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400章:海疆警報暫解除,國公啟程返京畿
嘉靖二年1526年)?七月十五
辰時?寧波沿海據點指揮室,晨光透過窗欞,在案上灑下一片暖黃,與十日前的緊張氛圍不同,今日指揮室內的電報機不再急促作響,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剛譯好的、來自藏鋒隊海外組的捷報——這已是連續第三日傳來倭寇無異常動向的消息,海疆的緊張局勢,終於有了緩和的跡象。
陸硯昭展開捷報,林風的字跡比此前規整了許多,字裡行間透著安心:“七月十四午時,藏鋒隊與錦衣衛暗探彙合,共同監視呂宋島北部海域;倭船近400艘已全部停靠於呂宋島馬尼拉灣,船上士兵開始登陸搭建營地,與當地土著首領達成初步協議,以鐵器換取糧食與土地,暫無折返大明沿海的跡象;南下警戒艦隊已跟蹤至呂宋島東部海域,確認倭船主力集中於馬尼拉灣,無分兵動向,推測短期內不會再襲大明海疆。”
緊隨其後,南下警戒艦隊統領王威的電報也傳來:“艦隊已在呂宋島東部海域巡邏三日,未發現倭船有啟航跡象;馬尼拉灣內倭船多為補給船與運兵船,火炮數量有限,且無大型戰艦支援,即便折返,也難以突破大明沿海防禦;已按國公指令,令5艘猛龍級戰艦繼續留在呂宋島周邊監視,其餘戰艦返回寧波港待命。”
陸硯昭將兩份電報疊放在案上,指尖輕輕劃過“暫無折返跡象”幾字——近半個月的高度戒備,從倭寇南移的緊張,到跟蹤監視的焦灼,如今終於能暫時鬆一口氣。但他並未完全放鬆,深知倭寇在呂宋島紮根後仍有隱患,隻是當前大明海疆的直接威脅已解除,無需再維持最高戒備狀態。
“傳李斌、陳猛前來議事。”陸硯昭對親兵下令,聲音比往日輕快了幾分。
不到一刻鐘,李斌與陳猛便快步走進指揮室,兩人臉上都帶著疲憊,卻難掩眼中的輕鬆——這些日子,他們一個協調艦隊調度,一個統籌猛虎營布防,幾乎沒睡過一個安穩覺。
“國公,可是藏鋒隊傳來了好消息?”陳猛率先開口,目光落在案上的電報上,語氣帶著期待。
陸硯昭點頭,將電報遞給兩人傳閱,沉聲道:“倭寇已在呂宋島馬尼拉灣停靠,短期內無折返之意,海疆的直接警報可以解除。但不可掉以輕心,倭船仍有近400艘,且在呂宋島獲取了補給,日後若有機會,仍可能卷土重來。”
李斌看完電報,附和道:“國公所言極是。南下警戒艦隊已留5艘猛龍級戰艦監視,寧波港剩餘戰艦也需保持戰備狀態,隨時可應對突發情況。”
“正是如此。”陸硯昭轉向陳猛,語氣嚴肅卻溫和,“陳猛,猛虎營需繼續維持現有部署,不可因警報解除而鬆懈。駐守江蘇南通呂四港的第一隊、鹽城射陽港的第二隊,仍需每日巡查海岸線,確保無倭寇細作登陸;浙江台州三門灣的第三隊、溫州樂清灣的第四隊,要配合水師巡邏近海,防止零散倭船趁隙作亂;福建寧德三都澳的第五隊,增派的500人暫不撤回,與原有兵力共同守護福建南部海疆,同時密切關注呂宋島方向的消息,一旦有異常,即刻上報。”
他頓了頓,補充道:“弟兄們的裝備也要定期檢查,步槍彈夾、手槍彈夾需隨時填滿,火炮要保持清潔,確保一聲令下,能立刻投入戰鬥。另外,給各隊補充十日糧草,讓弟兄們能安心駐守,無需擔憂補給問題。”
陳猛挺直身子,雙手抱拳,高聲領命:“末將領命!即刻便向各隊傳令,嚴格按國公指令維持現狀,保持備戰狀態,絕不讓倭寇有可乘之機!若有任何異常,定第一時間上報據點!”
“好。”陸硯昭滿意點頭,又對李斌道,“李斌,你負責交接寧波沿海據點的事務——與王威參將對接艦隊返航事宜,協調沿海衛所做好日常巡邏;同時整理此次防倭的所有文書、情報與部署記錄,待我返京後,一並呈交內閣與陛下。”
李斌應聲:“末將明白,定將事務交接妥當,文書記錄也會仔細整理,絕無疏漏。”
安排完海防事務,陸硯昭走到案邊,提筆寫下兩封電報——一封發給京城內閣,說明海疆警報解除及返京述職的計劃;另一封發給錦衣衛沈知薇,告知她自己近日便會啟程,讓她在京城稍作等候。
電報發出後,陸硯昭開始收拾行裝——他的行李簡單,除了幾件換洗衣物,便是此次防倭的地圖與筆記,還有沈知薇此前送來的夏衣,疊得整整齊齊放在包裹最底層。親兵進來稟報,返京的馬車已在據點外備好,隨行的100名精銳護衛也已集結完畢,每人都配備了步槍與手槍,隨時可出發。
七月十六清晨,寧波港口霧氣未散,陸硯昭與李斌、陳猛告彆。陳猛握著他的手,不舍道:“國公此去返京,一路保重!猛虎營定守好海疆,等國公下次來寧波,定讓您看到安穩無虞的沿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陸硯昭拍拍他的肩膀:“辛苦你了。海疆安危係於猛虎營,我在京城也會關注此處的消息,若有需要,朝廷定會全力支援。”
與李斌、陳猛道彆後,陸硯昭登上馬車,親兵護衛分列馬車兩側,緩緩駛離寧波沿海據點。馬車行駛在沿海的官道上,沿途能看到猛虎營士兵巡邏的身影,他們腰間彆著槍,目光警惕地望向海麵;田間的農人已恢複勞作,孩子們在路邊玩耍,偶爾會好奇地望向馬車,卻無絲毫驚慌——這安穩的景象,正是連日來所有人努力的結果。
馬車行至蘇州時,陸硯昭特意停留了半日,前往蘇州府衙拜訪周文淵。周文淵聽聞他返京,連忙備好茶水,笑道:“國公此次防倭,保得蘇州百姓安穩,百姓們都記著您的恩情呢!如今您返京述職,定能得到陛下的嘉獎。”
陸硯昭擺手:“都是分內之事,若沒有百姓的配合與鄉勇的協助,防倭也不會如此順利。周知府需繼續做好蘇州的安撫與防備,若有倭寇細作混入,及時排查,確保百姓安全。”
周文淵連連應下:“國公放心,下官定不負所托,守護好蘇州。”
離開蘇州後,馬車一路向北,朝著京城方向疾馳。沿途的城鎮漸漸繁華,官道上行人往來,商鋪林立,與沿海的緊張氛圍不同,京城周邊已是一片太平景象。陸硯昭坐在馬車內,翻開隨身攜帶的防倭筆記,回想著這一個多月的經曆——從倭寇來犯的緊急,到調兵遣將的決斷,再到海疆警報解除的安心,每一步都曆曆在目。
他心中清楚,此次返京,不僅要向陛下述職,還要提及陸家請辭的事宜——正如此前與沈知薇所言,陸家權勢過盛,需適時退讓,才能長久安穩。但眼下,他更期待的是與沈知薇的重逢,是向陛下稟報海疆安穩的喜訊,是讓朝廷與百姓都能放下對倭寇的擔憂。
七月二十午時,馬車終於抵達京城外。遠遠便能看到京城的城牆巍峨聳立,城門口守衛森嚴,卻秩序井然。陸硯昭掀開馬車窗簾,望著熟悉的京城景象,心中泛起一陣暖意——他知道,沈知薇此刻或許已在錦衣衛衙門等候,而朝堂之上,陛下與內閣也正等著他帶回海疆安穩的消息。
一場跨越東南沿海的防倭之戰暫告段落,但守護大明海疆的責任,仍在繼續。而陸硯昭的故事,也將在京城的朝堂之上,開啟新的篇章。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