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93章:京畿測車傳捷報?姑蘇授命建產線
嘉靖二年1526年)?六月十七
辰時?京城軍工總院內的測試場地上,晨霧尚未完全散去,三輛銀灰色的汽車正沿著環形跑道疾馳——這是目前軍工總院僅存的全部實驗車,且有明確測試目標:驗證“遠距離行駛+大容量裝載”核心性能,為後續量產車型定型提供依據。此前團隊純手工結合機械鍛造,耗時三個月造出5輛原型車,陸硯昭本月上旬赴蘇州時帶走2輛,專門用於“京城至蘇州”的長途載重測試,收集跨地域運輸數據,剩餘3輛則錨定“乘用+貨運”場景,成為此次定型測試的核心載體,車輪碾過碎石路麵的“沙沙”聲,在晨光中透著嚴謹的實戰化測試基調。
測試場周圍,工匠與官員屏息觀察,軍工總院副院長林宇梟龍衛直屬營副營將,官職指揮使)手持懷表,目光緊盯著汽車每一個動作——作為陸硯昭的副手,他深知這3輛實驗車的測試意義:梟龍衛需要的是能兼顧“長途機動”與“多元裝載”的通用車型,而非單一功能車,所有數據需為“乘用+貨運”兩類量產版本提供支撐。身旁的記錄官筆尖不停,將速度、油耗、載重能力等數據逐一記錄,生怕遺漏任何細節。
“林指揮使,第一輛乘用型實驗車跑完五十裡!平均時速二十一裡,載7人+200斤行李無明顯動力衰減,發動機水溫穩定在八十度!”工匠聲音帶著激動,雙手遞上數據板。林宇點頭,目光轉向西側三十度斜坡——這一測試項目,源自六月初梟龍衛駐京城周邊的夜梟營秦安部)在京郊西山訓練的反饋:該營用其中1輛乘用型實驗車模擬“小隊長途滲透”時,發現“滿載爬坡動力不足”,軍工總院隨即針對發動機傳動係統優化,如今驗證的正是“乘用車型長途爬坡適配性”。
隻見汽車轟鳴聲陡然增大,後輪微滑後迅速抓穩地麵,緩緩向上攀爬,最終穩穩停在坡頂,再平穩下坡,全程無卡頓。“好!”林宇放下懷表,又看向第三輛貨運型實驗車——車廂內裝載30名全副武裝的模擬士兵按梟龍衛標準裝備配重),對應猛虎營陳猛部)提出的“部隊快速機動”需求。汽車起步稍緩,但時速仍保持十八裡,刹車距離控製在兩丈內,完全達標。
記錄官整理好最後一組數據,躬身彙報:“林指揮使,3輛實驗車均通過測試!乘用型連續行駛100裡京城至天津往返)無異常,貨運型滿載30人仍能保持穩定操控,比優化前提升近三成性能!”林宇仔細核對數據後,對主事吩咐:“立刻發報給蘇州趙院長,說明測試結果,重點標注‘乘用+貨運’兩類車型的核心參數——夜梟營提的‘乘用車尾部儲物空間擴容建議’、猛虎營的‘貨運車廂快速裝卸需求’,都要詳細說明,確保量產車型能直接適配梟龍衛的實戰場景。”
巳時?蘇州府衙,電報機“滴滴答答”的聲響打破正廳寧靜。此時,陸硯昭梟龍衛提督、錦衣衛提督)正與沈知薇錦衣衛指揮使)、李斌藏鋒隊海疆組指揮僉事)查看護航船隊清單,趙小匠軍工總院院長兼工部右侍郎)則坐在一旁,麵前攤開著實驗車零件圖紙——他手邊的小盒子裡,裝著從陸硯昭帶來的2輛長途測試車上拆解的磨損零件,這2輛車從京城長途跋涉至蘇州,分彆完成“乘用型長途載人”“貨運型長途載裝備”測試,拆解零件正是為了分析不同裝載場景下的部件損耗情況,如今正對比京城傳來的測試數據,琢磨兩類量產車型的差異化優化方案。
“陸國公,趙院長,京城急電!林指揮使報來實驗車測試結果,明確了‘乘用+貨運’兩類車型的核心需求!”電報員快步走進正廳,遞上電文。陸硯昭接過,掃過內容後遞給趙小匠,沉聲說道:“之前考慮的短途長途劃分不夠貼合實戰,梟龍衛不管是駐京還是跨地域任務,都需要能遠距離行駛、大容量裝載的車。你結合測試數據,說說量產車型該如何規劃?重點要覆蓋‘人員乘坐’和‘裝備運輸’兩種核心需求。”
趙小匠接過電文,目光快速掃過,隨即拿起盒子裡的磨損活塞,語氣篤定地說:“陸國公放心,我已結合兩類測試數據,梳理出‘7座10座小型乘用車’與‘大型卡車’的量產方案。先看乘用車:針對夜梟營提的‘小隊滲透’需求,7座版可滿足班級單位機動,10座版適配排級指揮小組,車尾都預留0.5立方米的儲物空間,能裝下士兵的個人裝備和三日口糧;參考長途測試數據,乘用車發動機將采用‘高錳鋼缸體+青銅石墨活塞環’,耐磨性比實驗車提升五成,確保連續行駛1000裡無故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又指向貨運型實驗車的輪胎零件補充:“大型卡車則按猛虎營‘30人全副武裝運輸’或‘5噸裝備裝載’標準設計:駕駛室設前後兩排共5座,滿足駕駛員+押運人員需求;車廂采用可拆卸式設計,平時可裝貨物裝備,戰時加裝座椅就能載30名士兵,且車廂兩側預留快速登車踏板,方便士兵快速上下;輪胎會采用‘雙層鋼絲+亞麻纖維’複合結構,抗撕裂性比實驗車提升四成,即便長期跑碎石路,也能減少爆胎風險——這正是從京城至蘇州的長途貨運測試中總結的優化方向。”
沈知薇點頭稱讚:“兩類車型分工明確,既能滿足小股部隊的快速機動,又能保障大規模裝備運輸,很貼合梟龍衛的任務特點。”李斌也補充:“海疆組要是有了大型卡車,就能快速運輸海防裝備,比之前靠船隻轉運效率高多了。”趙小匠笑著回應:“後續我會把兩類車型的詳細參數寫進量產定型方案,確保每一個細節都能匹配梟龍衛的實戰需求。”
午時?蘇州府衙正廳部署生產線設計)
午時的陽光灑滿正廳,趙小匠將《大明汽車量產定型方案》攤開,案桌上除了從2輛長途測試車上拆解的磨損零件活塞、輪胎、刹車片),還擺放著兩類車型的比例模型——左側是7座10座乘用車模型,車尾儲物空間用紅色線條標注;右側是大型卡車模型,駕駛室與可拆卸車廂的結構清晰可見;旁邊的“京城蘇州長途路線圖”上,標注著兩類車型的測試數據對比,直觀展示差異化性能需求。
“小匠,生產線設計要圍繞‘7座10座乘用車’和‘大型卡車’兩類車型展開,既要保證量產效率,也要突出‘遠距離、大容量’的核心優勢。說說你的具體規劃,如何讓生產線能同時滿足兩類車型的生產需求?”陸硯昭指著模型,語氣中滿是期待。作為統領10萬梟龍衛的提督,他清楚這兩類車型將直接提升部隊的機動能力——尤其是大型卡車,能解決“裝備運輸滯後於人員機動”的老問題。
趙小匠起身,拿起乘用車模型,詳細說明:“回陸國公,生產線將采用‘核心部件通用化+專用部件差異化’的模式,設四個核心車間。首先是發動機車間:兩類車型共享‘高錳鋼缸體’生產線,但乘用車發動機額外進行‘輕量化處理’,比卡車發動機輕30,適配載人場景的動力需求;卡車發動機則強化‘扭矩輸出’,確保滿載30人或5噸裝備時,仍能保持穩定時速。”
他又拿起卡車模型,走到地圖旁補充:“車身車間分兩條生產線:乘用車生產線專注7座10座車身焊接,重點優化車尾儲物空間的密封性,參考實驗車長途測試中發現的‘雨水滲漏’問題,在儲物艙蓋處加裝雙層橡膠密封條;卡車生產線則主攻‘可拆卸車廂’製造,車廂框架采用‘u型加強筋’結構,比實驗車的直型筋抗扭強度提升三成,即便長期載重也不易變形,且車廂與車架的連接采用快速鎖止裝置,3分鐘就能完成拆卸或安裝,滿足‘貨改人’的快速轉換需求。”
“那兩類車型的耐用性如何保障?畢竟都要遠距離行駛。”李斌問道,海疆環境潮濕多鹽,對車身和部件的腐蝕性強,這是他最關心的問題。趙小匠笑著回應:“耐用性優化會貫穿所有生產環節。兩類車型的車身都采用‘熱鍍鋅+環氧樹脂塗層’雙重防腐處理,比實驗車的單一鍍鋅工藝抗腐蝕性提升三倍,至少能保證五年不生鏽;刹車片統一采用‘鑄鐵+陶瓷’混合材質,使用壽命比實驗車延長兩倍,減少部隊的更換頻率——不管是乘用車還是卡車,都能滿足‘遠距離高強度使用’的標準。”
陸硯昭聽完,眼中露出讚許的目光,語氣鄭重地說:“很好!你這個規劃完全貼合梟龍衛的實戰需求——7座10座乘用車解決‘人員快速機動’,大型卡車解決‘裝備高效運輸’,兩類車型互補,能形成完整的機動體係。我給你兩個月時間,第一個月完成生產線建設含乘用車、卡車雙生產線),並確保所有工藝調試到位;第二個月試生產,首批量產50輛:20輛乘用車10輛7座、10輛10座),優先供應夜梟營、獵鷹營等需要小隊機動的部隊;30輛大型卡車,分配給猛虎營、雄獅營等需要大規模運輸的部隊。記住,每一輛車下線前,都要進行‘1000裡長途+滿載’雙重測試,達不到標準的,絕不允許出廠。”
“請陸國公放心!”趙小匠躬身行禮,語氣中滿是信心,“我會讓各車間都掛起‘車型參數標準看板’,乘用車的儲物空間尺寸、卡車的載重量等關鍵參數都明確標注,同時在總裝車間設立‘實戰場景測試工位’,模擬長途載人、滿載裝備等場景,確保每一輛量產車都能達到‘遠距離無故障、大容量保安全’的標準。兩個月後,首批量產車一定能成為梟龍衛機動部署的‘急先鋒’。”他拿起筆,在方案上標注時間節點與核心標準:六月十八日啟動場地清理,同步按“乘用車+卡車”雙生產線定製設備,七月底完成兩類車型試生產,乘用車需通過“1000裡載人+儲物測試”,卡車需通過“1000裡滿載30人測試”,達標後方可出廠。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