生放心!咱們已安排50名女真族漢子加固穀倉,30人清理排水溝,還有20人在鐵礦場搭防雨棚,保證稻穀、白銀和鐵礦石都不會受潮。昨天咱們還在穀倉旁挖了蓄水池,雨水能存起來,等天旱的時候灌溉田地,一舉兩得。”
武田信長則帶著工匠檢查鐵工坊:“蕭先生,鐵工坊的屋頂已加鋪了三層茅草,工具都搬進了屋內,剛打造的10把短刀也用油布包好了,不會生鏽。隻是秋雨過後天氣會更冷,咱們得給工匠們準備些棉衣,不然冬天乾活容易凍傷。”蕭策點頭:“我已讓人統計需要棉衣的人數,等貿易船回來,就用白銀換些棉花和布料,給大家做棉衣,確保冬天也能正常生產。”
此時,一名農夫跑來彙報:“蕭先生,田埂的排水渠有些堵塞,雨水快漫到田裡了!”蕭策立刻道:“阿古拉,你帶10人去疏通排水渠,用鋤頭把淤泥挖出來,彆讓雨水淹了麥田。咱們明年還要種小麥,可不能讓田地受損。”阿古拉應聲而去,民眾們也加快了手中的活計,雨聲、鋤頭挖泥聲與眾人的吆喝聲交織,構成了一幅雨中忙碌的圖景。
巳時?西北延綏鎮猛火油基地,秋雨已停,空氣帶著涼意,新增的2口油井卻正式投產——顧宸帶著內衛組百戶趙武、稽查組百戶秦峰,以及雄獅營參將柳明,查看新油井的開采情況,工人們正將原油裝入密封陶罐,準備運往京城。
“柳明,新油井的日產量如何?能達到預期的70石嗎?”顧宸走到一口新油井旁,看著原油順著管道流入陶罐,問道。柳明笑著回應:“回主將,新油井日產量各15石,加上之前的50石,現在每日能開采80石原油,比預期的70石還多10石!咱們已增加了30輛運油馬車、150個密封陶罐,確保每日的原油都能及時裝車,不會積壓。”
趙武指著遠處的運輸隊伍:“主將您看,今日的80石原油已全部裝車,共16輛馬車,每輛馬車配5個陶罐,由32名內衛組士兵護送,已與沿途邊軍哨站對接好,雖然秋雨過後路況有些泥濘,但咱們加了防滑馬蹄鐵,確保五日內能抵達京城軍工總院。”
秦峰遞過原油儲存台賬:“咱們還在儲油罐旁加了保溫層,用稻草和泥土混合包裹,防止冬天原油凝固。現在有200名徭役,100人負責油井開采,60人負責原油裝罐,40人負責運輸工具維護,薪資都按每日100文足額發放,沒人有怨言。還有50名徭役申請了長期留任,咱們已與他們簽訂了用工文書,每月10兩月銀,負責油井的日常維護。”顧宸點頭:“好!現在產能提升了,京城的機械改造、火炮生產都能更順利,咱們要繼續保持,做好保暖措施,確保冬天原油供應穩定。”
午時?京城軍工總院,火炮測試場上傳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首門後裝火炮樣品搭配底殼彈與改良火藥完成實彈測試,炮口硝煙散去時,遠處的靶位已被轟出深坑,陸硯昭與趙小匠快步上前查看,臉上滿是振奮。
“國公!後裝底殼彈的威力遠超預期!”趙小匠攥著測試報告,聲音都帶著顫意,“射程直接衝到400步,比前裝炮遠了整整100步!穿甲能力更是驚人——不僅擊穿了六寸厚的榆木板,連木板後的三寸厚鐵板都被打穿了個洞,威力比前裝炮提升了五成還多!裝彈速度也沒落下,每分鐘能發射2發,是前裝炮的兩倍,而且底殼彈密封性極佳,改良火藥燃燒時沒漏出半點燃氣,完全能應對戰場高強度作戰!”
陸硯昭蹲下身,指尖觸碰靶位上的彈孔,眼中閃過精光:“這威力才像樣!但咱們不能止步於此——後裝炮的潛力遠不止這些,後續要繼續測試更大威力的方案,比如增加炮管長度、優化底殼彈裝藥量,爭取把射程再提50步,穿甲能力能擊穿四寸鐵板,這樣對付韃靼的重型戰車才更有把握。”
他頓了頓,環顧四周,見測試工匠已開始收拾工具,便對趙小匠低聲道:“你跟我來工坊內,有件重要的事交代你。”趙小匠心中一凜,連忙跟上陸硯昭的腳步,走進旁邊閒置的密閉工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待工坊門關上,陸硯昭從懷中取出兩卷泛黃的圖紙,遞到趙小匠手中:“這是兩種新火炮的圖紙——左邊是‘迫擊炮’,炮管短而粗,不用像常規火炮那樣架在地上,用支架就能固定,能把炮彈拋到高處,落到敵人的戰壕、堡壘裡,特彆適合山地和攻城戰;右邊是配套的迫擊炮彈圖紙,彈體是圓形,尾部有尾翼能穩定飛行,裡麵能裝更多炸藥,爆炸威力比咱們現在的底殼彈還大三成。”
趙小匠展開圖紙,目光緊緊盯著上麵的尺寸標注與結構細節,呼吸都變得急促:“國公,這迫擊炮簡直是攻城拔寨的利器!有了它,咱們對付躲在堡壘裡的敵人就不用強攻了!”
“但這研發必須秘密進行,絕不能走漏半點風聲,”陸硯昭的語氣變得嚴肅,“我已安排梟龍衛直屬營藏鋒隊特勤組30人,今日傍晚就會進駐軍工總院,負責研發區域的守衛,除了你親自挑選的工匠,任何人不得靠近。你要從現有工匠裡挑10名技術最硬、嘴最嚴的,單獨組建研發組,工坊選在軍工總院最深處的廢棄廠房,重新加固改造,所有原料和零件都走單獨渠道運輸,記錄用的台賬用完就燒,絕不能留下痕跡。”
他看著趙小匠,加重語氣:“這迫擊炮關係到後續對韃靼的戰略布局,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研發中遇到任何問題,直接通過梟龍衛的密信聯係我,不用走工部的流程,務必在明年開春前造出樣品,明白嗎?”
趙小匠立刻挺直腰板,雙手緊攥圖紙,鄭重應聲:“屬下明白!定不負國公所托!今日就篩選工匠、清理廢棄廠房,傍晚特勤組一到,立刻啟動秘密研發,絕不讓任何消息泄露!”
陸硯昭點頭:“好。對外就說咱們在優化後裝炮的細節,彆讓人起疑。後裝炮的量產計劃按原計劃推進,每月8門不能耽誤,兩項任務要兼顧好,人手不夠就從常規工坊抽調,但必須嚴格保密,隻讓他們負責基礎零件加工,不讓他們接觸核心圖紙。”趙小匠一一記下,心中已開始盤算工匠篩選與工坊改造的細節。
未時?東瀛鹿兒島港口,秋雨已停,陽光透過雲層灑在海麵上,大明與東瀛的第四艘貿易船已順利返程,周航帶領船員緩緩靠岸,蕭策、武田信長、阿古拉與民眾們早已在港口等候,手中還提著剛曬好的稻穀,準備送給船員們當伴手禮。
“周統領,一路辛苦了!這次貿易還順利嗎?帶來的鐵匠和工具都還好嗎?”蕭策率先上前,遞過一袋稻穀,問道。周航笑著接過稻穀,指著船上的物資:“順利!咱們帶來的1800斤白銀、500斤鐵礦石和100把自製鐵器,在大明很受歡迎,換了400匹絲綢、300斤茶葉、150件瓷器,還有800套改良農具、150把‘1911式’手槍和3000發子彈。京城派來的5名鐵匠也來了,還帶來了鐵匠工具和圖紙,能教大家打造更複雜的鐵器,比如采礦工具、農具零件之類的。”
民眾們看著船上的物資,興奮地議論起來——婦女們圍著絲綢和瓷器,挑選著自己喜歡的花色;農夫們則拿著改良農具,對比著之前的舊工具,眼中滿是驚喜;鐵匠們則圍著5名大明鐵匠,迫不及待地想學習新技藝。阿古拉拍著一名大明鐵匠的肩膀:“鐵匠師傅,以後就靠你們教咱們打造鐵器了,咱們鹿兒島有鐵礦,以後就能自己打造更多工具,不用再從大明買了!”大明鐵匠笑著回應:“放心!咱們會把手藝都教給大家,讓你們儘快能自己打造複雜鐵器。”
武田信長則對蕭策道:“有了這些物資和鐵匠,咱們鹿兒島的發展會更快!冬天快到了,咱們可以用絲綢和布料給大家做棉衣,用改良農具準備明年的春耕,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周航補充道:“京城還說,下個月會派來10名采礦工匠,教大家更高效的采礦方法,提升銀礦和鐵礦的產量。對了,京城還提了一嘴,新研發的後裝火炮威力極大,以後要是鹿兒島需要防禦,也能申請配備!”蕭策眼中一亮:“那太好了!有了這樣的利器,鹿兒島的安全就更有保障了!”
酉時?京城內閣,燭火通明,陸硯昭、徐階、李三才與周用圍坐在一起,桌上攤著後裝火炮的測試報告與各地進展報表,君臣們臉上滿是振奮。
“今日最振奮人心的,就是後裝底殼炮的測試成果——射程400步,穿甲能力擊穿六寸榆木+三寸鐵板,威力比前裝炮提升五成,裝彈速度快一倍,完全能應對韃靼騎兵與海上威脅,”陸硯昭將測試報告推到眾人麵前,語氣難掩自豪,“後續軍工總院還會繼續測試更大威力的方案,爭取進一步提升射程與穿甲能力,讓這火炮成為邊軍的‘鎮邊利器’。鹿兒島順利應對秋雨,貿易船帶回鐵匠與物資;延綏鎮油井日產量達80石,原油供應充足;‘1911式’手槍月產220把,各項事務都朝著好的方向推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徐階拿起報告,仔細看著數據:“這後裝炮的威力竟這麼大!有了它,邊軍對付韃靼的重甲騎兵就有把握了!戶部會立刻追加專項資金,支持後裝炮與底殼彈的量產,確保每月8門後裝炮、2000發底殼彈的產能,絕不讓原料拖後腿。”
李三才也道:“延綏鎮邊軍已多次上奏,說韃靼冬天可能會集中騎兵南下劫掠,現在有了後裝炮,正好讓他們提前部署,在邊境要地架設火炮,形成防禦屏障。錦衣衛會密切關注韃靼動向,一旦有異動,立刻通報邊軍,讓後裝炮發揮最大戰力。”
周用補充道:“工部已計劃優化後裝炮的炮身鍛造工藝,用新的鋼材冶煉技術,讓炮身重量再減一成,方便邊軍運輸與水師裝載;同時,會指導鹿兒島的鐵工坊嘗試打造底殼彈的基礎部件,以後他們若需配備火炮,也能就地生產部分彈藥,減少運輸壓力。”
陸硯昭點頭:“咱們既要讓新技術快速落地,也要考慮長遠布局——後裝炮優先裝備主力部隊,同時加快技術推廣;延綏鎮要做好原油保暖,確保冬天機械與火炮生產不受影響;鹿兒島則重點提升鐵器打造與采礦能力,成為大明海外的穩固基地。隻要穩步推進,大明的興盛指日可待。”
夜幕漸深,內閣的燭火依舊明亮。君臣們的討論從後裝炮的戰術應用,延伸到原油供應與海外建設,每一個話題都透著對未來的信心。這個十月,不僅是收獲的季節,更是大明戰力與工業實力跨越式提升的起點,在新武器、新資源的助力下,大明的未來,愈發光明。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