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史魏攸搖頭反駁:
“程丞此言差矣!公孫伯圭剛愎自用,野心勃勃,豈是言語所能打動?
彼既興兵,必欲得薊城而後快!和議無異於與虎謀皮!
為今之計,唯有整軍備武,堅守待援,或可覓機破敵!”
劉虞聽著屬下爭論,心中矛盾。
他本性不好戰,希望以德服人,但公孫瓚的強勢和眼前危局,又讓他不得不麵對現實。
最終,劉虞長歎一聲:
“吾受命牧守幽州,豈忍見百姓遭刀兵之災?
然,公孫伯圭步步緊逼,薊城乃州治所在,不容有失。
傳令各部,加固城防,征調青壯,準備守城器械。
同時……派人秘密聯絡烏桓峭王蘇仆延,許以厚利,請其出兵襲擾公孫瓚後方,或可緩其兵鋒。”
可惜,公孫瓚的動作更快。
數日後,薊城東方的地平線上,煙塵滾滾,如同烏雲壓境。
很快,無數騎兵的身影出現,旌旗招展,矛戟如林。
尤其是那數千匹清一色的白馬組成的“白馬義從”,在陽光下格外醒目,散發著淩厲的殺氣。
四萬幽州突騎,在公孫瓚的率領下,浩浩蕩蕩開至薊城東門外,紮下連綿營寨,軍容鼎盛。
公孫瓚頂盔貫甲,白袍銀槍,騎在一匹神駿的白馬上,於陣前眺望薊城。
他身後,大將嚴綱、單經、鄒丹、關靖等一字排開。
公孫瓚嘴角勾起一抹冷傲的笑意:
“劉虞老兒,徒有虛名,不識時務!今日便叫他知道,這幽州,究竟誰主沉浮!”
他轉頭對嚴綱道:
“嚴將軍,派人向城內射入戰書,限劉虞明日午時之前,開城投降,交出州牧印信,可保全身家性命。
否則,城破之日,雞犬不留!”
“末將遵命!”
嚴綱領命而去。
戰書射入城中,劉虞召集眾官。
看著措辭傲慢的戰書,劉虞臉色鐵青。
魏攸憤然道:
“公孫瓚欺人太甚!明公,決不可降!”
趙該、程緒等人也知再無和談可能,紛紛主張堅守。
劉虞最終下定決心,沉聲道:
“薊城乃高祖所置,豈能輕棄?吾當與城池共存亡!傳令三軍,嚴守四門,準備迎戰!”
…………
次日,公孫瓚見勸降無效,下令攻城。
然而,他並未強攻城牆,而是利用騎兵優勢,采取了一種更狡猾也更殘酷的戰術。
他派嚴綱、鄒丹各率萬餘騎兵,不分晝夜,輪番襲擾薊城四門。
騎兵速度快,機動性強,時而佯裝攻城,吸引守軍注意;
時而突然放箭,射殺城頭士卒;時而繞城馳騁,炫耀武力,打擊守軍士氣。
更狠毒的是,公孫瓚派兵掃蕩薊城周邊的村莊,焚燒糧草,擄掠百姓,切斷薊城與外界的聯係和補給。
劉虞軍多為步兵,困守孤城,出城野戰無異送死,隻能被動挨打。
城頭守軍疲於奔命,士氣日漸低落。
期間,劉虞部將曾嘗試小股部隊出城逆襲,均被嚴綱率領的白馬義從輕易擊潰,死傷慘重。
一日,公孫瓚甚至親自率白馬義從,抵近城下挑戰。
他銀槍指向城頭,聲如洪鐘:
“劉虞!縮頭烏龜!可敢出城與某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