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劉邦都翻開筆記本準備記錄了。
朱允炆拿著一本拚音掛圖走上講台,還有些緊張,他深吸一口氣,看向台下這群堪稱史上最強陣容的學生。
“諸位陛下,先祖,我們今天學習拚音。”他翻開掛圖,指著第一個字母。
“直接認字不成嗎?這鬼畫符記不住。”朱元璋第一個發難。
“皇爺爺,”朱允炆耐心解釋。
“學會這個,不認識的字,隻要知道讀音,就能用手機或者字典查出來,能大大加快我們認字的速度。”
“哼,歪門邪道。”
朱元璋嘴上抱怨,卻還是拿起筆,在本子上跟著畫了一個“a”。
劉秀和李世民學得最認真,一筆一畫,跟著朱允炆的讀音反複練習。
劉邦則一邊寫一邊小聲跟同桌的劉徹嘀咕。
“這玩意兒,比認人簡單多了,想當年在沛縣,那幫家夥的名字,比這難記多了。”
武則天則舉手提問。
“建文帝,這拚音,是否可以理解為一種為漢字注音的符號體係?”
“掌握它,是否意味著即便不識字之人,也能通過拚寫,記錄語言?”
她的問題,直指核心。
朱允炆愣了一下,點頭稱是。
武則天眼中閃過一絲光芒。
她想到了政令的傳達,想到了知識的普及。
如果天下百姓都能用這種簡單的方式識字,那對於皇權的集中,對於政令下達的效率,將是何等的提升!、f”的時候。
康熙放下筆,走到周墨身邊。
“周先生,”康熙開門見山,“朕想知道,為何鐵會生鏽,火為何能燃燒?萬物變化,其根本的道理是什麼?”
周墨心裡一驚,你這小子野心不小啊,一上來就問元素周期表的事兒。
“陛下叫我名字,周墨就行。”
“這個說來話長,我先給你講講物質和元素的概念吧……”
周墨領著康熙到一旁,低聲講起了初中化學的入門知識。
這一幕,被其他帝王儘收眼底。
嬴政的筆尖在紙上劃出一道深深的印痕。
李世民的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
朱棣更是直接,他捅了捅還在跟“d”和“t”較勁的朱元璋。
“爹,你看那小子!他都開小灶了!咱們再不抓緊,連湯都喝不上了!”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隨即更加大聲地跟著朱允炆念了起來:“dada!大!”
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瞬間卷出了新高度。
一個小時後,掃盲課結束。帝王們都已經能磕磕絆絆地讀出一些簡單的拚音了。
周墨重新走上講台。
“下麵,是第二節課,農業基礎。”
他打開投影儀,一張清晰的曲轅犁三維結構圖出現在幕布上。
“今天,我們主要講三樣東西:新農具、新作物、新方法。”
這下,所有人都來了精神,尤其是劉秀和朱元璋,眼睛都亮了。
“這是曲轅犁,它的優點在於省力、轉向靈活,一個壯勞力一天能耕的地,是直轅犁的一倍以上。”周墨指著圖上的各個部件,詳細解釋其力學原理。
“上次光武帝已經了解了,回去有做嗎?感覺如何?”
“我已經將這曲轅犁做出了,確實如你所說,能省一半的力,速度也快了很多。”
其他人一邊記錄畫圖,一邊提問。
“周先生,此處的連接,為何要用活榫?”
“為了方便調節犁的入土深度,適應不同的土質。”
“那這犁壁的弧度,可有定規?”
“當然有,這個弧度決定了翻土的效率和破碎程度,回頭我給你一份詳細的尺寸圖。”
唐以後的皇帝們,則是一邊聽一邊默默複習拚音,翻著字典認字。
因為他們那裡已經有曲轅犁了,隻需要記下圖樣,回去給匠人改良就好。
周墨又切換了下一張幻燈片。
幕布上,出現了土豆、番薯、玉米的圖片。
“這三樣,是高產作物,耐旱耐瘠,一旦推廣,足以讓天下再無饑饉。各位陛下們,種植情況如何?”
“已經分不同情況種下了,前幾天發芽了。”
“對,我那也發芽了。”
一聽彆人的都發芽了,上次忘記拿種子的劉邦急了,“唉唉,小周,一會兒記得給我拿上。”
康熙一想這幾個作物都已經有種植了,隻不過沒有大範圍推廣,看來回去後得安排一下。
“最後,是新方法,堆肥和輪作,我重點講一個,大棚種植。”
他放出一張現代蔬菜大棚的照片。
“用這種透明的薄膜,將土地罩起來,可以保溫保濕,讓冬天也能種出夏天才有的蔬菜。”
“冬天……種菜?”武則天喃喃自語。
她想到的,是皇宮裡那些靠溫泉暖房才能在冬季培育出幾棵青菜的代價。
如果此法可行,那北方的邊軍,在漫長的冬季,豈不是也能吃上新鮮蔬菜了?
這節課,信息量巨大,衝擊力更是前所未有。
第三個小時,是自由提問環節。
帝王們像是餓了許久的狼,瞬間把周墨圍了起來。
喜歡祖宗們,時代變了請大家收藏:()祖宗們,時代變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