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412章:朝堂對峙揭罪證,南洋暗流窺軍工
嘉靖二年1526年)8月7日辰時,京城的朝陽透過雲層,灑在紫禁城的金鑾殿上。殿內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手持朝笏躬身而立,與往日不同的是,龍椅左側設了一張鋪著明黃色軟墊的座椅,沈太後身著朱紅宮裝,端坐其上——因嘉靖帝朱栽霖年僅九歲,尚需太後從旁輔佐,今日關乎泉州走私案的重議,沈太後特意親臨朝會。
“陛下駕到!”隨著太監尖細的唱喏聲,嘉靖帝身著明黃色龍袍,在太監的攙扶下緩步走上龍椅,沈太後微微側身,伸手輕扶了扶他的衣袖,低聲囑咐:“陛下莫慌,有哀家在。”嘉靖帝點點頭,小手緊緊握著龍椅扶手。百官齊齊跪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眾卿平身。”沈太後的聲音溫和卻帶著威嚴,目光掃過殿內,“今日早朝,主要議處泉州走私案及李嵩涉案之事。徐愛卿,昨日泉州送來的密報,你且當眾宣讀。”
“遵旨!”徐閣老上前一步,展開手中的密信,清了清嗓子道:“嘉靖二年八月六日,藏鋒隊海疆組指揮僉事李斌,於泉州廢棄碼頭截獲五輛私自改造的黃綠色卡車,查獲火銃零件三百餘件、私鹽兩千斤,抓獲主犯李岩及蒙麵人二十一名。經審訊,李岩供認,其兄李嵩於嘉靖元年三月至十二月間,先後三次暗中提供白銀共計五萬兩,用於購買仿製火銃的機器與鋼材;另據泉州秘密工坊工匠招供,李嵩曾派人傳遞工部車輛調度文書樣式,助李岩偽造批文……”
密信內容宣讀完畢,殿內百官嘩然。站在文官隊列中的李嵩臉色煞白,雙手緊握朝笏,指節泛白,急步出列躬身:“陛下!太後!臣冤枉!此乃李岩為脫罪憑空捏造的謊言!臣與他雖為兄弟,卻因他早年嗜賭成性早已斷絕往來,何來私相授受、支持走私之說?還請陛下、太後明察!”
“李大人,你且稍安勿躁。”陸硯昭從武將隊列中走出,手持一份卷宗,神色凝重,“昨日收到泉州密報後,本公便覺此事有疑,連夜安排核查——先由工部文書房核驗筆跡與印章,後又派梟龍衛直屬營藏鋒隊稽查組指揮僉事秦康,帶隊進行二次核驗,今日正好當眾厘清證據疑點。”
他展開卷宗,逐一說道:“第一份所謂‘李嵩給李岩的書信’,經工部文書房初步核驗,已發現筆跡模仿痕跡;後秦康指揮僉事帶隊細查,不僅確認書信所用紙張為泉州特產竹紙——而李大人去年五月任職京城期間,所用紙張均為宮廷供應的宣紙,更查出書信落款印章的篆刻手法,與李大人常用印章的匠人風格截然不同,印章邊緣還有未清理乾淨的仿刻毛刺,顯是他人倉促仿刻;第二份‘李岩府中搜出的銀票’,背麵雖有李府管家私印,但銀號掌櫃回憶,去年六月存入五萬兩白銀的客戶,是一名戴著鬥笠的陌生男子,並非李大人本人;秦康帶隊核查李府管家時,管家也供認去年三月私印曾不慎遺失,後雖尋回,卻已被人拓印過痕跡,不排除被李岩盜用的可能;第三份‘工匠供詞’,今早泉州傳來補充密報,兩名招供工匠已翻供,稱是李岩以家人性命相要挾,逼迫他們捏造了‘李府侍衛送文書圖樣’的證詞,秦康也已派人將工匠家屬接到京城保護,防止李岩餘黨報複。”
陸硯昭話音剛落,殿內再次嘩然。李嵩眼中泛起淚光,連連磕頭:“多謝鎮國公!多謝秦指揮僉事!若非二位連夜核查、厘清疑點,臣險些蒙冤,此恩臣必銘記在心!臣雖與李岩有兄弟之名,卻從未縱容其惡行,還請太後、陛下明鑒!”
沈太後看向陸硯昭,語氣帶著讚許:“陸愛卿行事周全,秦康指揮僉事核查細致,未讓忠臣蒙冤,實屬難得。既然證據均為李岩栽贓,李嵩便無罪釋放,恢複原職;秦康核查有功,可賞白銀百兩,以示嘉獎。”
“謝太後!謝陛下!”李嵩起身躬身退列,殿外值守的秦康也聞聲入殿,單膝跪地領旨:“末將秦康,謝太後、陛下恩典!末將隻是儘稽查之責,不敢居功!”
嘉靖帝雖年幼,卻也似懂非懂地點頭:“查得好,好人不能冤枉……”
沈太後轉向陸硯昭,話鋒一轉:“陸愛卿,雖李嵩蒙冤,但李岩走私之事屬實,且其供出的‘南洋商會’暗中售賣仿製機器,此事仍需謹慎應對。你可有應對之策?”
陸硯昭躬身道:“回太後、陛下,臣有兩點提議:其一,懇請太後與陛下準許軍工總院擴大防護衣與嘉靖一世步槍的生產規模,配給沿海衛所,加強沿海防務;其二,派專人前往南洋探查‘南洋商會’底細,查明其與倭寇、海外勢力的關聯。臣舉薦直屬營副營將林宇——林宇現任指揮使兼軍工總院副院長,既懂軍務又通技術,可帶隊前往,隨行配置直屬營3名鎮撫及300名精銳,再加直屬營藏鋒隊特勤組1名鎮撫與100名特勤人員,足以應對南洋複雜局勢,無需臣親自前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沈太後與嘉靖帝對視一眼,點頭道:“陸愛卿舉薦得當,便依你所言。徐愛卿,全國卡車核查章程之事,仍需你牽頭推進,避免再出現類似走私案件;秦康,後續李岩案的證據梳理,需聯合錦衣衛協同查辦——錦衣衛代理指揮使王彥副指揮使,你即刻調派錦衣衛精乾力量,配合秦康指揮僉事查漏補缺,尤其是李岩在京城的舊部與往來人員,務必逐一核查,防止遺漏關鍵線索。”
站在武將隊列中的王彥立即出列,單膝跪地領旨:“臣王彥遵旨!臣即刻安排錦衣衛人員與秦康指揮僉事對接,全力配合證據梳理,絕不放過任何疑點!”
“臣遵旨!”徐閣老、陸硯昭與秦康也齊聲應下。
早朝結束後,李嵩特意追上陸硯昭、秦康與王彥,拱手致謝:“鎮國公、秦指揮僉事、王副指揮使,今日若非諸位,臣怕是難洗冤屈!後續若需臣配合調查李岩過往行蹤,臣定當全力協助!”
陸硯昭回禮道:“李大人不必多禮,這是我等職責所在。秦康、王彥,你二人可儘快敲定聯合查案方案,秦康側重證據核驗,王彥負責人員排查,李大人熟悉李岩早年行徑,可作為顧問協助,或許能從細節中找到南洋商會的關聯線索。”
“末將領命!”秦康與王彥齊聲應下,隨後便與李嵩一同前往錦衣衛衙門,商議聯合查案的具體分工。
陸硯昭剛走出紫禁城,便看到直屬營副營將林宇等候在宮門外。林宇身著黑色勁裝,外披深紅色披風,腰間佩著一把繡春刀,見到陸硯昭,快步上前拱手:“末將林宇,參見鎮國公!聽聞國公舉薦末將前往南洋,末將定不負所托!”
陸硯昭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帶著期許:“林將軍,你隨本公多年,從直屬營親兵一步步成長起來,本公教你的軍務謀略與處事之道,你都學得紮實,這些年在直屬營也曆經不少曆練——直屬營本就是本公的親兵營,給你的曆練機會從不吝嗇。隻是你兼任軍工總院副院長後,精力多放在技術事務上,軍事實戰經驗反倒少了些,這對後續提拔終究不利。此次派你前往南洋,既是讓你查明‘南洋商會’底細,也是給你一個獨當一麵的軍事曆練機會,你務必珍惜。南洋局勢複雜,‘南洋商會’背後恐有海外勢力支持,你此去需多加謹慎——既要查明其底細,也要保護好隨行人員,若遇危險,可先退至大明駐南洋商棧,再傳信回京求援。另外,你帶些軍工總院的特殊顏料與焊接點紋路圖,若在南洋發現疑似大明改造卡車,可及時核查。”
“末將領命!”林宇眼中泛起感激之色,用力點頭,“多謝國公體恤與栽培!末將定不辜負國公期望,查清南洋商會底細,為大明鏟除隱患,也不負此次曆練機會!”他接過陸硯昭遞來的圖紙與顏料樣本,“末將今日便整理行裝,三日後啟程前往南洋。”
陸硯昭點頭:“甚好。你先去準備,有任何疑問,可隨時來鎮國公府找我。”
林宇離去後,陸硯昭轉身前往軍工總院。此時的軍工總院院內,工匠們正圍著新搭建的試驗台忙碌,院長趙小匠手持圖紙,在一旁指點著機器調試。見到陸硯昭前來,趙小匠連忙迎上前:“鎮國公,您怎麼來了?可是有新的指令?”
“確實有要事與你商議。”陸硯昭帶著趙小匠走進書房,從懷中掏出兩張圖紙,先拿起其中一張遞給趙小匠,“此前按你的提議,軍工總院已在兩個月前繪製了衝鋒槍的初步圖紙,但這段時間研發進度偏緩。今日我帶了自己繪製的衝鋒槍圖紙,上麵補充了槍管散熱結構與供彈裝置的優化方案,你們可結合這兩張圖紙研究一番,儘快組織核心工匠推進研發——最終成品需滿足有效射程不低於300米,每分鐘射速達到60發以上,適合近距離作戰,彌補嘉靖一世步槍在近戰中的不足。”
趙小匠接過圖紙,快速翻閱起來,越看眼中越亮:“國公這圖紙竟考慮到了供彈卡頓的問題!之前我們研發時總在供彈節奏上出問題,您這優化方案正好能解決!有了這張圖紙,研發進度至少能加快一半!”
“這些難題需你多費心攻克。”陸硯昭又遞過另一張圖紙,“這是‘邊三輪摩托車’的設計圖,前輪負責轉向,後輪驅動,側邊附帶一個邊鬥,可乘坐一人,既能載人又能運輸小型物資,速度比馬車快三倍以上,適合偵查與短途機動。研發時不用從零開始——咱們此前已造出汽車,你可從現有汽車發動機入手,研究如何縮小體積、減輕重量,改良出適配摩托車的小型發動機,這樣能大大縮短研發周期,優先解決發動機與輪胎材質問題。”
趙小匠展開邊三輪摩托車圖紙,又聯想到汽車發動機的構造,眼前一亮:“對啊!汽車發動機的核心原理與摩托車相通,隻是尺寸不同!若從汽車發動機改良,不僅能節省重新設計的時間,還能降低故障風險!鎮國公放心,臣即刻組織核心工匠團隊,分兩組推進衝鋒槍與邊三輪摩托車研發,爭取三個月內做出原型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三個月時間緊迫,但也並非不可為。”陸硯昭道,“所需的鋼材、橡膠與火藥,我會讓蘇州製造優先供應,你隻管放手研發。另外,南洋‘南洋商會’可能派密探潛入京城,妄圖盜取軍工圖紙,你需加強軍工總院守衛——尤其是圖紙倉庫,除你與核心工匠外,隻允許林宇將軍臨行前查看相關技術資料,其餘人等一律不得靠近。”
趙小匠臉色一凜:“鎮國公放心,臣已在圖紙倉庫設置三重守衛,門口有梟龍衛站崗,倉庫內安裝了機關鎖,需三道不同鑰匙才能打開,且圖紙均按部分拆分保管,就算有人潛入,也無法拿到完整圖紙。”
陸硯昭滿意地點頭:“如此甚好。對了,防護衣的生產進度如何?沿海衛所還等著裝備呢。”
“防護衣已擴大生產規模,本月可產出500件,下月起每月能穩定生產1000件,再過半年,便能滿足沿海所有衛所精銳的裝備需求。”趙小匠回道,“嘉靖一世步槍的產量也在提升,目前每月能生產200支,足以應對部隊換裝。”
兩人正說著,一名工匠匆匆走進書房:“院長,嘉靖一世步槍的改良試驗有新進展——我們在槍管上增加了散熱槽,連續射擊50發後,槍管溫度比之前降低了20,精準度也未受影響!”
趙小匠大喜,連忙拉著陸硯昭前往試驗台:“鎮國公,您快看看!這改良後的步槍,實戰性能又提升了不少!”
陸硯昭跟著趙小匠來到試驗台,看著工匠們進行射擊試驗——改良後的嘉靖一世步槍連續發射50發子彈,槍口幾乎沒有明顯過熱現象,子彈均命中300米外的靶心。陸硯昭點頭道:“很好!這種改良技術要儘快推廣到所有步槍生產中,同時記錄好數據,為後續衝鋒槍研發提供參考。”
此時,京城城外的一處客棧內,一名身著青色長衫的男子正對著鏡子整理鬥笠——他正是南洋商會派來的密探阿坤。阿坤從懷中掏出一張紙條,上麵寫著軍工總院的位置與守衛換班時間,這是他通過收買京城小吏得來的情報。
“沒想到李嵩那蠢貨竟被陸硯昭與秦康救下,還讓錦衣衛也摻和進來,不過沒關係,隻要能拿到大明軍工總院的核心圖紙,蘇先生的計劃照樣能成。”阿坤嘴角露出一絲陰笑,將紙條藏進鞋底,換上一身粗布短打,背著一個裝滿工具的布包,朝著軍工總院的方向走去。他不知道的是,林宇在啟程前往南洋前,已安排藏鋒隊特勤組在京城各重要地點布下暗哨,專門排查形跡可疑之人。
三日後,京城碼頭。林宇與所有隨行人員均身著統一的黑色勁裝,內裡是用黑布嚴密包裹的薄鋼板防護衣,外層套著深黑色戰術馬甲——馬甲將防護衣完全遮蓋,從外觀上看與普通勁裝並無二致,既保證隱蔽性,又兼顧防護力。每人肩頭都斜挎著一把嘉靖一世步槍,有效射程可達500米,槍口朝下斜靠在身側;戰術馬甲設計極為精巧,正麵上下兩排整齊排列著8個步槍彈夾,左右兩側分彆對應64式與1911式手槍彈夾,伸手即可快速取用;馬甲後腰部位縫製著長方形備用子彈彈袋,內裝400發子彈——其中200發步槍彈,64式與1911式手槍彈各100發;左右大腿外側各彆著一把手槍,左側是64式,右側是1911式,槍身均做了消光處理;腰間還掛著威龍格鬥匕首,漆黑的刀鞘在晨光下泛著冷冽的光澤,整套裝備既便於實戰,又適合南洋複雜環境下的隱蔽行動。林宇背後還額外背著一個牛皮密封袋,裡麵裝著軍工總院的特殊顏料與焊接紋路圖,是此次南洋查案的關鍵物品。
陸硯昭、秦康與王彥一同前來送行,陸硯昭遞給林宇一麵令牌:“此乃鎮國公府的通行令牌,在南洋若遇到大明商棧或駐外官員,可憑此令牌調動資源。切記,安全第一,若察覺局勢超出掌控,切勿硬拚。”
秦康上前一步,遞過一份卷宗:“林將軍,這是我與王副指揮使聯合整理的李岩案疑點彙總,其中提到南洋商會可能通過泉州商棧傳遞消息,你此去可重點排查相關商棧,或許能找到線索。”
王彥也補充道:“林將軍,若在南洋遇到與李岩有往來的人員,可先控製起來,我們已將相關人員畫像附在卷宗後,方便你辨識。”
“末將領命!多謝鎮國公,多謝秦指揮僉事、王副指揮使!”林宇雙手接過令牌與卷宗,單膝跪地,“末將定不辜負國公栽培,查明南洋商會底細,為大明鏟除隱患!”
大船緩緩駛離碼頭,朝著南洋方向而去。陸硯昭、秦康與王彥站在碼頭,望著漸漸遠去的船影,王彥低聲道:“鎮國公,有錦衣衛與梟龍衛聯合查案,李岩案的線索定能儘快理清;隻是南洋那邊,林將軍孤身深入,會不會太過危險?”
陸硯昭目光深邃:“林將軍有勇有謀,這些年在直屬營與軍工總院的曆練也讓他兼顧軍務與技術,此次任務正是他證明自己的機會。我們當下要做的,一是守好京城與軍工總院,防止南洋密探盜取圖紙;二是加快李岩案核查,從他口中撬出更多南洋商會的秘密,為林將軍提供支援。”
秦康與王彥同時點頭:“末將明白!定不辱命!”
而在他們身後,京城的街道上車水馬龍,軍工總院的機器聲隱約傳來——一場圍繞著軍工技術的攻防戰,已在大明與南洋之間悄然展開。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