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416章:早朝議草原危局,南洋傳餘孽蹤跡
嘉靖二年八月二十二日,辰時三刻。
紫禁城太和殿內,明黃色的龍椅上坐著年僅九歲的朱栽霖,小皇帝身著縮小版的龍袍,雙手規規矩矩地放在膝上,目光偶爾望向身旁的沈雲舒。太後沈雲舒端坐於龍椅左側的鳳座上,一身朱紅宮裝襯得她麵容端莊,眼神中帶著幾分沉穩與威嚴,今日的早朝,由她代為處理朝政。
殿下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手持朝笏躬身而立,空氣中彌漫著莊重肅穆的氣息。隨著太監一聲“上朝”,早朝正式開始,首先由內閣首輔徐閣老出列彙報近期工作。
“啟稟太後、陛下,近十日來,內閣已督促工部完成京城外城的修繕工程——此次修繕采用軍工總院的水泥工藝,對城牆缺口進行填充加固,共修補缺口十二處,另用水泥混合磚石,對四座城門的門框、城垛進行加固,使城門承重與防禦能力較此前提升三成;戶部統計完江南秋糧預估產量,較去年略有增長,已行文各地州縣,要求提前檢修糧倉、安排人手,做好秋收準備;禮部則已擬定下月中秋祭月大典的流程,從祭器籌備到儀式環節均已細化,待太後與陛下審閱。”徐閣老聲音洪亮,條理清晰地彙報著各項事務,手中的朝笏微微前傾,儘顯臣子本分。
沈雲舒微微點頭,語氣平和:“徐愛卿辛苦了,各項事務安排妥當即可。秋收事關民生,戶部需多加留意,避免出現貪腐克扣之事;祭月大典流程簡潔為上,不必過於鋪張;另,工部所用水泥工藝效果顯著,後續修繕各地城池時,可繼續推廣,以增強城防。”
“臣遵旨!”徐閣老躬身領命,退回隊列之中。
就在此時,兵部尚書李大人手持一份電報譯文,神色凝重地出列,快步走到殿中:“啟稟太後、陛下,早朝前,兵部收到鎮北大將軍陸硯青從九邊前線發來的有線電報,北方草原出現異動,需向朝廷稟明詳情。”
殿內百官聞聲,紛紛收斂起鬆弛的神色,目光投向李尚書手中的電報——自十餘年前,陸硯昭率軍將瓦剌打殘,殘餘勢力逃往漠北後,草原各部便陸續歸順大明,草原順義王更是親自進京麵聖,朝廷隨後在邊境設立多處互市,十餘年來邊境一直安穩無虞,如今突然傳來“異動”,顯然非同小可。朱栽霖也下意識地挺直脊背,小臉上滿是認真。
沈雲舒神色微凝,抬手道:“李尚書,詳細奏來。”
“是!”李尚書展開電報譯文,沉聲道,“陸將軍在電報中稱,近五日來,九邊斥候陸續傳回消息,原本逃往漠北的瓦剌殘餘勢力,竟悄然南下,其首領脫脫不花——也就是也先的孫子,正暗中聯絡草原上的韃靼、兀良哈兩部,似已達成同盟,不僅意圖停止向大明繳納歲貢,還在部落內收攏青壯,有襲擾九邊重鎮的跡象。據斥候探查,脫脫不花所率部眾已達五千餘人,目前正緩慢向大同鎮方向移動,沿途還在劫掠草原小部落的牲畜與物資,氣焰漸長。”
“瓦剌竟還敢南下?”殿中響起一陣低低的議論聲,有老臣想起當年瓦剌襲擾邊境的往事,神色愈發凝重,“韃靼、兀良哈兩部這些年靠著互市過得安穩,為何會突然與瓦剌結盟?”
沈雲舒手指輕叩鳳座扶手,問道:“陸將軍可有查探到瓦剌南下的緣由,以及韃靼、兀良哈兩部結盟的原因?”
“陸將軍在電報中提及,目前尚未查清瓦剌南下的具體緣由,但推測可能與漠北氣候突變、草場退化有關;至於韃靼、兀良哈兩部,據斥候傳回的消息,脫脫不花似以‘共享互市之利’‘奪回草原主導權’為誘餌,遊說兩部首領,且暗中贈送了一批從不知何處得來的火器,兩部才動搖結盟。”李尚書如實回道,“陸將軍已緊急部署防禦:大同鎮增兵三千,由副將親自駐守長城各關口,加固城防;宣府鎮每日派出三隊斥候,深入草原五十裡探查動向;延綏鎮則調運庫存火器與糧草,確保軍需充足。同時,陸將軍請朝廷研判瓦剌的真實意圖,是否需要增派援軍,或是遣使前往草原安撫各部。”
話音剛落,陸硯昭從武將隊列中出列,躬身道:“啟稟太後、陛下,臣有淺見。瓦剌沉寂十餘年後突然南下,絕非僅因草場退化那麼簡單。臣推測,脫脫不花此舉有兩層意圖:一是試探大明的軍事實力,畢竟如今九邊守軍雖有輪換,但主力仍是當年駐守邊境的將士,他若能逼退明軍,便能在草原樹立威信;二是想趁朝廷關注南洋之際,擾亂北方邊境——林宇將軍此刻正在南洋追查南洋商會,脫脫不花或許以為,朝廷無力兼顧南北,才敢冒險南下。”
他頓了頓,繼續分析:“不過,韃靼、兀良哈兩部雖與瓦剌結盟,但未必真心歸順——這兩部靠著互市,部民生活安穩,若真與大明開戰,互市關閉,損失最大的是他們。陸將軍已部署防禦,五千瓦剌部眾尚不足以突破九邊防線,但朝廷需雙管齊下:其一,臣建議兵部即刻下令,調運五百支嘉靖一世步槍、十挺25防禦機槍至九邊,交由陸硯青將軍調配,替換部分老舊步槍,增強前線火力;同時傳旨給陸將軍,令其暗中聯絡韃靼、兀良哈兩部中的親明勢力,伺機瓦解瓦剌同盟。其二,由禮部三日內選出遣使官員,攜帶絲綢、茶葉等賞賜前往草原順義王駐地,令順義王出麵斡旋——順義王在草原各部中威望甚高,由他勸說兩部,比朝廷直接遣使更有效。其三,臣懇請從梟龍衛調派兩營兵力增援九邊:梟龍衛下設六大作戰營,其中蒼狼營指揮使魏無羨)與猛虎營指揮使陳猛)各有人,兩營均已完成嘉靖一世步槍裝備且使用熟練,更熟悉草原作戰;可令兩營從京城乘坐火車前往宣府,再從宣府用卡車運輸兵力與裝備至九邊,此次隨火車一並裝運100台卡車,及足夠兩營三個月使用的子彈、炮彈等軍需物資,確保援軍快速到位。另外,還需令九邊各軍加強戒備,若瓦剌敢貿然襲擾,可果斷反擊,不必拘泥於‘先稟後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徐閣老隨即附和:“陸國公所言極是!梟龍衛蒼狼、猛虎兩營戰力強悍,且熟悉草原地形,調其增援九邊,既能震懾瓦剌,也能穩固邊境防禦;替換老舊步槍、遣使斡旋等策,更是兼顧了戰力提升與和平解決,可最大程度減少戰火波及。”
沈雲舒沉思片刻,最終頷首定奪:“就依陸愛卿與徐愛卿之策!所有部署即刻執行,務必確保北方邊境安穩。”
“臣等遵旨!”陸硯昭、李尚書與禮部尚書同時躬身領命,退回隊列。
就在此時,一名太監匆匆步入殿內,雙手捧著一份電報譯文,躬身道:“啟稟太後、陛下,南洋滿刺加港發來急電,是林宇將軍所發。”
陸硯昭心中一動,上前一步道:“臣請代為宣讀,也好向太後、陛下一並稟明南洋局勢。”
沈雲舒點頭應允,太監將電報譯文遞予陸硯昭。他快速瀏覽後,朗聲道:“林宇在電報中稱,滿刺加港的南洋商會殘餘勢力已肅清,共抓獲走私販子三十餘人,繳獲烈性炸藥兩百餘箱、仿製武器一百餘件。但從俘虜口中審出,蘇先生雖葬身山洞,其副手陳三已帶著二十餘名核心成員逃往爪哇島,意圖利用當地的西洋商棧,重建走私據點,繼續從事軍火製造與貿易。林宇請求朝廷準許他率‘破浪號’前往爪哇島,徹底鏟除南洋商會殘餘勢力,永絕後患。”
殿內百官再次議論起來,有官員讚同道:“趁勝追擊方能永絕後患,應準許林將軍前往!”
陸硯昭卻隨即開口,語氣帶著明顯的顧慮:“啟稟太後、陛下,臣對此有不同意見,不建議林宇率軍追擊。其一,‘破浪號’目前仍處於試運行階段,尚未正式定型,此前雖順利抵達滿刺加,但爪哇島距離更遠,海域環境更複雜,船隻可能出現未知故障;其二,林宇所率僅四百餘人,爪哇島地處南洋深處,西洋商棧與南洋商會殘餘勾結,情況不明,若貿然深入,恐難應對突發風險,四百餘將士的安危難以保障;其三,當前北方草原異動,朝廷需集中精力應對邊境局勢,南洋方向若分兵過遠,一旦出現意外,難以及時支援。”
這番話讓殿內瞬間安靜下來,徐閣老也沉吟道:“陸國公所言不無道理,‘破浪號’試運行的穩定性、人員數量的局限,確實是不小的隱患,貿然追擊風險過高。”
沈雲舒聞言,也意識到問題的關鍵,點頭道:“陸愛卿考慮周全,南洋之事確需謹慎。傳旨給林宇,暫不準許前往爪哇島追擊,令其率‘破浪號’留在滿刺加,一方麵鞏固已取得的成果,清查當地殘餘勢力;另一方麵收集爪哇島與南洋商會的情報,待後續時機成熟再做部署。”
“臣遵旨!”陸硯昭躬身領命,心中稍安——至少能暫時避免林宇陷入未知險境。
早朝結束後,百官有序退出太和殿。沈雲舒並未立刻返回後宮,而是傳旨召見陸硯昭與徐階,前往禦書房議事。
禦書房內,茶香嫋嫋,沈雲舒坐在主位上,看向兩人道:“今日早朝雖定了南北兩線的部署,但林宇在南洋的任務後續如何安排,海防建設該如何加強,還需再細議。”
陸硯昭率先開口:“臣建議,令林宇在滿刺加停留一月後,便率‘破浪號’返回大明。一來‘破浪號’需回京進行試運行後的檢修與改進,確保後續正式列裝時的穩定性;二來四百餘將士在外已逾半月,需休整補充;三來滿刺加的核心隱患已除,留下部分特勤隊員配合周顯主事收集情報即可,無需主力長期駐守。”
徐階補充道:“陸國公所言有理,且海防建設刻不容緩。‘破浪號’的試運行數據對後續同型船建造至關重要,回京後可讓軍工總院根據此次航行情況優化設計,加快量產速度;同時,可在沿海的廣州、泉州等港口增設電報站與防禦炮台,配備嘉靖一世步槍與機槍,確保沿海安全,避免南洋商會殘餘勢力襲擾。”
沈雲舒聞言,讚同道:“便依你們所議。即刻再發一封電報給林宇,明確一月後返程的指令,同時令工部、軍工總院配合,待‘破浪號’回京後,全力推進船隻改進與量產;兵部則負責沿海炮台的增設與兵力調配,務必讓海防建設落到實處。”
“臣等遵旨!”兩人同時躬身領命。
離開禦書房後,陸硯昭立刻前往電報房,親自擬定給林宇的電報,反複確認措辭,確保指令清晰;徐階則返回內閣,召集工部、兵部官員,細化海防建設的具體流程與時間節點。整個紫禁城依舊忙碌,南北兩線的部署雖定,但若想真正穩固安全,仍需細致落實每一項安排。
此時的滿刺加港,“破浪號”的甲板上,林宇正拿著剛收到的朝廷電報,眉頭微蹙——雖未能獲準追擊陳三,但他也明白朝廷的顧慮,隨即對身旁的鎮撫道:“傳令下去,暫停追擊準備,改為清查滿刺加城內的南洋商會眼線,同時安排隊員與周顯主事對接,全力收集爪哇島的情報;另外,讓輪機艙仔細檢修蒸汽機組,記錄試運行期間的各項數據,為回京後的改進做準備。”
“是,將軍!”鎮撫躬身領命。
林宇望向遠方海麵,心中雖有遺憾,卻也多了幾分踏實——至少,四百餘將士的安全有了保障,待“破浪號”正式定型、兵力充足後,再去爪哇島鏟除陳三,也為時不晚。
而在北方草原,脫脫不花的帳篷內,他還在做著“奪取大同鎮”的美夢,全然不知大明的梟龍衛援軍已在整裝待發,一張針對他的天羅地網,正悄然收緊……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