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97章:增調艦船固海疆,海陸聯動待決戰
嘉靖二年1526年)?六月二十六
蘇州府衙海防議事廳內,有線電報機的“嘀嘀嗒嗒”聲急促地回蕩,陸硯昭手中捏著剛破譯的情報,指節微微泛白——寧波外海的倭寇船隻,經沿海哨探連日目測觀察,已從三艘增至十二艘;更有哨探駕小船抵近偵查,發現後續還有大規模船隊正從東瀛方向駛來,通過帆影與船身大小判斷,預計三日內抵達,總兵力恐超萬人,顯然是一場有備而來的登陸突襲。
“國公,倭寇來勢洶洶,此前調遣的一百艘戰艦雖已在寧波外海布防,但麵對即將到來的大規模船隊,恐難完全封鎖海麵。”李斌站在沙盤旁,指著海域上新增的紅色標記,語氣凝重,“更棘手的是,倭寇可能分多路登陸,不過前期梟龍衛已派出3個營前往沿海各地布防,後續隻需協調各地駐軍配合作戰,無需再增派兵力至蘇州。”
陸硯昭走到沙盤前,目光掃過山東、浙江、江蘇的漫長海岸線,又落在寧波外海的防線標記上,沉聲道:“此前調艦是為試探與初步封鎖,如今倭寇主力將至,需增調艦船強化海上防線,構建‘海上攔截、陸防協同’的部署。即刻擬電,向京城請旨增調200艘鐵甲戰艦!”
電報員迅速備好紙筆,陸硯昭俯身口述,每一個字都透著果決:“增調蒸汽動力鐵甲戰艦200艘,按級彆分配:龍王級重型鐵甲戰艦30艘、巨龍級大型鐵甲戰艦50艘、猛龍級中型鐵甲戰艦70艘、迅龍級中小型鐵甲戰艦50艘,用於補強寧波外海防線,同時兼顧東南近海巡邏,防止倭寇繞路登陸。”
“嘀嘀嗒嗒”的電碼聲持續不斷,電報飛速傳往京城。不到兩個時辰,內閣的回複便傳回——小皇帝朱載林聽聞“倭寇要打過來,陸國公需增調戰艦”,當即拍板同意,還在電報中親筆批注“國公儘管調,朕相信國公能打跑壞人”;徐階已協調海軍衙門,令天津、上海軍港的200艘鐵甲戰艦即刻啟航,限三日內與寧波外海的原有艦隊彙合。
收到旨意時,沈知薇正好端著剛溫好的茶水走進來,見陸硯昭神色稍緩,輕聲道:“夫君,剛收到京城電報,母親說已備好夏衣,讓驛站順路送來蘇州。”
陸硯昭接過茶杯,指尖觸到溫熱的杯壁,語氣柔和了幾分,卻也多了幾分考量:“有勞你替我回電,說我在蘇州一切安好。另外,你也該盤算著,等此次蘇州防倭任務結束,便返回京城——你終究是錦衣衛指揮使,衙門裡一堆事務需你主持,長期不在崗,恐生疏漏。”
沈知薇握著托盤的手頓了頓,隨即點頭:“我明白,隻是眼下倭寇未退,我留在蘇州,還能幫你處理些文書與電報譯傳的事。”
“你的心意我懂,但職責不可廢。”陸硯昭放下茶杯,目光沉了沉,“更重要的是,你我都清楚,如今陸家的權力已夠重——我掌梟龍衛與海防,你掌錦衣衛,明瑤又是先帝的妃子,育有皇子公主,雖張太後、沈皇後一直信任我們,陸家也始終忠於皇家,但難免有人會說閒話、造謠言,說我們陸家權勢過盛,甚至暗指乾預皇權。”
他頓了頓,聲音壓得更低:“雖明瑤無心參與皇權爭奪,可架不住小人搬弄是非。我已在想,等過了年,便向陛下請辭部分職務,隻保留國公身份與部分海防職責,你也可順勢卸下錦衣衛指揮使的擔子,多陪陪母親與孩子們——咱們陸家,隻求安穩度日,護得大明安穩,絕不能因權勢招人忌憚。”
沈知薇看著丈夫眼中的憂慮,心中了然,輕聲應道:“夫君思慮周全,我都聽你的。等退了倭寇,我便回京城處理錦衣衛事務,年後也會配合你,一同向陛下請辭。”
陸硯昭握住妻子的手,指尖傳來彼此的溫度,心中稍安:“有你在,我便放心了。”待沈知薇退下,他重新斂去溫情,便思慮起了跨地域的協同部署。
片刻後,陸硯昭理清思路,召集沿海衛所將領、梟龍衛各營主將、海軍艦隊指揮官通過有線電報遠程溝通,將部署方案逐一明確:“海上防線分兩層部署:原有100艘戰艦與新增200艘戰艦彙合後,30艘龍王級、50艘巨龍級在寧波外海主航道列陣,組成核心防線,攔截倭寇主力船隊;70艘猛龍級、50艘迅龍級分成五支小隊,分彆駐守浙江溫州、台州、江蘇連雲港等近海區域,巡邏警戒,一旦哨探目測發現倭寇,立即通報主力艦隊並展開牽製攻擊。”
他轉向陸防部署,語氣依舊沉穩:“前期派出的梟龍衛3個營,分彆駐守山東威海、浙江寧波、江蘇南通,負責關鍵區域防禦;協調沿海各地駐軍,在縣域沿海據點布防,配備後裝滑膛炮,與梟龍衛形成呼應——若倭寇登陸,梟龍衛主力牽製,各地駐軍從側翼支援,無需額外增派兵力,確保防禦無死角。另外,蘇州製造廠的趙小匠已來電報,承諾優先趕製50輛卡車,用於梟龍衛各營短途兵力調度,提升協同效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國公,新增戰艦彙合後,如何確保各艦隊通訊與配合?”海軍艦隊指揮官通過電報問道。
陸硯昭早有預案:“各艦隊以旗語為主要通訊方式,每艘戰艦配備專職旗手,戰前統一訓練旗語信號,確保信息傳遞準確;哨探發現倭寇後,先以旗語通報本艦隊主艦,主艦再通過旗語協調周邊艦船,遇襲時優先聯絡相鄰艦隊支援,確保防線連貫無缺口。”
溝通持續一個時辰,各項部署逐一敲定。散會後,沿海各軍港立刻忙碌起來——天津港內,30艘龍王級重型鐵甲戰艦的煙囪冒出滾滾蒸汽,艦上旗手已開始演練旗語,紅黃相間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上海港的50艘巨龍級、70艘猛龍級、50艘迅龍級戰艦依次駛出,朝著寧波外海方向疾馳;寧波外海的原有艦隊已開始調整陣型,為新增戰艦預留位置,旗手們站在甲板高處,不時揮動旗幟,與相鄰艦船確認信號。
寧波外海,首批新增的50艘迅龍級戰艦已抵達,與原有戰艦彙合。水兵們在甲板上忙碌,檢查設備、擦拭了望鏡——這是目測觀察的關鍵工具,每半個時辰便有哨探登上了望塔,仔細掃視海麵,不放過任何一絲帆影;旗手們則時刻待命,手中緊握著旗幟,隨時準備傳遞消息。蒸汽動力的轟鳴聲在海麵上連成一片,震得海水微微震顫。
蘇州府衙內,陸硯昭收到趙小匠的電報——蘇州製造廠已完成5輛卡車的試生產,正運往梟龍衛寧波營;京城軍工總院的擴建也在加速,陸繹協助工匠們優化車輛部件,確保後續量產能跟上需求。他放下電報,沈知薇再次走進來,遞上一份剛譯好的沿海哨探報告:“夫君,寧波外海的哨探說,今早沒發現新增倭寇船隻,想來是還在趕路。”
陸硯昭點點頭,走到窗前,望向寧波外海的方向——那裡,300艘鐵甲戰艦正陸續集結,艦上的旗幟在夕陽下格外醒目,如鋼鐵巨龍般守護著海麵;沿海的土地上,梟龍衛與各地駐軍已嚴陣以待,構建起堅實的陸地防線。
“陛下,臣定守住這海疆,不讓倭寇踏入大明一步。”陸硯昭輕聲自語,目光堅定。夕陽下,寧波外海的戰艦群反射出金屬的冷光,一場關乎東南海防的決戰,已箭在弦上。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