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周家老宅的氣氛依舊凝固。
晚飯是朱允炆在周墨的遠程電話指導下做的。
電飯煲裡燜著米飯,高壓鍋裡燉著土豆排骨。
當濃鬱的肉香從廚房飄出來時,客廳裡那幾位麵沉如水、各自占據一個角落的帝王,喉結都不由自主地動了動。
飯菜擺上桌,誰也沒先動筷子。
朱元璋和朱棣坐一邊,康熙和乾隆坐另一邊,中間隔著楚河漢漢界,眼神在空中交鋒,火花四濺。
李世民、劉徹、趙匡胤這三個“和事佬”坐在上首。
眼觀鼻,鼻觀心,努力營造出一副“我們是中立的”的假象。
武則天則優雅地給自己盛了一碗米飯,拿起筷子,旁若無人地吃了起來,仿佛這滿屋的雄性荷爾蒙和緊張對峙都與她無關。
“都愣著作甚?”她淡淡地瞥了一眼眾人,“飯菜不合胃口,還是說,打架打飽了?”
這話一出,氣氛更加尷尬。
最終還是朱允炆,這個名義上的主人,端著飯碗,哆哆嗦嗦地開口。
“各位陛下……皇爺爺……先,先吃飯吧。”
“周哥說了,吃飽了,才有力氣……學習。”
學習兩個字,再次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朱元璋重重地哼了一聲,拿起筷子,夾了一塊最大的排骨,狠狠地咬了一口,仿佛咬的是某個不孝子孫的脖子。
有了人帶頭,其他人也陸陸續續地動了筷。
一時間,飯桌上隻剩下咀嚼聲和碗筷碰撞聲。
這是一場沉默的戰爭,比的是誰吃得快,誰吃得多,仿佛多吃一塊肉,就能在氣勢上壓倒對方。
就在這時,劉邦和劉秀回來了。
“哎喲,都吃上了?不等我老劉啊!”
劉邦人未到聲先到,大咧咧地推門而入,滿麵紅光。
他一進屋,就感覺氣氛不對,但這位厚臉皮的漢高祖毫不在意。
他徑直走到桌邊,從兜裡掏出個東西,“啪”地一聲拍在桌上。
那是一把嶄新的,還帶著包裝的卷尺。
“瞧瞧!寶貝!”劉邦得意洋洋地炫耀。
“我跟那工頭嘮了半天,他送我的!這玩意兒叫卷尺,一拉開,能量五米!比他娘的步弓都遠!”
“有了這個,以後量地、蓋房,那叫一個準!”
說著,他“唰”地一下拉開卷尺,又“嗖”地一下收回來,玩得不亦樂乎。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衝淡了飯桌上的火藥味。
皇帝們的注意力都被這新奇的玩意兒吸引了。
“此物竟能屈能伸,內有乾坤啊。”李世民頗感興趣地湊過去看。
“確是精巧。”趙匡胤也點頭稱讚。
劉邦更得意了,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今天在工地的見聞。
從混凝土攪拌機講到吊機,從工人的工錢講到工頭的奔馳車,說得是眉飛色舞,唾沫橫飛。
“你們是沒瞧見,那工頭,就管著百十來號人,出門坐的那鐵盒子,比咱的龍攆都快,都舒服!”
“那小子管那叫奔馳!咱以後回去了,也得整一個!不,整十個!一個用來上朝,一個用來打獵,一個用來……”
聽著劉邦的暢想,其他皇帝的眼神也變了。
他們今天雖然在屋裡打了一架,但心裡都憋著一股勁。
這股勁,源於對這個時代的震撼和對自身落後的焦慮。
朱元璋放下了筷子,他想的不是奔馳,而是那日產千斤的水泥。
有了那東西,應天府的城牆能修得多高?大明的驛道能鋪多遠?
朱棣則在琢磨那吊機。
若是造船廠裡有此等神器,那萬國來朝的寶船,能造得多大?船隊能走多遠?
15歲的康熙和50歲的乾隆對視一眼,也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渴望。
什麼滿漢之爭,什麼個人恩怨,在超級工程和大國重器的紀錄片麵前,都顯得那麼渺小。
他們來這裡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打架嗎?
不,是為了學習,是為了讓自己的王朝變得更強。
想通了這一點,屋裡的氣氛,悄然發生了變化。
那股劍拔弩張的敵意,漸漸被一種更加複雜的情緒所取代。
那是混雜著競爭、渴望和一絲絲同為落後者的惺惺相惜。
酒足飯飽,朱允炆按照周墨的吩咐,收拾了碗筷,然後打開了堂屋裡投影幕布。
“各位陛下,周哥說了,今晚的學習內容,是《華國近現代史》。”
這是周墨專門挑的,上次隻給康熙一個人看了。
經過這事後,周墨決定都得看,還打呢,自己人再打再爭來爭去,最後都得挨外人的打。
一個個的有勁頭不如朝外麵打去。
“周哥說了,這個必須好好看,誰也不能走神。”
電視屏幕亮起,一個溫和而沉穩的男聲響起。
康熙立馬麵色慘白,他看過的,他知道是什麼,這次真的要把大清的臉皮摘下來甩在這麼多人麵前了。
看著身旁還睜著個眼睛瞅的50多歲的孫子,剛剛一起挨打的情誼也沒了,真想抽他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雄渾的配樂響起,帶著一種曆史的沉重與蒼涼。
在座的帝王們,除了少數幾個,大部分都還沒從剛才那場虎頭蛇尾的鬥毆中緩過神來。
朱元璋和朱棣黑著臉,坐得筆直,像兩尊門神。
康熙的臉色在忽明忽暗的光線下,顯得異常蒼白,十五歲的少年,額頭上已經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他下意識地攥緊了拳頭,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
那是一種親眼看著自己的家,在一場無法抵禦的大火中,從輝煌的頂點,一步步燒成灰燼的絕望。
而更可怕的是,今天,他要當著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麵,再看一遍。
乾隆則全然不知大禍臨頭。
他捋了捋自己那根被朱元璋蹂躪過的辮子,整理了一下袍服,端起茶杯,擺出一副“朕於此品鑒仙術光影”的從容派頭。
他甚至還有閒心對身旁的康熙低語,“聖祖爺,莫要緊張。此等光影之術,不過是西洋奇技淫巧,看個樂子罷了。”
康熙嘴唇動了動,一個字都沒說出來。
他能說什麼?
說孫兒,快跑,彆看了,太丟人了?
李世民、劉徹、趙匡胤等人則興致勃勃。
他們對這種“仙術”充滿了好奇,尤其是當它講述的是曆史時。
他們很想知道,在自己之後,這片土地又經曆了怎樣的風雲變幻。
武則天依舊是那副波瀾不驚的樣子,她甚至調整了一下坐姿,以便看得更清楚。
對她而言,曆史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鋒利的武器。
無論是誰的興衰,都是值得剖析的案例。
劉邦和劉秀父子倆則像是來看新上映大片的村民,交頭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