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見眾人入內,起身拱手,來到劉俊跟前:
想必閣下便是雷霆手段肅清南陽的劉使君吧,今日有緣得見,幸會幸會。
劉俊抱拳還禮:
文若先生過譽了。在下正是劉俊,劉子傑。
荀彧抬手示意眾人入座,溫聲道:使君遠來,不知有何見教?
劉俊正色道:
當今天下動蕩,正需大才匡扶社稷。先生高才,何不出山相助?
荀彧微微一笑:使君此言差矣。
其一,彧不過一介書生,何敢妄談匡扶社稷?
其二,南陽雖富庶,然地處四戰之地,非立業之所。
其三...這幾日已有三撥人來訪,所言與使君如出一轍。
劉俊聞言一怔,暗想這些穿越者動作倒是挺快的。
片刻後,他正色道:先生大才,豈能埋沒於林泉之間?當今天下...
使君美意,彧心領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荀彧不疾不徐地收起竹簡,
隻是《春秋》注解尚未完稿,待他日書成之時,再與使君細論天下大勢不遲。
劉俊見荀彧仍不鬆口,便邀他秉燭夜談。
兩人對坐案前,茶香氤氳間,劉俊輕歎一聲:
如今天下動蕩,豪強兼並,百姓流離失所。
文若兄可知南陽城外,每日都有餓殍倒斃路旁?
荀彧指尖輕撫茶盞邊緣,目光悠遠。
使君所言極是。今歲旱蝗相繼,百姓流離者眾。
他望向窗外夜色,彧雖居此讀書,亦常聞鄉裡哀聲。
正是如此。
劉俊神色凝重,
某在南陽試行新政,減免賦稅,開倉放糧,隻盼能給百姓一條活路。
然天下之大,非一人之力可挽。
燭火映照下,荀彧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使君心係黎民,實乃難得。隻是...
他輕歎一聲,天下大勢,非一朝一夕可改。
劉俊雙手按案,目光灼灼:
若得文若兄相助,必能造福萬民。
某不敢強求,唯願先生給半年光景,親見南陽新貌。
荀彧沉吟良久,終是展顏一笑:
使君如此誠意,彧豈能再拒?便依使君所言,半年為期。
劉俊聞言大喜,鄭重抱拳道:
多謝文若先生成全!某定當竭儘全力,不負先生期望。
荀彧含笑擺手,卻見劉俊忽又湊近幾分,眼中閃著熱切的光芒:
不知文若先生可知奉孝、公達二位先生近況?
公達啊...
荀彧輕歎一聲,目光轉向牆角,兩月前赴洛陽,前日來信說已決意留在京中。
他指著那兩壇開過封的酒壇:
這兩套佳釀便是他特意托人捎回來的,確是極品。
劉俊鼻尖微動,一股醇厚酒香隱隱飄來,這熟悉的窖香讓他心頭一震——
竟與後世國酒茅台的香氣如出一轍!
荀彧並未察覺異樣,繼續道:
至於奉孝...前些日子被各路訪客擾得不勝其煩,如今暫避於我荀家城西彆院靜養。
劉俊握緊雙拳,繼續追問道:
那戲誌才先生...
荀彧輕撫茶盞,緩緩道:
誌才兄七日前已隨一位張姓道人前往冀州。
他略作停頓,繼續說道:臨行時曾言,要去尋訪太平真義。
程仲德先生呢?劉俊不死心地繼續問道。
正在東郡丁憂。
荀彧搖了搖頭,輕聲說道,
其父新喪,按禮製還需守孝二十三個月,無法出仕。
劉俊聞言,手中茶盞地落在案上,茶水濺濕了衣袖。
劉俊心中暗急:
公達入了洛陽,誌才去了冀州,必是被他人搶先招攬了。
仲德要守孝,文若還要觀望,眼下隻剩奉孝一人尚未定主...成敗在此一舉了!
劉俊深吸一口氣,鄭重拱手道:
文若先生,某有個不情之請。可否帶在下去見奉孝一麵?
他目光懇切:某保證絕不糾纏,隻說幾句話便走。
荀彧沉吟片刻,見劉俊神色誠懇,終於點頭道:
也罷。使君既如此誠意,彧便破例一次。
喜歡三國:開局結拜關羽,專刀天選者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結拜關羽,專刀天選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