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404章:查賬戶部現端倪,暗流湧動謀應對
嘉靖二年1526年)?七月二十六
巳時?戶部衙門後堂
陽光透過雕花窗,落在堆積如山的賬冊上,空氣中彌漫著紙張的陳舊氣息。藏鋒隊稽查組指揮僉事秦康身著玄色便服,指尖劃過近三個月的國庫收支賬冊,目光如炬——自昨日奉陸硯昭之命入駐戶部,他已帶領稽查組五十名成員連續查賬六個時辰,從防倭撥款到民生款項,每一筆收支都逐一核對,絕不放過任何疑點。
“僉事大人,您看這筆!”一名稽查隊員捧著賬冊快步走來,聲音壓得極低,“上月初十,有一筆五萬兩白銀的‘民生修繕款’,收款方是‘京城恒通商號’,但賬麵隻記了撥款,卻沒有後續的修繕明細與驗收記錄,而且這商號的印章,看著有些模糊,像是後補蓋的。”
秦康接過賬冊,仔細比對印章紋路,又翻出前幾年的民生款項賬冊對照,眉頭漸漸擰緊:“恒通商號?我記得三年前因涉嫌挪用官銀被查封過,怎麼會突然出現在今年的賬冊上?再查!看看這商號的經辦人是誰,還有這筆銀子的實際流向!”
“是!”隊員轉身離去,秦康則繼續翻閱賬冊,心中已有疑慮——趙謙掌管戶部多年,賬目素來嚴謹,如此明顯的疏漏,要麼是手下人膽大包天,要麼是趙謙故意為之,而結合此前拖延梟龍衛補給的舉動,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就在此時,戶部侍郎周顯推門而入,臉上帶著刻意的笑容:“秦僉事,查了這麼久,辛苦各位了。趙大人已備下茶水點心,不如讓兄弟們歇一歇,喝口茶再查?”
秦康抬眸,語氣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多謝周侍郎好意,稽查組奉國公之命查賬,公務在身,不敢懈怠。若趙大人有空閒,不如過來看看這筆‘民生修繕款’,也好給我們解解惑。”說著,他將那本賬冊推到周顯麵前。
周顯的目光落在賬冊上,笑容瞬間僵住,手指不自覺地攥緊了袖口:“這……這或許是下麵人記賬疏忽,我回頭讓他們補上明細便是,不必勞煩趙大人了。”
“疏忽?”秦康冷笑一聲,起身走到周顯麵前,“五萬兩白銀的撥款,說疏忽就疏忽?周侍郎怕是忘了,梟龍衛稽查組查賬,不僅要核對賬麵,還要追查款項流向,若真有問題,無論是誰,都難逃問責!”
周顯臉色發白,張了張嘴卻沒敢再反駁,轉身匆匆離去——他知道,秦康這話是說給趙謙聽的,如今隻能儘快稟報趙謙,商議應對之策。秦康看著他的背影,對身後的隊員道:“加派人手盯著周顯,同時去順天府調恒通商號的最新檔案,務必查清這筆銀子的去向!”
同一時刻,梟龍衛京營指揮室
陸硯昭麵前攤著三份軍工總院送來的新圖紙,指尖依次劃過,眼中滿是讚許——經過多年工業技術迭代,大明的軍工水平已遠超從前,這些新裝備,正是梟龍衛強化戰力的關鍵。
最左側的是“連弩式連發步槍”圖紙,由院長趙小匠帶隊研發,槍身采用精鐵鍛造,重量比舊式步槍輕三成,可通過彈倉連續發射十發尖頭鉛彈,射程達兩百步,槍口加裝了簡易準星,精準度提升近半,尤其適合近戰突襲與快速壓製,正適合藏鋒隊特勤組執行任務。
中間的是“輕便型野戰火炮”圖紙,炮身縮短至五尺,采用蜂窩狀炮管設計,既減輕了重量兩人即可抬運),又增強了炮彈出膛速度,射程可達五百步,炮彈分為爆破彈與霰彈兩種——爆破彈可炸開倭寇戰船甲板,霰彈則適合對付密集衝鋒的敵人,完全能滿足沿海防倭與陸地作戰的雙重需求。
最右側的是“四輪軍用運輸車”圖紙,車身采用硬木與鐵皮結合的結構,車輪包裹橡膠胎蘇州製造廠最新量產成果),可承載兩千斤物資,既比馬車更穩固,又能在鐵軌旁的土路行駛,未來三營駐守沿海時,可用來運輸火炮、彈藥與糧草,大大減少將士們的負重壓力。
“趙小匠果然不負所望,”陸硯昭低聲讚歎,拿起筆在圖紙上標注修改意見,“連發步槍需增加防水設計,沿海潮濕,避免火藥受潮;野戰火炮要配套研發便攜炮架,方便快速轉移;軍用運輸車可預留加裝防護板的接口,遇襲時能保護物資。”
“國公,秦僉事派人送來密報。”親兵捧著一封密封的信件走進來,“戶部賬冊中發現可疑款項,涉及五萬兩白銀的‘民生修繕款’,收款方是已被查封的恒通商號,且無修繕明細。”
陸硯昭接過密報,快速瀏覽後,眼神瞬間變冷:“恒通商號?趙謙這是明目張膽地挪用官銀!看來他拖延補給,不僅是為了阻撓三營整訓,更是怕我們發現他賬上的貓膩!”他將密報放在圖紙旁,對親兵道:“傳我命令,讓秦康繼續深挖,若能找到趙謙挪用官銀的更多證據,立即封存賬冊,將相關人等控製起來,不必等我審訊,直接押往詔獄!另外,把這三份圖紙送回軍工總院,讓趙小匠按我的標注修改,爭取下月量產,優先配備返京的三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末將領命!”親兵離去後,陸硯昭走到沙盤前,看著上麵標注的三營返京路線——猛虎營已行至山東境內,正乘坐火車穿越兗州府;獵鷹營剛過江蘇徐州,將士們在火車停靠時補充了乾糧;雄獅營也即將進入河南地界,隨車攜帶的新式步槍已完成初步調試。“隻要三營順利返京,新裝備到位,再拿到趙謙的罪證,這場博弈,我們便贏了。”他低聲自語,眼中滿是堅定。
午時,錦衣衛衙門
沈知薇正在最後核對錦衣衛的武器庫名冊,副指揮使王彥站在一旁,神色恭敬:“指揮使,所有武器已清點完畢,共入庫連弩式連發步槍八百支、輕便型野戰火炮十門、四輪軍用運輸車五輛,與賬冊完全相符。各千戶所的監察任務也已交接清楚,後續若有重要事宜,我會第一時間向您請教。”
沈知薇合上名冊,滿意地點頭:“辛苦你了,王彥。如今軍工技術日益成熟,這些新裝備既是助力,也是責任——錦衣衛用它們監察百官、保護朝廷,絕不可濫用。尤其是在當前局勢下,更要盯緊朝中動向,若發現有人勾結外敵或挪用官銀,需立即上報太後與陛下,不可延誤。”
“末將謹記指揮使教誨!”王彥鄭重應下。沈知薇起身,拿起早已收拾好的行囊——裡麵隻有幾件常穿的衣物和一些文書,她在錦衣衛任職多年,如今離任,竟沒有太多留戀,心中隻想著早日回家,陪伴承煜和承玥。
走出錦衣衛衙門,陽光正好,沈知薇沒有乘坐馬車,而是步行前往陸府。沿途不時能看到蘇州製造廠運送橡膠的馬車駛過,車輪上的橡膠胎碾壓路麵,幾乎聽不到顛簸聲;街角的鐵匠鋪裡,工匠們正按軍工總院的標準鍛造步槍零件,叮當聲清脆有力。這處處可見的工業進步,讓她心中安定——有如此強大的國力支撐,再加上夫君與梟龍衛的守護,大明定能長治久安。
傍晚,陸府
陸承煜正在書房臨摹軍工總院送來的簡易步槍圖紙陸硯昭特意找來給兒子了解軍務),十歲的他已能看懂基本結構,正用鉛筆標注槍身各部位名稱;六歲的陸承玥則趴在一旁,用新的描紅紙練習寫“槍”“炮”等字,時不時抬頭問哥哥:“哥哥,這個‘炮’字,是不是父親說的能打很遠的那個東西?”
看到沈知薇回來,陸承玥立刻放下毛筆,撲到她懷裡:“母親,您終於回來了!今日我寫會了‘炮’字,您看!”說著,她舉起描紅紙,上麵的字跡雖稚嫩,卻一筆一劃都很認真。
沈知薇笑著誇獎:“承玥真厲害!等父親回來,讓他給你講火炮打倭寇的故事好不好?”她走到書桌前,看著陸承煜標注的圖紙,眼中滿是欣慰:“承煜對軍務感興趣,是好事,但也要記得,武器是用來保護百姓的,不可輕易動用。”
“兒子明白,”陸承煜抬起頭,眼中滿是堅定,“就像父親說的,梟龍衛練本事、造新裝備,都是為了守護大明的太平。”
沈知薇正要回答,院門外傳來熟悉的腳步聲——陸硯昭回來了。“父親!”陸承玥立刻跑出去,撲到陸硯昭懷裡。陸硯昭抱起女兒,看到她手中的描紅紙,笑著問:“承玥今日練了什麼字?是不是又進步了?”
“我會寫‘炮’字了!”陸承玥驕傲地揚起頭,拉著陸硯昭走進書房,“父親,母親說您會講火炮打倭寇的故事,您快講給我聽!”
陸硯昭放下女兒,拿起桌上的輕便型野戰火炮圖紙,耐心講解:“你看這個火炮,能打五百步遠,倭寇的船隻要靠近,它一發炮彈就能把船板炸開,這樣倭寇就不能傷害百姓了。等三營的叔叔們回來,父親帶你去京營看真的火炮好不好?”
“好!”陸承玥開心地答應著,湊在圖紙旁,好奇地指著炮管問東問西。一家人圍坐用餐時,陸硯昭將戶部發現可疑款項與軍工總院新裝備的事一並告訴了沈知薇。沈知薇聞言,眉頭微蹙:“趙謙挪用官銀,若用在勾結外敵上,後果不堪設想。夫君需多加小心,他狗急跳牆,說不定會對軍工總院或三營動手。”
“我已有防備,”陸硯昭握住她的手,“已派藏鋒隊內衛組加強對軍工總院的守衛,三營返京途中也有海疆組暗中護送。隻要拿到趙謙的罪證,我便立即上奏,定能將他繩之以法,不讓他破壞大明的安穩。”
夜色漸深,陸府的燈光漸漸熄滅,而戶部衙門內,趙謙正與周顯密謀——他們已得知秦康在追查恒通商號的款項,正暗中派人銷毀商號的資金流向記錄;京營外,猛虎營的將士們已換乘軍用運輸車,載著新到的連發步槍,朝京城疾馳而來。一場圍繞證據、權力與新裝備的較量,已進入白熱化階段,而陸硯昭知道,無論前路如何,他都必須堅守到底,用梟龍衛的鐵律與大明的工業之力,掃清奸佞,守護家國。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