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63章:炮震邊庭辭舊歲?歲暖山河賀新春
嘉靖元年1525年)?十二月三十?除夕
除夕的延綏鎮邊牆,雪後初霽,晨光穿透薄雲灑在白茫茫的雪原上,折射出清冷卻明亮的光。柳明身著厚重鎧甲,手按腰間繡春刀,與雄獅營兩百餘名士兵整齊列隊,十門新部署的後裝炮如銀色巨獸般並排架在炮位上,炮身裹著厚實的羊毛保暖套,油布下的底殼彈泛著冷光,炮口齊齊對準遠方草原,隻待辰時三刻的“第一鳴”。
“都把棉帽拉低些,彆讓雪粒進了衣領!”柳明抻了抻鎧甲下擺,目光掃過士兵們凍得通紅卻依舊挺直的脊梁,“今日是除夕,後方百姓正貼春聯、煮餃子,咱們守著這道牆,炮聲就是給他們的新年信——信裡要寫‘邊牆安穩,可安心過年’!按之前演練的規矩,辰時、午時、申時、戌時各鳴五炮,每炮間隔一炷香,裝彈要快、瞄準要穩,都記準了?”
“記準了!”士兵們齊聲回應,聲音在雪原上回蕩。隊列末尾的年輕士兵王二柱,偷偷摸了摸懷裡的帕子——那是出發前母親繡的,上麵繡著“平安”二字,他想著等開春換防,定要帶著軍功回家,讓母親看看自己守邊的模樣。
辰時三刻,銅壺滴漏的“嗒嗒”聲剛落,柳明高舉手臂猛地落下:“放!”第一門後裝炮轟然巨響,炮口噴出的氣浪卷起積雪,炮彈劃破晨空,帶著尖銳的呼嘯落在邊牆外百丈處的雪原上,雪霧騰空而起,在晨光中散開如銀花。緊接著,第二門、第三門……五聲炮響接連回蕩,震得城牆上的積雪簌簌掉落,遠處的枯樹枝上,幾隻麻雀驚飛而起,卻很快又落回枝頭,仿佛也習慣了這守護安寧的炮聲。
遠處村落裡,百姓們聽到炮聲,紛紛走出家門,老人們牽著孩童,朝著邊牆方向拱手作揖;婦人們則轉身回屋,往鍋裡添了把柴火——這炮聲,就是她們煮餃子時最安心的“計時器”。趙武指著遠方雪原上的幾個小黑點,壓低聲音道:“柳參將,韃靼的斥候在三裡外觀望,沒敢再靠近。”柳明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冷笑道:“他們也就敢遠遠看一眼!去年此時,還敢襲擾咱們的哨所,如今有這十門後裝炮在,再加上開春要部署的‘迫擊炮’,往後這邊牆,就是他們的禁地!”士兵們聽了,齊聲歡呼,寒風中的炮位旁,瞬間充滿了辭舊迎新的暖意,王二柱把懷裡的帕子攥得更緊了——他仿佛已看到母親收到軍功時的笑臉。
午時?京城,早已被濃得化不開的年味填滿。朱雀大街上,紅燈籠從街頭掛到街尾,隨風輕輕晃動,映得青石板路都泛著紅光。小販們支著攤子,高聲吆喝著:“糖瓜甜喲——粘住灶王爺的嘴!”“春聯來瞧——福字倒貼,福氣到家!”“煙花爆竹嘍——除夕夜放,驅邪納福!”孩童們提著各式各樣的燈籠,有兔子燈、老虎燈、蓮花燈,追逐打鬨著跑過,手裡的風車在風中轉得飛快,“呼呼”聲與笑聲混在一起,成了街頭最熱鬨的旋律。
偶爾有錦衣衛穿著便服巡邏而過,腰間的繡春刀藏在寬大衣袖下,目光警惕地掃過人群,卻不擾百姓熱鬨——他們知道,這滿城年味,是需要守護的安穩。街角的“張記餃子鋪”裡,熱氣從門縫裡往外冒,掌櫃的正忙著擀皮,老板娘則在一旁包餃子,嘴裡還哼著新年的歌謠:“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鋪子裡坐滿了食客,有趕路的商人,有守城的士兵,還有帶著家人來吃餃子的百姓,一碗熱餃子下肚,渾身的寒氣都散了。
軍工總院外的小巷裡,雖不如主街喧鬨,卻也透著彆樣的溫馨。廢棄工坊的木門緊閉,門楣上悄悄貼了一張小小的福字,那是林越今早特意帶來的。工坊內,爐火熊熊燃燒,映得牆壁都泛著橘紅色的光,趙小匠與十餘名核心工匠仍在忙碌——第二門迫擊炮的炮身已鍛造完成,正忙著用細砂紙打磨內壁,確保炮管光滑無毛刺。工匠們的額頭上滿是汗水,卻沒人舍得停下,隻偶爾用袖子擦一把汗,繼續專注地打磨。
“哐當——”工坊門被輕輕推開,林越提著兩個食盒走進來,笑著道:“趙師傅,各位兄弟,國公讓我送餃子來,豬肉白菜餡的,還溫著米酒,大家先歇會兒,吃點熱的再忙。”趙小匠放下手裡的砂紙,搓了搓沾滿鐵屑的手,接過食盒,打開蓋子的瞬間,熱氣與香味撲麵而來,他感慨道:“多謝國公惦記!這除夕還讓大家守著工坊,說起來,我家小子今年五歲,昨晚還跟我說,要等我回去放鞭炮呢。”
“俺家婆娘也來信了,說給俺縫了件新棉襖,等開春就送來!”王鐵匠放下手裡的鐵鉗,湊過來笑道。工匠們圍坐在一起,捧著熱餃子吃得暖烘烘的,米酒下肚,渾身都熱了起來。工坊外偶爾傳來的鞭炮聲,透過門縫飄進來,成了他們忙碌中的新年伴奏——他們知道,這隱秘的堅守,是為了讓街頭的年味更濃,讓百姓的安穩更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未時?東瀛鹿兒島港口,陽光和煦,海風帶著淡淡的鹹味與暖意,吹得岸邊的椰子樹輕輕搖晃。碼頭旁的空地上,搭起了一座臨時戲台,戲台用木板搭建,四周掛著從大明運來的紅綢布,雖簡陋卻透著喜慶。女真族與長門部族的民眾們穿著節日的服飾,圍坐在戲台前,女真族的漢子們穿著獸皮坎肩,長門部族的女子們則穿著色彩鮮豔的和服,孩子們在人群中穿梭打鬨,手裡拿著用紅繩串起的糖果。
戲台上演著大明工匠帶來的皮影戲,演的是“門神驅邪”的故事,皮影在燈光下栩栩如生,配著工匠們用半生不熟的東瀛話解說,台下不時傳來陣陣笑聲與掌聲。蕭策、武田信長、阿古拉站在戲台旁,看著眼前熱鬨的景象,臉上都帶著笑意。碼頭邊,滿載白銀的貿易船已準備就緒,船帆上的大明龍紋在風中舒展,船員們正忙著做最後的檢查,周航站在船頭,整理著身上的披風。
“周統領,一路順風!”阿古拉大步走到碼頭邊,朝著船上的周航揮手喊道,他手裡還提著一個布包,“這裡麵是鹿兒島的特產,有曬乾的海魚,還有部族裡婦人織的布,你帶回去嘗嘗鮮!開春咱們礦場的產量肯定更高,到時候再換更多大明的物資!”
周航站在船頭,笑著接過布包,高聲回應:“阿古拉首領放心!正月初三我就帶著新物資回來,有棉花、布料,還有更多的鐵匠工具,保證不耽誤你們擴大礦場!祝大家新年快樂,來年豐收!”貿易船緩緩啟航,船員們站在船頭揮手告彆,民眾們也跟著揮手,女真族的漢子們還唱起了部族的新年歌謠,歌聲粗獷而嘹亮,與海浪聲交織在一起。
蕭策遞過一壺米酒,對武田信長道:“你看,這就是咱們想要的日子——百姓安穩,生產興旺。有了雙軌礦車,咱們每月能給大明多運兩百斤白銀;有了大明的物資支持,部族的老人能吃到藥材,孩子能穿上新衣。明年開春,咱們再建一座鐵工坊,就能自己打造采礦工具了。”武田信長接過米酒,喝了一口,點頭道:“蕭先生說得對,跟著大明走,咱們鹿兒島的日子,定會越來越好。”海風裹挾著歌聲、笑聲與酒香,成了鹿兒島最特彆、最溫暖的除夕慶典。
酉時?紫禁城保和殿內,燭火通明,數十根盤龍柱上纏著紅綢,殿內擺著十數桌宴席,每桌都鋪著明黃色的桌布,透著皇家的莊重與喜慶。皇帝朱載林坐在主位的龍椅上,身上穿著繡著五爪金龍的新年朝服,雖隻有七歲,卻坐得筆直,眼神中透著與年齡不符的沉穩。陸硯昭與徐階、李三才、周用等重臣分坐兩側,桌上的菜肴熱氣騰騰,既有山珍海味如熊掌、鮑魚,也有百姓常吃的豬肉白菜餃子、紅棗年糕,透著“與民同慶”的暖意。
“今日除夕,辭舊迎新,諸卿與朕一同舉杯,共慶此歲,”朱載林舉起麵前的玉杯,稚嫩卻莊重的聲音在殿內響起,“這一年,延綏鎮邊牆穩固,韃靼不敢來犯;鹿兒島銀礦興盛,貿易往來順暢;工部研發的新器物也試射成功,大明的根基越來越穩。這些,都是諸卿日夜操勞的功勞。朕敬諸卿一杯!”
眾人起身舉杯,齊聲回應:“臣等謝陛下!願陛下聖體安康,願大明國泰民安!”酒杯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殿外不時傳來的鞭炮聲透過窗欞飄進來,更添了幾分新年的熱鬨。
酒過三巡,徐階起身,手持奏疏,躬身奏道:“陛下,今日午時,錦衣衛已傳回延綏鎮的消息——柳參將領兵按規矩鳴炮守歲,五聲炮響後,韃靼斥候即刻遠遁,邊牆無任何異常。鹿兒島方向,貿易船已於未時順利啟航,所載五百斤白銀足以為明年正月的貿易打下基礎;工部的第二門‘迫擊炮’也已完成炮身鍛造,趙小匠等工匠正加緊打磨,正月中旬便可組裝調試。”
朱載林聞言,目光轉向陸硯昭,臉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老師,開春後這迫擊炮部署到邊牆,是不是就能像後裝炮一樣,把韃靼擋在草原上了?”陸硯昭起身拱手,語氣恭敬卻溫和:“陛下聰慧。迫擊炮比後裝炮更輕便,適合部署在邊牆的隘口與山地,能應對韃靼的突襲騎兵。臣已安排工匠加快進度,正月底前定能完成調試,開春後第一時間運往延綏鎮,與後裝炮配合,形成‘遠有後裝炮轟擊,近有迫擊炮攔截’的遠近兼顧防禦網,讓邊牆更安全。”
李三才接著起身補充道:“陛下,為保除夕安穩,錦衣衛已加強京城與邊牆的巡邏——京城內,每街都有便衣錦衣衛值守,防止宵小作亂;邊牆方向,斥候每時辰巡邏一次,確保無任何隱患。鹿兒島的蕭策也傳回密信,說民眾們正在舉辦慶典,部族間和睦相處,暫無任何異常。”
周用也起身奏道:“陛下,工部已備好正月送往延綏鎮的炮管保養物資,有羊毛保暖套、防鏽油,還有替換用的炮閂零件,確保後裝炮與迫擊炮都能穩定使用。另外,遵化鐵廠也已做好準備,正月初三便會加大百煉精鋼的產量,為後續迫擊炮的批量生產提供原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載林聽後,臉上的笑容更濃了,他拿起筷子,夾了一個餃子,慢慢吃下,道:“諸卿統籌周全,朕很放心。新的一年,咱們還要繼續推進三件事:一是延綏鎮的防禦,確保迫擊炮順利部署;二是鹿兒島的貿易,讓物資往來更順暢;三是工部的器物研發,爭取造出更多能保家衛國、惠及百姓的好器物。讓大明的百姓,都能過上安穩、富足的日子。”
殿內響起陣陣附和聲,燭火映著君臣們的笑臉,窗外的鞭炮聲愈發響亮,與殿內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共同譜寫著大明新年的開篇,也預示著新的一年,將是更興盛、更安穩的一年。
亥時?延綏鎮邊牆,夜色深沉,隻有炮位旁的十餘個火把泛著紅光,照亮了士兵們的臉龐。柳明與趙武帶著二十名巡邏兵沿邊牆行走,鎧甲與兵器碰撞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裡格外清晰,腳下的積雪被踩得“咯吱”作響。
“最後一次鳴炮要到戌時,現在離戌時還有半個時辰,咱們再檢查一遍炮身,彆出紕漏,”柳明彎腰查看一門後裝炮的炮閂,用手摸了摸羊毛保暖套,“這雪夜寒冷,炮閂要是凍住了,鳴炮時就會誤事。大家都仔細些,每門炮都要檢查到位。”
“柳參將放心,咱們都記著呢!”巡邏兵們齊聲應道,分散開來,各自檢查炮位。趙武走到柳明身邊,低聲道:“參將,方才收到家書,說家裡的餃子已經煮好了,就等我開春回去吃呢。你說,咱們守著這道牆,雖不能回家過年,可想到後方百姓能安穩團圓,心裡也踏實。”
柳明點頭,望著遠處村落的燈火——那些燈火星星點點,在夜色中格外溫暖,那是百姓們守歲的光。“是啊,咱們當兵的,不就是為了守護這份安穩嗎?”柳明輕聲道,“等開春迫擊炮來了,咱們的防禦就更嚴實了,到時候換防,你就能回家吃熱餃子了。”
趙武指著遠處的燈火,笑道:“參將你看,那邊的燈火還亮著,百姓們肯定還在守歲,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咱們的炮聲,就是他們的‘定心丸’,聽到炮聲,他們就知道,邊牆安穩,能安心過年。”柳明點頭,目光堅定:“等開春迫擊炮來了,咱們的‘定心丸’,就更結實、更管用了!”
巡邏隊的身影在火把的映照下拉得很長,與高大的邊牆、白茫茫的雪原融為一體。寒風吹過,卻吹不散他們心中的暖意——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守護的,是千裡之外的萬家燈火,是大明百姓的團圓與安穩。這跨越山海的除夕夜,因他們的堅守,更顯珍貴與溫暖。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