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83章:朝堂定策推全域?電力興邦啟新程
嘉靖二年1526年)?五月十二
辰時?紫禁城文華殿內熏香嫋嫋,朱載林端坐於禦座之上,禦案鋪著明黃錦緞,其上整齊疊放著通州電站並網預案、景德鎮瓷窯改造奏報與河間鄉村電力應用冊。殿中兩側,內閣與六部官員依次而立——內閣首輔徐階居左首第一位,身旁是次輔張璁、內閣學士桂萼,最末位立著一位身著青色官服的年輕官員,正是新晉內閣成員張居正;六部尚書則按吏、戶、禮、兵、刑、工排序,吏部尚書喬宇、戶部尚書孫交、禮部尚書汪俊、兵部尚書金獻民、刑部尚書林俊、工部尚書趙璜,皆身著緋色官服,手持奏本,神色肅穆。鎮國公陸硯昭立於禦座側方,一身玄色蟒袍,更顯沉穩。
“今日召諸位前來,是為全國電力推廣定策。”朱載林的聲音雖稚嫩,卻帶著帝王的威儀,“通州、昌平、河間等地試點已見成效,朕意將電力推向全國,諸位有何良策,儘可直言。”
話音剛落,內閣首輔徐階便上前一步,躬身奏道:“陛下聖明。電力推廣乃國之大事,需分‘輕重緩急’推進。臣以為,首當明確推廣優先級——正如鎮國公此前所言,應先保工業、官府與民生照明,再及生產應用。”他抬手示意身側的工部尚書趙璜,“趙尚書,工部此前核算的全國電站建設成本,可與諸位大人分說?”
趙璜上前,展開手中賬冊:“啟稟陛下、諸位大人,按當前規製,建一座中型水利電站需白銀三十萬兩,小型火力電站需十五萬兩;鋪設百裡輸電線路,含電線杆、電纜等,需八萬兩。若全國各府皆建電站,初步估算需白銀千萬兩,耗時三年方可覆蓋。”
“千萬兩?”戶部尚書孫交眉頭微蹙,立刻接話,“國庫雖有盈餘,但近年北方邊餉、東南治水亦需撥款,若一次性投入過多,恐影響其他要務。臣建議,先在各省選‘衝要之府’試點,如江南蘇州、浙江杭州、湖廣武昌,這些地方商旅繁盛、民生需求迫切,試點成功後再逐步推廣,可節省成本,也能積累經驗。”
次輔張璁微微頷首,補充道:“孫尚書所言極是。且各省情況不同,江南多水,宜建水利電站;北方乾旱,當推火力電站。臣建議讓各省撫按先提交‘電力規劃奏本’,標注本地水源、煤炭儲量與人口分布,內閣再據此統籌,避免盲目建設。”
此時,一直靜立在閣臣末位的張居正,輕輕上前半步,躬身道:“啟稟陛下,張次輔與孫尚書之議,臣亦讚同。臣近日查閱各省方誌,發現西南雲貴之地,雖多山地少大河,卻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如雲南曲靖、貴州安順,可優先建設小型火力電站,供應府城照明與銅礦冶煉——西南銅礦乃鑄幣關鍵,若有電力助力,冶煉效率可提升三成,於國計民生大有裨益。”
朱載林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張閣臣此議甚佳,西南銅礦確是要緊之事,可將雲貴兩地納入首批試點。”徐階也點頭道:“居正雖入閣不久,卻能關注地方實際,此等細致考量,值得諸位借鑒。”張居正謙遜躬身:“首輔謬讚,臣隻是儘分內之責。”
兵部尚書金獻民這時上前,語氣急切:“啟稟陛下,臣有一事需奏。邊境九邊重鎮,如宣府、大同、延綏,此前宣府堡壘已試用火力發電機,效果甚佳——夜晚崗哨有電燈照明,傳遞軍情更快捷,甚至可配合電報機使用。臣懇請陛下優先保障邊鎮電力供應,這不僅是民生之事,更是防務要事!”
陸硯昭聞言,適時補充:“金尚書所言極是。邊鎮電站建設,可與軍戶屯田結合——如大同周邊有雲岡煤礦,可建火力電站,既供邊鎮照明、通訊,還能帶動軍戶屯田的抽水灌溉,一舉兩得。臣已讓軍工總院準備了適配邊鎮的小型發電機,體積小、易維護,適合邊境使用。”
吏部尚書喬宇這時輕咳一聲,道:“陛下,推廣電力,人才為要。如今懂電力技術的工匠多在京城、通州,各省工匠稀缺。臣建議在吏部設‘電力工匠科’,從全國招募有冶煉、機械基礎的工匠,由軍工總院培訓三月,再分派各省,負責電站建設與維護。同時,可在國子監增設‘格致課’,教授算術、機械之學,為日後培養更多技術人才。”
張居正再次開口,補充道:“喬尚書提及人才,臣有一淺見:除招募工匠、增設課程外,可讓軍工總院編印《電力技藝圖譜》,詳細繪製發電機、輸電線路的構造與安裝步驟,分發至各省州縣,讓地方工匠即便未受係統培訓,也能按圖施工,減少技術壁壘。”
“此議甚好!”工部尚書趙璜立刻響應,“《電力技藝圖譜》可由工部協同軍工總院編撰,加入常見故障維修方法,實用性更強。”徐階也道:“居正此議,可補人才培訓之不足,內閣當納入推廣方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喬尚書考慮周全,張閣臣補充得當。”徐階轉而說道,“此外,臣還需提及‘電力管理’——電站建成後,需專人值守,電價需統一規製,不可任由地方隨意定價。臣建議在內閣設‘電力總辦’,由內閣學士桂萼兼任,協調六部事務;各省設‘電力分辦’,由布政使司分管,確保政令暢通。”
桂萼立刻躬身領命:“臣必儘心儘責,不負陛下與首輔所托。”
禮部尚書汪俊這時也開口:“啟稟陛下,電力乃新生事物,百姓多有好奇,亦有疑慮。臣建議禮部編印《電力便民冊》,繪圖文解電燈、抽水機之用法,讓地方官下鄉宣講;同時,可在各地通電儀式時,舉辦‘電力集市’,展示電力農具、照明設備,讓百姓親身體驗,消除疑慮。”
刑部尚書林俊則補充道:“臣需提醒諸位,電力有風險,需立法規。臣已讓刑部草擬《電力安全律》,明確私自破壞電站、線路者,按‘破壞官物’治罪;工匠操作失誤導致事故者,輕則罰俸,重則流放。此律需陛下禦批後,與推廣方案同步推行。”
朱載林靜靜聽著眾臣議論,小手指輕輕敲擊禦案,待眾人話音稍歇,才緩緩開口:“諸位所言皆有道理。朕意:以‘先邊鎮、再衝要府與西南工礦重地、後偏遠州縣’為序,三年內在全國建成三十座中型電站、百座小型電站;由徐首輔總領全局,桂萼任電力總辦,協調六部;孫尚書從國庫撥款五百萬兩,分三年撥付;喬尚書負責工匠培訓與人才選拔,趙尚書牽頭編撰《電力技藝圖譜》;金尚書、陸國公保障邊鎮電力建設;汪尚書、林尚書分彆負責宣傳與律法——諸卿需同心協力,讓電力早日照亮大明每一寸土地!”
“臣等遵旨!”眾臣齊聲躬身,聲音震徹文華殿。陽光透過殿宇的格窗,灑在官員們的官服上,青色與緋色交相輝映,也灑在禦案的電力推廣預案上——那張標注著全國電站選址的圖紙,正預示著一個屬於大明的“電力時代”,即將全麵開啟。
巳時?文華殿外,議事結束後,徐階與陸硯昭並肩走在文華殿外的漢白玉甬道上,張居正快步跟上,恭敬地立於側後。
“鎮國公此前提出的‘優先工業、官府、民生照明’,今日已納入定策,後續還需你多費心軍工總院的設備供應。”徐階笑著對陸硯昭說道,隨即轉頭看向張居正,“居正今日在殿上的兩條建議,皆切中要害,可見你確有務實之才。日後內閣商議電力推廣細節,你可多參與,多提見解。”
張居正躬身致謝:“多謝首輔提攜,臣定當全力以赴,不負信任。”
陸硯昭也看向張居正,點頭道:“張閣臣對西南工礦與技術圖譜的考量,甚合實際。軍工總院編撰圖譜時,若需地方數據,可隨時與鎮國公府聯絡,我會讓人協助整理各省礦產、水源資料。”
“多謝鎮國公。”張居正拱手道,“臣近日計劃草擬一份《西南電力推廣細案》,待完成後呈交首輔與陛下,進一步細化雲貴電站的選址與建設步驟。”
徐階讚許點頭:“甚好。如今推廣電力,正需你這般細致務實之人。你且放手去做,內閣會為你提供支持。”他轉而對陸硯昭道:“鎮國公,江南織機之事,還需你與軍工總院加快進度,蘇州等地已多次來函詢問,百姓與商戶皆翹首以盼。”
陸硯昭點頭:“首輔放心,首批電力織機已在組裝,下月中旬便可運抵蘇州。”
三人並肩前行,春日的微風拂過,吹動袍角。張居正跟在兩人身後,目光望向遠處的紫禁城角樓,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他知道,這場席卷大明的電力變革,不僅是民生之幸,更是國家興盛之基,而自己能參與其中,便是此生之幸。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