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80章:昌平通電迎帝駕?通壩封頂啟新機
嘉靖二年1526年)?四月二十八
辰時?昌平城區主乾道已被裝點得格外熱鬨。兩側的商鋪掛起紅燈籠,門楣上貼著“恭迎光明”的紅紙,五十盞新安裝的路燈杆纏繞著紅綢,在春日微風中輕晃;街道中段搭建起一座臨時高台,台麵上鋪著明黃絨毯,兩側擺放著青銅香爐,淡淡的檀香在空氣中彌漫——今日,昌平將舉行通電儀式,朱載林將親自前來,見證這座城點亮的時刻。
錦衣衛副千戶周正穿著整齊的飛魚服,正帶著十餘名士兵檢查現場布置。他走到高台旁,彎腰撫平絨毯的褶皺:“陛下待會兒要在此宣布通電,台麵絕不能有半點馬虎。”士兵們立刻上前,用木槌將台板的鬆動釘子敲實,又用布擦拭台麵,直到泛出光澤。周正又走到一盞路燈下,仔細查看燈泡的安裝情況:“燈座接線要牢固,紅綢彆擋著散熱,亮燈時可不能出岔子。”負責安裝的工匠立刻調整紅綢位置,又用測電筆測試線路,氖管亮起的瞬間,工匠笑著點頭:“線路通暢,沒問題!”
街道兩側,百姓們早已擠滿了人。住在街口的王大爺提著竹籃,裡麵裝著剛蒸好的棗糕,分給忙碌的士兵與工匠:“孩子們辛苦,吃塊糕墊墊,沾沾光明的喜氣!”賣糖畫的張師傅也支起攤位,熬製的糖稀在鐵板上畫出電燈的模樣,引得孩童們圍攏過來。周正看著眼前的熱鬨景象,心裡滿是感慨——從三月初籌備線路架設,到今日即將通電,一個多月的努力,終於要迎來成果。
辰時過半,籌備工作基本完成。周正召集所有人員,在高台旁集合:“儀式開始後,士兵負責維持秩序,工匠們在變壓器旁待命,有問題立刻處理。”眾人齊聲應諾,陽光漸漸升高,照在街道上的光影逐漸縮短,每一盞路燈都像一個等待綻放的花苞,期待著點亮的瞬間。
巳時?通州通惠河畔,風帶著河水的濕潤氣息拂過,通惠河電站的壩體已迎來封頂時刻。青灰色的漿砌石壩體矗立在河道中央,丈餘高的壩身上,工匠們正忙著鋪設最後一層石料,糯米灰漿在陽光下泛著光澤——這是通州光明的基石,今日終於要完成封頂。
工部郎中王大人站在壩頂,手裡拿著鐵鍬,準備進行封頂儀式。他身旁的老工匠張師傅遞上一塊刻有“通惠電站”字樣的青石:“大人,這塊石頭要嵌在壩頂中央,保佑電站萬年穩固。”王大人點點頭,接過青石,小心翼翼地將其嵌入壩頂的預留位置,再用糯米灰漿填滿縫隙。隨後,他拿起鐵鍬,鏟起一抔混凝土,澆築在青石周圍:“通惠電站壩體,今日封頂!”
工匠們與民夫們立刻歡呼起來,紛紛拿起工具,加快鋪設最後一層石料。壩體一側的引水閘已安裝完畢,熟鐵打造的閘門在陽光下泛著冷光,工匠們正調試啟閉裝置,“嘎吱嘎吱”的機械聲在河畔回蕩。“引水閘調試正常,等發電機組安裝好,就能引水發電了!”張師傅擦著額頭的汗,笑著對王大人說,眼神裡滿是自豪。
巳時末,壩體封頂工作全部完成。王大人站在壩頂,望著寬闊的通惠河,河水緩緩流淌,映著壩體的身影。“接下來,就是安裝水輪發電機組,爭取五月中旬完成調試,讓通州百姓早日用上電燈!”他的聲音傳遍河畔,工匠們與民夫們的歡呼聲再次響起,與河水的流淌聲交織在一起,成了通州最動人的樂章。
午時?昌平城區主乾道,陽光烈得晃眼,卻擋不住百姓們的熱情。高台周圍人山人海,朱載林身著明黃龍袍,在陸硯昭、李三才的陪同下,緩緩走上高台。百姓們立刻安靜下來,目光聚焦在少年帝王身上,期待著通電時刻的到來。
“今日,昌平即將迎來光明!”朱載林的聲音雖稚嫩,卻充滿力量,透過台前的銅製擴音筒傳遍整條街道,“從京城到昌平,從水利發電到火力發電,我們用智慧與汗水,驅散了夜晚的黑暗。這燈光,不僅照亮了街道,更照亮了百姓的生活,照亮了大明的未來!”台下的百姓們立刻歡呼起來,掌聲與歡呼聲此起彼伏,連遠處的鐘聲都被這熱鬨的聲響蓋過。
隨後,朱載林走下高台,在李三才的指導下,來到變壓器旁。他深吸一口氣,小手輕輕握住合閘手柄,緩緩按下——“啪!”隨著一聲輕響,街道兩側的五十盞路燈同時亮起,暖黃的光線瞬間鋪滿整條街道,像一條發光的長龍。百姓們歡呼著,孩子們掙脫父母的手,在燈光下追逐嬉戲,他們的影子在地麵上跳躍,像一群快樂的精靈;商販們紛紛打開店鋪的燈,原本準備收攤的雜貨鋪、包子鋪,又重新擺出了商品,吆喝聲再次響起,比白日更顯熱鬨。
朱載林站在燈光下,看著眼前的景象,小臉上滿是笑容。陸硯昭走到他身邊,輕聲說:“陛下,昌平亮起來了,這是大明通電版圖上又一個重要的印記。”朱載林點點頭,目光望向遠方——那裡,通州的電站即將安裝機組,邊境的堡壘也將迎來火力發電機,大明的光明,正一步步向更廣闊的天地蔓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未時?邊境宣府堡壘,風帶著沙塵的氣息呼嘯而過,一台嶄新的火力發電機正矗立在堡壘的空地上。這是軍工總院生產的首批量產型火力發電機,今日要進行試運行,為堡壘的夜晚帶來光明。
負責操作的工匠老劉,按照趙小匠教授的方法,先往鍋爐內加入無煙煤,再點燃引火物。爐內很快燃起橘紅色的火焰,熱浪透過爐壁向外擴散,壓力表的指針緩緩攀升。“壓力到0.6pa了!”旁邊的士兵興奮地喊道,老劉立刻打開蒸汽閥,蒸汽順著管道湧入汽輪機,葉片在蒸汽的推動下快速轉動,帶動發電機的轉子旋轉——發電機頂部的指示燈“啪”地亮起,電壓表指針緩緩升至220伏,穩定不動。
“成功了!發電機運行正常!”老劉激動地喊道,士兵們立刻圍過來,好奇地看著這台能產生光明的機器。堡壘守將李將軍走到發電機旁,伸手感受著燈光的暖意:“有了這台機器,夜晚站崗再也不用點燈籠,傳遞軍情也更方便了!”老劉笑著點頭,又演示著如何調整火力,控製發電量:“這機器操作簡單,隻要按時添煤、清理爐灰,就能穩定發電。”
未時漸深,發電機已穩定運行一個時辰,堡壘內的營房、哨塔都亮起了電燈。李將軍看著亮堂堂的堡壘,心裡滿是感慨:“以前夜晚的堡壘漆黑一片,總擔心敵人偷襲,現在有了電燈,整個堡壘都在視線範圍內,安全感十足!”遠處的烽火台隱約可見,老劉望著烽火台的方向,心裡盤算著:要是能給烽火台也裝上電燈,傳遞信號會更快捷——這小小的想法,或許將成為邊境通訊的新變革。
酉時?紫禁城乾清宮,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欞,灑在金磚地麵上,形成長長的光斑。朱載林坐在龍椅上,麵前的禦案上攤著一張大明疆域圖,圖上用紅筆標注著已通電的區域——京城、昌平,還有即將通電的通州與宣府堡壘,紅色的印記如星星之火,正逐漸燎原。
“陛下,昌平通電順利,宣府堡壘的火力發電機也試運行成功,通州電站壩體已封頂,五月中旬就能安裝機組。”陸硯昭躬身稟報,手裡拿著各地送來的奏報,“保定、河間等地的官員也再次上書,請求儘快推進當地的通電計劃。”
朱載林點點頭,小手指著疆域圖上的江南地區:“江南水鄉多,適合建水利發電站;北方缺水,就用火力發電機。朕要讓大明的每一個州縣,每一座堡壘,都能用上電燈,讓大明的夜晚,再也沒有黑暗的角落。”徐階立刻補充:“臣已讓工部編印發電站建設圖譜,分發各地,讓當地工匠學習建設技術;戶部也已備好款項,確保各地通電計劃順利推進。”
李三才則拿出一份奏折:“陛下,軍工總院的趙小匠上奏,說已開始研發更小型的火力發電機,方便運輸到偏遠地區,還能用於田間灌溉的抽水機供電,助力農業生產。”朱載林聽後,臉上露出笑容:“趙小匠做得好!不僅要讓百姓用上電燈,還要讓電力助力農桑,讓大明的百姓生活越來越好。”
酉時漸深,夕陽的餘暉漸漸淡去,乾清宮內的電燈自動亮起,暖黃的光線照亮了整個大殿。朱載林望著眼前的光明,心裡滿是期待——他仿佛看到,不久的將來,大明的疆域上,處處燈火通明,百姓們在燈光下勞作、生活,孩童們在燈光下讀書、嬉戲,那是屬於大明的光明時代,也是他作為帝王,最想實現的願景。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