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401章:京門重逢敘舊情,金鑾述職提請辭
嘉靖二年1526年)?七月二十
午時?京城火車站
夏日的陽光透過玻璃穹頂,灑在火車站的站台上,鐵軌延伸向遠方,泛著金屬的冷光。一列蒸汽火車緩緩駛入站台,車頭煙囪冒出的白煙漸漸散去,車廂門打開,陸硯昭身著便服,提著簡單的行李走了下來——此次返京未乘馬車,正是因嘉靖元年二月起,京城至遼東的火車已通行,後續受蘇州製造廠工業技術推動,鐵軌鋪設速度加快,如今東南主要城池與京城均通火車,比馬車更快捷平穩,此前去蘇州乘汽車,不過是為測試車輛性能,正式行程仍以火車為主。
“父親!”兩道清脆的喊聲傳來,陸硯昭抬頭望去,隻見沈知薇身著錦衣衛指揮使緋色官服,身旁站著兩個孩子——十歲的兒子陸承煜,身形挺拔,眉眼間似陸硯昭般沉穩;七歲的女兒陸承玥,紮著雙丫髻,手裡攥著一朵剛摘的石榴花,正蹦蹦跳跳朝他跑來。
陸承煜率先跑到近前,學著大人的模樣行禮:“父親,一路辛苦,兒子已按您的囑咐,每日練習騎射與算術,未曾懈怠。”陸硯昭彎腰揉了揉他的頭,眼中滿是欣慰:“承煜做得好,不愧是陸家的長子。”一旁的陸承玥則撲進他懷裡,舉著石榴花:“父親,這花給您,我和母親在火車站等了好久啦!”
沈知薇走上前,目光在陸硯昭身上細細打量,語氣柔和:“火車比預計早到半個時辰,我已讓人將熱水與飯菜備好,回府後便能用餐。母親也在家中盼著,說要親自給你做你愛吃的紅燒肉。”
陸硯昭握住她的手,指尖傳來熟悉的溫度,連日奔波的疲憊瞬間消散:“有你們在,便是最好的慰藉。此次海疆安穩,總算能給朝廷與百姓一個交代,也能安心陪你們幾日。”
一家人走出火車站,乘坐早已等候在此的馬車前往陸府。沿途街道繁華,商鋪林立,不時能看到載著貨物的火車從城外鐵軌駛過,蒸汽轟鳴聲雖遠,卻透著大明工業發展的生機——這景象讓陸硯昭心中感慨,工業技術的進步,不僅改變了交通,更讓大明的國力日漸強盛,隻是這份強盛,仍需好好守護。
抵達陸府時,陸老夫人已站在門前等候,看到陸硯昭,連忙上前拉住他的手:“我的兒,可算回來了!在外受苦了,快進屋歇著。”陸硯昭攙扶著母親,與妻兒一同走進府中,客廳裡早已擺好飯菜,紅燒肉的香氣彌漫,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說著分彆後的瑣事,溫馨的氛圍驅散了所有關於戰事的緊張。
午後,陸硯昭稍作歇息,便帶著整理好的防倭文書與情報,乘坐馬車前往內閣拜見徐階。徐階早已在書房等候,見他到來,連忙起身相迎:“陸國公一路辛苦!海疆警報解除,實乃大明之幸,百姓之幸啊!聽聞你此次乘火車返京,比往日快了不少,這火車果真是便民利器。”
兩人分賓主落座,陸硯昭將防倭過程詳細稟報——從倭寇南移的情報傳遞,到猛虎營人分守五處海灣的部署,再到藏鋒隊跟蹤倭船至呂宋島的細節,一一細說,同時呈上標注著倭船航線與防禦點位的圖紙。徐階聽得認真,不時在紙上記錄,待陸硯昭說完,他感慨道:“國公調度有方,又有沈指揮使在京城排查細作,內外配合,才能如此順利。隻是老夫聽聞,你此次返京,還打算提請辭?”
陸硯昭點頭,語氣誠懇:“徐大人明鑒,陸家如今權勢過盛——臣掌梟龍衛與海防,內子掌錦衣衛,舍妹又是先帝妃嬪,雖一心忠於皇家,卻難免遭人非議。臣懇請陛下恩準,辭去梟龍衛統領之職,僅保留國公身份與海防顧問之責;內子也願辭去錦衣衛指揮使,歸家教養承煜與承玥,侍奉母親,還望徐大人代為進言,打消陛下顧慮。”
徐階沉吟片刻,歎道:“國公深明大義,老夫佩服。隻是陛下對國公信任有加,未必會輕易準奏,明日金鑾殿上,還需國公親自陳明緣由,讓陛下知曉你的苦心。”
七月二十一
清晨,陸硯昭身著朝服,前往金鑾殿向嘉靖帝朱載林述職。金鑾殿內,文武百官分列兩側,十二歲的朱載林坐在龍椅上,目光明亮,看到陸硯昭走進來,連忙道:“陸國公免禮!快說說,海疆的倭寇真的不會再來了嗎?承煜哥哥昨日還跟我說,等你回來,要聽你講打倭寇的故事呢!”
陸硯昭跪拜行禮後起身,將防倭的經過與結果詳細稟報,同時呈上文書與圖紙:“回陛下,倭寇已在呂宋島馬尼拉灣停靠,臣已令5艘猛龍級戰艦留在當地監視,猛虎營繼續駐守沿海,短期內無虞。隻是臣有一事懇請陛下恩準——陸家權勢過盛,恐讓小人有機可乘,搬弄是非。臣願辭去梟龍衛統領之職,沈知薇也願辭去錦衣衛指揮使,如此既能避嫌隙,也能讓臣專心為陛下謀劃海防,還望陛下成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載林聞言,眉頭微蹙:“陸國公,你與沈指揮使都是忠臣,朕信得過你們!承煜哥哥與承玥妹妹還小,需要沈指揮使照顧,可錦衣衛離不開她,海防也離不開你,為何要請辭?”
陸硯昭躬身道:“陛下信任,臣感激涕零。但君臣相處,需守分寸——梟龍衛與錦衣衛皆為要職,可選拔賢能接任,臣雖辭去統領之職,仍會以海防顧問的身份,為陛下效力;沈知薇也會在交接完畢後,悉心教養子女,絕不讓他們辜負陛下期望。若日後海疆有變故,臣必挺身而出,絕無二話。”
殿內文武百官議論紛紛,吏部尚書附和道:“陛下,陸國公深明大義,此舉可避朝堂非議,還請陛下三思。”戶部尚書趙謙卻上前一步,語氣帶著幾分刻意:“陛下,陸國公乃海防棟梁,沈指揮使掌管錦衣衛多年,經驗豐富,若兩人同時請辭,恐導致兩衛事務混亂,不如暫緩商議,待海疆徹底安穩後再做決定。”
陸硯昭心中了然,趙謙此舉看似為朝廷著想,實則是想趁機爭奪兩衛控製權,隻是他並未當場反駁,隻靜靜等候陛下決斷。朱載林思索良久,道:“此事關乎重大,朕需與內閣及太後商議後再做決斷。陸國公先退下,三日後朕再傳旨告知結果。”
陸硯昭謝恩後退下,剛走出金鑾殿,便看到沈知薇等候在殿外。兩人對視一眼,沈知薇輕聲道:“夫君,無論結果如何,我都與你一同進退,承煜與承玥也會理解我們的決定。”
陸硯昭握住她的手,堅定道:“好。無論陛下是否準奏,咱們都守著家人,護著大明,便足夠了。”
此時,不遠處的廊柱後,趙謙正看著他們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算計——若陸硯昭真的請辭,梟龍衛統領之位便有了爭奪的機會,他隻需再拉攏幾位大臣,定能說服陛下,將這要職收入囊中。一場圍繞朝堂權力的暗湧,已在平靜的表麵下悄然展開。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