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後,劉俊收回目光,臉上並無慍色,反而露出一絲理解的笑容。
“元皓先生真乃性情中人也。”
劉俊語氣平和,“重鄉梓,此乃士人之節操,令人敬佩。強求反而不美。”
他看向郭嘉,寬慰道:
“奉孝此行辛苦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能與元皓先生有此一番交往,留下善緣,已屬不易。
或許日後,真有在河北再見、共事之時。”
郭嘉見劉俊如此豁達,心中敬佩,拱手道:
“主公英明。
嘉亦覺田先生雖暫不能為我所用,然其人對主公印象頗佳,將來未必沒有轉圜之機。”
劉俊點頭:
“嗯,此事暫且放下。巨鹿新定,千頭萬緒,還需奉孝多多費心。”
“主攻放心,此乃嘉分內之事。”郭嘉應道。
正當劉俊與郭嘉商議之際,門外傳來腳步聲。
關羽高大的身影出現在門口,身後跟著一位身著儒衫、氣度不凡的中年文士。
“兄長,”
關羽拱手道,“這位便是廣平沮授,沮公與先生。”
劉俊聞言,眼中精光一閃,立刻起身,快步迎上前去,臉上洋溢著真摯的熱情:
“哎呀!公與先生!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
他執禮甚恭,毫無一方諸侯的架子。
沮授見劉俊如此禮賢下士,心中先是一暖,連忙還禮:
“劉將軍言重了。授一介草民,豈敢當將軍如此厚待。”
“先生過謙了!”
劉俊朗聲笑道,“關將軍歸來途中,已多次提及先生才學。
先生洞察時局,深諳韜略,乃國士之才!俊心向往之久矣!
今日先生肯屈尊前來,實令我這府衙蓬蓽生輝!”
一番話說的誠懇至極,讓沮授頓感如沐春風,連稱不敢。
劉俊隨即轉身吩咐左右:
“速備酒宴!今日我要為公與先生接風洗塵!”
他又對沮授笑道:“倉促之間,恐有怠慢,還望先生勿怪。”
沮授受寵若驚:“劉將軍客氣了!”
宴席很快設下,雖非極儘奢華,卻也精致周到。
席間,劉俊並未急於招攬,而是與沮授縱論天下大勢。
從黃巾之亂的根源,到各地諸侯的優劣,再到朝廷的積弊。
劉俊侃侃而談,見解獨到,分析鞭辟入裡。
他尤其詳細闡述了南陽未來的發展規劃——
如何整軍經武、如何安撫流民、如何發展農桑、如何結交四方……
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既有宏大願景,又有具體步驟。
沮授起初隻是靜聽,漸漸眼神越來越亮。
不時頷首表示讚同,偶爾插言補充,二人竟有相見恨晚之感。
他原以為劉俊隻是一員能征善戰的武將,未料其胸中竟有如此韜略與抱負。
“劉將軍高見!”
沮授忍不住擊節讚歎,“將軍對時局剖析之深,對未來的謀劃之遠,授聞所未聞!
尤其是這‘穩紮南陽,觀時待變,廣積糧,緩稱王’之策,實乃老成謀國之道!
將軍真乃神人也!假以時日,必能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劉俊見火候已到,便舉杯鄭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