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85章:邊鎮電站試運轉?織坊增產車件研
嘉靖二年1526年)?五月二十
辰時?大同邊鎮的風沙裹挾著寒意,卻擋不住火力電站工地的熱鬨。鍋爐已安裝完畢,鑄鐵爐體裹著雙層石棉,在晨光下泛著冷光;今日的核心任務,是調試汽輪機與發電機的聯動——這是電站能否發電的關鍵一步,由軍工總院派來的工匠頭李師傅帶隊負責。
李師傅蹲在汽輪機旁,手裡拿著銅製塞尺,仔細測量轉子與定子的間隙,眉頭微蹙著核對數據:“間隙兩毫,剛好符合標準!老張,你帶兩個人把聯軸器再固定牢些,偏差絕不能超過半毫,不然機組轉起來會震得厲害,軸承用不了半個月就得壞。”工匠老張連忙應下,招呼同伴用麻繩將汽輪機與發電機的聯軸器纏緊,又爬上腳手架,用水平儀反複校準,待氣泡完全居中,才朝李師傅喊:“李師傅,對中了,能固定了!”
隨後是蒸汽管道的氣密性測試。工匠們將管道兩端用鐵板密封,往裡麵通入壓縮空氣,李師傅則拿著沾了肥皂水的毛刷,沿著管道接口逐一塗抹:“大家仔細看,隻要有氣泡冒出來,就說明漏氣,得重新纏密封帶!”一圈檢查下來,所有接口都沒出現氣泡,李師傅鬆了口氣,擦了擦額頭的汗:“管道不漏氣,準備通蒸汽!”雜役們立刻往鍋爐裡添煤,爐膛內很快燃起熊熊火焰,壓力表的指針緩緩攀升,從0升至0.6pa,又穩定在0.8pa的工作壓力。
“開閘送汽!”李師傅一聲令下,工匠老劉轉動蒸汽閥門,“嗤——”的一聲,白色蒸汽湧入汽輪機,轉子開始緩慢轉動,轉速表的指針從0逐漸爬至3000轉分。“穩住轉速!合上離合器!”工匠們迅速行動,發電機的勵磁係統瞬間啟動,電壓表的指針“啪”地跳至220伏,頻率表穩穩顯示50赫茲,分毫不差。“發電成功!”李師傅興奮地揮起拳頭,工地瞬間響起歡呼聲,邊軍將士們甚至舉起頭盔拋向空中——大同邊鎮終於有了自己的電站,以後崗哨再也不用靠油燈照明了。
辰時末,電站開始向附近的崗哨輸電。當崗哨的電燈亮起時,值守的士兵王二柱激動地拍著牆,湊到燈光下翻看著手裡的兵書:“以前值夜班,油燈熏得眼睛疼,字都看不清楚,現在有了電燈,亮得能看書!李師傅,這電站啥時候能給咱們屯田的抽水機供電啊?”李師傅笑著拍了拍他的肩:“再試運行三日,沒問題就正式並網,先供崗哨、電報站,月底前保證讓你們的抽水機轉起來!”
巳時?蘇州織坊,陽光透過天窗灑滿作坊,十台電力織機全部運轉起來,“嗡嗡”的機械聲此起彼伏,織工們熟練地操作著機器,絲線在經緯間快速穿梭,轉眼便織出成片的纏枝蓮紋樣。
織坊掌櫃沈老板拿著賬本,笑得合不攏嘴。負責記賬的夥計小跑過來,遞上產量記錄,聲音裡滿是驚喜:“掌櫃的,昨天十台織機一共織了三十五丈布,頂得上以前二十台手工織機的產量!您看,這是昨天的訂單,比上個月多了三成!”沈老板接過賬本,指尖劃過數字,眼睛笑得眯成了縫:“太好了!按這個速度,每月能多織一千丈布,利潤能翻一倍!王大娘,你這手藝配上新機器,真是如虎添翼啊!”
老織工王大娘正調整著織機的轉速旋鈕,聞言笑著抬頭,手裡的梭子仍有條不紊地穿梭:“可不是嘛!以前腳蹬手拋,一天下來腰酸背痛,織出來的布還偶爾有跳線,現在隻需要看著機器,斷線了按一下開關就停機,省力不說,織出的布還更勻淨,客戶都說咱們的布質量更好了。”織坊角落,工匠小李正在給新招的織工培訓,手裡拿著一張織機結構圖:“大家記住,轉速調到每時辰三丈時,織出來的布最緊實;遇到紗線打結,一定要先按紅色停機按鈕,再處理線頭,彆硬拉,不然會斷針,換一根針得耽誤半個時辰!”新織工們認真地記著筆記,不時舉手提問,眼神裡滿是對新技術的好奇。
巳時過半,蘇州知府帶著幾名官員來到織坊視察。看到滿作坊運轉的電力織機,知府不禁讚歎,伸手摸了摸剛織好的布料:“這電力織機果然高效!沈掌櫃,你這織坊可以作為蘇州手工業的試點,下個月組織其他織坊來參觀學習,咱們蘇州的紡織業,以後要靠這新技術更上一層樓!”沈老板連忙躬身應下,心裡已經盤算著再向軍工總院訂購十台電力織機,把作坊西側的空房也利用起來,擴大生產規模。
午時?京城軍工總院,各工坊一片忙碌,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已全麵啟動,趙小匠穿梭在各工坊之間,盯著每一個環節的質量。鑄造坊內,工匠們正用失蠟法鑄造內燃機缸體,蜂蠟製成的缸體模型擺在工作台上,工匠周師傅正往模型上裹耐火泥:“趙師傅,您看這泥層厚度夠不夠?之前您說要裹三層,我特意多抹了些,怕燒的時候裂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小匠蹲下身,用手指戳了戳泥層,又拿起卡尺測量:“厚度夠了,但泥層要抹勻,不然加熱時受熱不均,缸體容易變形。你把這幾處厚的地方刮薄些,保證每處厚度都在五毫米左右。”周師傅連忙拿出刮刀調整,趙小匠則拿起剛出爐的一個缸體,眉頭微蹙:“內壁還是不夠光滑,鏜床那邊得再精細些,你把這個缸體送到鏜工坊,讓老王按內徑一百毫米鏜,公差不能超過兩絲,不然活塞裝進去會漏氣,動力就上不來了。”
鏜工坊內,工匠老王正操作著鏜床,鏜刀緩慢旋轉,一點點削去缸體內壁的雜質,趙小匠站在一旁,不時用內徑規測量:“老王,再鏜深兩絲,現在還差一點,咱們做的是新機,得一次做到位,不能留隱患。”老王點點頭,調整著鏜床的進給量:“趙師傅您放心,我心裡有數,這缸體是關鍵部件,差一絲都不行。之前做汽輪機缸體,我都沒出過差錯,這個肯定沒問題。”
鍛造坊內,鐵匠們揮舞著大錘,正在鍛造曲軸,燒紅的鐵塊在鐵砧上被反複敲打,逐漸變成曲軸的形狀,火星四濺。“老李,淬火溫度控製好了嗎?我之前跟你說,要在八百攝氏度的時候下鍋,用鹽水冷卻,這樣曲軸的硬度才夠,能承受住發動機運轉時的壓力。”趙小匠拿著溫度計,湊到鐵塊旁監測溫度,老李擦了擦臉上的汗:“趙師傅,差十度就到了,您再等等,這火候可不能急,溫度低了硬度不夠,溫度高了容易脆裂。”待溫度計顯示八百攝氏度,老李立刻將鐵塊放入鹽水,“滋啦”一聲冒出白煙,趙小匠上前查看,點頭道:“這根曲軸合格了,送去車床加工軸承位,讓小張注意軸承位的精度,裝好軸承後要能靈活轉動。”
金工坊內,工匠們用小鑽床在火花塞上鑽孔,鑽床的轉速被調到每分鐘兩千轉,鑽頭精準地在火花塞頂端鑽出細小的孔。“小趙,你這孔鑽得夠直嗎?之前有個火花塞就是孔歪了,點火時漏電,發動機啟動不了。”趙小匠拿起一個加工好的火花塞,對著陽光查看,又用通針試了試孔道:“還行,孔是直的,但你得把孔口的毛刺打磨掉,不然裝的時候會劃傷高壓線。”午時末,第一批氣缸、曲軸、火花塞已加工完成,堆在零件箱裡,趙小匠看著這些零部件,對身邊的工匠們說:“大家再加把勁,咱們爭取下個月把發動機組裝起來,隻要發動機能轉起來,樣機就成功一半了!”
未時?西南雲貴地區,曲靖府的集市上熱鬨非凡。禮部派來的官員周大人帶著幾名工匠,正在集市上舉辦“電力宣傳會”——臨時搭建的台子上,擺放著一盞電燈、一台小型抽水機,旁邊還掛著《電力便民冊》的展板,圖文並茂地介紹著電力的用途,吸引了不少百姓圍觀。
周大人拿著擴音喇叭,高聲講解,不時指著台上的設備:“鄉親們,大家看這盞電燈,不用油不用蠟,隻要通上電,就能亮一整晚,比燈籠亮十倍,晚上紡線、讀書都不用愁;還有這台抽水機,通上電後一個時辰能澆十畝地,比大家人工挑水快多了,天旱的時候也不用怕莊稼缺水了!下個月,咱們曲靖就要建火力電站,以後大家都能用上電了!”百姓們聽得入神,不時發出驚歎,有的還伸手想去摸電燈,又怕弄壞了,猶豫著縮了回去。
住在附近的農戶李大叔,擠到台前,伸手摸了摸抽水機的水管,語氣裡滿是懷疑:“周大人,這機器真能澆地?俺家五畝水田,去年天旱,全家上陣挑水,從早忙到晚,也隻澆了兩畝,最後還是減產了,要是這機器真有用,俺家以後就不用愁了。”工匠們立刻接上水管,用小型發電機供電,抽水機“嗡嗡”啟動,清澈的水順著水管噴湧而出,灑在旁邊的空地上,引得百姓們歡呼起來。“真出水了!”李大叔興奮地喊道,連忙追問:“周大人,這電站啥時候能建好啊?俺想早點用上這機器。”周大人笑著回答:“下個月就開工,年底前保證通電,到時候先給村裡裝路燈,再給大家裝抽水機,讓大家都能用上電!”
未時漸深,官員們開始分發《電力便民冊》,百姓們爭相領取,有的還拉著識字的秀才幫忙講解。集市上的豆腐坊張掌櫃也擠過來,問道:“周大人,俺家豆腐坊能不能裝電燈啊?晚上磨豆漿的時候,油燈太暗,總怕磨不細。”周大人點頭道:“當然可以!電站建成後,先給街道裝路燈,再給商鋪、農戶裝電燈,保證大家都能用上。”夕陽西下,百姓們拿著《電力便民冊》,興奮地討論著未來的生活,有的說要在院裡裝盞電燈,有的說要借抽水機澆地,雲貴地區的電力推廣,在百姓們的期待中正式拉開序幕。
酉時?紫禁城乾清宮,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欞,灑在金磚地麵上。朱載林坐在龍椅上,麵前的禦案上擺放著各地送來的奏報——大同邊鎮電站試發電成功、蘇州織坊產能提升、雲貴地區電力宣傳成效,每一份奏報都透著大明發展的生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陛下,大同邊鎮火力電站已試運行成功,六月初可正式並網,優先供應邊鎮崗哨與電報站,月底前能覆蓋軍戶屯田的抽水灌溉;蘇州織坊引入電力織機後,產能較此前提升一倍,當地手工業主紛紛請求增購設備,推廣至磨粉、軋花等行業。”工部尚書趙璜躬身稟報,語氣中滿是振奮。
徐階上前一步,補充道:“陛下,蘇州、杭州等地的奏報顯示,電力設備推廣後,手工業效率顯著提升,戶部初步核算,若在江南地區全麵推廣電力織機、磨粉機,每年可為朝廷多增賦稅五十萬兩。臣建議,從國庫撥款一百萬兩,擴大軍工總院的電力設備產能,同時讓工部編印《電力設備操作手冊》,培訓更多工匠,滿足各地需求。”
戶部尚書孫交點點頭,附和道:“徐首輔所言極是。國庫目前尚有盈餘,撥款一百萬兩推廣電力設備,既能助力民生,又能增加賦稅,是雙贏之舉。臣已讓戶部擬定撥款方案,若陛下應允,明日便可下發至軍工總院。”
張居正也開口:“陛下,雲貴地區的電力宣傳效果顯著,百姓對通電充滿期待。臣建議讓工部儘快選派經驗豐富的工匠前往雲貴,協助當地製定電站建設方案,同時從京城調運部分小型電力設備,供當地百姓提前體驗,進一步激發大家的積極性,確保年底前能建成首批電站。”
朱載林認真地聽著,小手指輕輕敲擊禦案,目光掃過眾臣:“諸位所言極是。朕意:準戶部撥款一百萬兩,由工部統籌,擴大軍工總院的電力設備產能;派工部工匠前往雲貴,協助電站建設;蘇州織坊作為試點,要總結經驗,供各地參考。朕要讓電力不僅照亮百姓的夜晚,更能推動農業、手工業發展,讓大明的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
“臣等遵旨!”眾臣齊聲躬身,聲音震徹大殿。夕陽的餘暉漸漸淡去,乾清宮內的電燈自動亮起,暖黃的光線照亮了每個人臉上的乾勁,也照亮了大明工業與民生同步發展的光明前路。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