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69章:宮柱開槽嵌線路?電站築基灌水泥
嘉靖二年1526年)?二月初十
辰時?紫禁城的晨霧已薄得像一層紗,陽光透過飛簷翹角,在乾清宮的朱紅廊柱上投下細碎的光斑。負責宮柱開槽的四名工匠,正圍著一根直徑三尺的廊柱忙碌——他們腳邊擺著特製的細齒木鋸、雕花鑿子與磨得鋥亮的刨刀,還有一小桶浸過桐油的棉布,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木頭清香。
“小心些!這柱子是永樂年間的老料,可不能鑿壞了紋路!”工匠頭老陳蹲在地上,手指輕撫廊柱上的纏枝蓮浮雕,眼神裡滿是敬畏。他手裡握著一把三寸長的雕花鑿子,先在之前畫好的十字標記處輕輕敲了敲,確定開槽位置後,才讓徒弟小李遞過木錘。“咚、咚、咚”,木錘敲在鑿子上的聲音輕而勻,像是在給古老的宮柱伴奏,每敲一下,老陳都會停下來,用手指摸一摸鑿出的槽口,確保深度正好一寸——這是嵌電線卡槽的最佳深度,深了會傷柱心,淺了則卡不住卡槽。
旁邊的兩名工匠則忙著打磨楠木卡槽,他們用細砂紙反複擦拭卡槽表麵,直到木頭摸起來像嬰兒的皮膚般光滑,再用棉布蘸著桐油,一遍遍地塗抹。“這楠木得浸透桐油,不然以後會受潮變形,電線就容易鬆動。”工匠老王一邊塗油,一邊對小李說,他手裡的棉布已吸滿桐油,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小李點點頭,學著老王的樣子,小心翼翼地給卡槽塗油,生怕漏了哪個角落——他知道,這皇宮裡的活,半點馬虎不得。
不一會兒,第一批楠木卡槽打磨完畢,老陳起身,將卡槽對準柱上的槽口,輕輕一推,卡槽便穩穩嵌了進去,嚴絲合縫,仿佛天生就長在柱子上。“成了!”老陳鬆了口氣,擦了擦額頭的汗,陽光照在他臉上,溝壑縱橫的皺紋裡都透著笑意。路過的宦官看到這一幕,忍不住湊過來:“陳師傅,這卡槽嵌得真好看,以後電線藏在裡麵,誰也看不出來!”老陳笑著點頭:“那是自然,咱們乾活,既要好用,又要好看,不能壞了皇宮的規矩。”
辰時過半,已有三根廊柱完成開槽與嵌卡槽,老陳看著整齊排列的卡槽,心裡盤算著:按這個進度,再過五天,乾清宮的廊柱就能全部完工,到時候就能穿電線、裝燈泡了——一想到乾清宮夜晚亮起電燈的樣子,他手裡的鑿子就更有勁兒了。
巳時?京城軍工總院燈泡工坊,十台玻璃熔爐同時運轉,橘紅色的火焰從爐口竄出,將工坊內的溫度烘得更高,工匠們的粗布工裝都被汗水浸濕,緊緊貼在背上,卻沒人叫苦。趙小匠穿梭在熔爐之間,手裡拿著鐵鉗,時不時停下來查看玻璃料的熔製情況,他的臉上沾著幾點煤灰,眼神卻亮得像爐子裡的火焰。
“小劉,這爐玻璃料溫度再提五度,不然氣泡消不乾淨!”趙小匠指著一台熔爐喊道,小劉立刻調整風箱,風箱“呼哧呼哧”地響,熔爐內的火焰瞬間又旺了幾分。不遠處,五名工匠正坐在工作台前絞合鎢絲,他們的手指靈活地穿梭在細鎢絲之間,三股鎢絲在他們手中漸漸絞合在一起,粗細均勻,沒有一絲鬆散。“這鎢絲得絞得緊些,不然通電時容易發熱熔斷。”工匠老張一邊絞絲,一邊對身旁的徒弟說,他的手上纏著膠布——前幾天絞絲時不小心被鎢絲劃破了,卻依舊堅持乾活。
工作台的另一頭,四名工匠正在組裝燈泡:一人負責將鎢絲固定在陶瓷燈座上,一人往燈座內滴入惰性氣體,一人將玻璃罩扣在燈座上,最後一人用封口鉗密封接口——整個流程行雲流水,不到一盞茶的功夫,一個完整的燈泡便組裝完成。“這改良後的燈泡就是不一樣,玻璃罩厚實,鎢絲也耐用。”組裝燈泡的工匠小李拿起一個做好的燈泡,對著陽光看了看,玻璃罩內沒有一絲氣泡,鎢絲也固定得穩穩當當。
巳時末,第一批兩百個燈泡全部組裝完成,工匠們將燈泡小心翼翼地裝進鋪著絨布的木箱裡,每個燈泡之間都用軟紙隔開,防止運輸時碰撞損壞。趙小匠看著裝滿燈泡的木箱,臉上露出了笑容:“太好了!這兩百個燈泡先送到皇宮,給乾清宮裝上,讓陛下和娘娘們先嘗嘗鮮!剩下的咱們繼續量產,爭取月底前造出一千個,滿足主乾道的需求。”工匠們齊聲應諾,熔爐的火焰仿佛也更旺了,映得每個人臉上都滿是乾勁——他們知道,這些燈泡,將點亮京城的夜晚。
午時?京郊永定河發電站工地,陽光格外刺眼,水壩地基已開挖到預定深度,深褐色的黏土層裸露在外,散發著濕潤的泥土氣息。兩百餘名民夫分成十組,每組圍著一個水泥攪拌池忙碌,攪拌池裡的水泥、沙子與水按比例混合,民夫們拿著木槳,用力攪拌著,水泥漿“咕嘟咕嘟”地冒著泡,泛著青灰色的光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家加把勁!水泥漿要攪拌均勻,不能有結塊,不然地基不牢固!”工部郎中王大人站在工地中央,手裡拿著一根木棍,時不時走到攪拌池旁,用木棍挑起水泥漿查看——水泥漿能均勻地掛在木棍上,沒有結塊,才算是合格。民夫王二柱一邊攪拌,一邊擦著臉上的汗水,他的胳膊上青筋暴起,卻依舊用力地晃動著木槳:“王大人放心!俺們一定攪拌均勻,絕不讓地基出問題!”旁邊的民夫們也跟著附和,攪拌聲、號子聲交織在一起,在永定河畔回蕩。
攪拌好的水泥漿被倒入木桶,由民夫們抬到地基旁,再小心翼翼地倒入地基溝槽中。負責澆築的工匠拿著鐵鏟,將水泥漿鋪平,確保每個角落都灌滿,沒有空隙。“這水泥漿得鋪平,不然地基受力不均,以後容易開裂。”工匠老李一邊用鐵鏟找平,一邊對民夫們說,他的鞋子上沾滿了水泥漿,卻毫不在意——在他看來,把地基打好,比什麼都重要。
午時過半,已有五十丈長的地基完成水泥澆築,陽光下,青灰色的水泥漿漸漸凝固,散發出淡淡的水泥清香。王大人走到澆築好的地基旁,用手摸了摸水泥表麵,堅實光滑,滿意地點頭:“太好了!按這個進度,月底前就能完成水壩地基的澆築,接下來就能建水壩、裝發電機了!”民夫們聽了,歡呼聲此起彼伏,連永定河的流水聲都仿佛變得歡快起來——他們知道,這座發電站,將給京城帶來光明。
酉時?暮色漸濃,京城東主乾道上五十餘名經過培訓的民夫正拿著鐵鍬,沿著石灰粉標記的線路開挖管網溝槽。溝槽寬三尺、深兩尺,民夫們兩人一組,一人用鐵鍬挖,一人用筐子運土,配合得十分默契。錦衣衛千戶林越騎著馬,在工地旁巡視,他時不時停下來,查看溝槽的深度與寬度,確保符合要求。
“張三,這溝槽再挖深五寸,不然水泥管放進去會露出來!”林越指著一處溝槽喊道,張三立刻拿起鐵鍬,用力向下挖,鐵鍬“哢嚓”一聲插入土中,帶出一大塊泥土。旁邊的民夫李四則忙著將土裝進筐子,他的額頭上滿是汗水,卻依舊笑著說:“林大人,您放心,俺們一定按要求挖,絕不給您添麻煩!”林越點點頭,心裡暗暗稱讚——這些經過培訓的民夫,不僅乾活麻利,還懂得按規矩來,比他預想的還要好。
不一會兒,溝槽挖到了預定深度,林越讓人抬來一根水泥管,放在溝槽旁,測量了一下尺寸:“正好!這個深度,水泥管放進去後,頂部離地麵還有一尺,鋪上碎石和泥土,就能恢複路麵了。”民夫們聽了,都露出了笑容,他們知道,再過幾天,這裡就能鋪好水泥管,穿好電線,到時候東主乾道就能裝上電燈,夜晚走路也不用怕黑了。
暮色漸深,天邊泛起淡淡的晚霞,民夫們依舊在忙碌著,溝槽在他們的鐵鍬下一點點延伸,像一條通往光明的道路。林越看著這一幕,心裡充滿了期待——他仿佛看到,不久的將來,京城的大街小巷都亮起電燈,百姓們在燈光下散步、聊天,孩子們在燈光下讀書、玩耍,那該是多麼美好的景象啊!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