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鬆開手,像頭暴躁的獅子一樣在客廳裡來回踱步,“地裡長不出這麼多東西!除非那玩意是石頭做的,不占地方!”
李世民的臉色同樣凝重到了極點。
他沒有劉邦那麼失態,但緊握著茶杯、指節泛白的手,暴露了他內心的波瀾。
兩千斤!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一個士兵一年的口糧,隻需要一畝地,甚至半畝地就能產出。
這意味著,他的府兵可以完全脫產,進行更高強度的訓練。
這意味著,他北擊突厥、西征高句麗,將不再受限於漫長而脆弱的補給線!
這意味著,關中一旦有災,朝廷能輕易拿出海量的糧食賑濟災民,徹底杜絕流民與叛亂!
武則天沒有說話,她隻是靜靜地看著劉秀,那雙鳳眸之中,閃爍著比任何人都要熾熱的光芒。
按時間來算,她的玉米也快能收獲了,後麵種下的土豆紅薯,應該也會在一個月內陸續成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了這畝產兩千斤的神物,她的大周,將會在短短一二十年內,迎來人口爆炸式的增長。
屆時,萬邦來朝的盛景,將不再是夢想,而是唾手可得的現實。
“那……那番薯呢?”周墨適時地又拋出一個重磅炸彈。
劉秀轉向周墨,“番薯……長勢比土豆更喜人。”
那紅皮黃心的果實,大的一個就有三四斤重。”
他顫抖著伸出三根手指,“畝產……三千斤!”
劉邦不走了,他一屁股坐回沙發上,張著嘴,半天沒說出一個字。
他感覺自己的世界觀,被這兩個數字碾得粉碎,他現在無比後悔自己種的晚了。
李世民閉上了眼睛,他需要時間來消化這個信息。
他腦子裡已經不是戰爭,不是政治,而是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
無數的百姓走出貧瘠的山區,在以前無法耕種的土地上種滿了這種神物,炊煙嫋嫋,童叟嬉笑,一個前所未聞的煌煌盛世,正在他眼前徐徐展開。
“味道如何?百姓可會接受?”
武則天最先冷靜下來,問出了實際問題。
“朕……朕親自嘗了。”
劉秀提起這個,臉上又泛起了光彩,“那土豆,蒸熟之後,口感綿密,不比粟米差;至於那番薯,烤熟之後,香甜軟糯,簡直是人間美味!朕宮裡的皇子公主們,搶著吃!”
“好!好!好!”
李世民猛地睜開眼,連說三個好字,一拍大腿站了起來,“此乃天佑我華夏!天佑我華夏啊!”
狂喜過後,劉秀臉上的興奮卻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濃重的憂慮。
“先生,喜是天大的喜事,但……朕也遇到了難題,不是不能解決,隻不過朕想要再快一點。”
周墨就知道會這樣,他示意劉秀坐下說。
“神物雖好,但如何快速推廣,卻讓朕一籌莫展。”劉秀歎了口氣,眉頭緊鎖。
“首先,是信任問題。”
“這東西,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憑空拿出去,說它畝產三千斤,百姓們不會信,隻會當成是朝廷的又一種騙術,朕已在一地強行推廣,但效果不好,甚至有些激起民變。”
“其次,是官吏問題。”
“如此神物,利國利民,但也利於私囊。朕擔心,種子一旦下發到地方,就會被那些貪官汙吏層層克扣,甚至囤積居奇,高價倒賣,最後百姓得不到實惠,反而讓他們中飽私囊,敗壞朝廷的國策,朕的天下剛定,又需要用人,也不能過於嚴苛。”
“最後,是技術問題。”
“這兩種作物的種植之法,雖不複雜,但與傳統作物畢竟不同,如何讓天下千千萬萬的農戶,都學會如何育種、如何留種、如何栽種,也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劉秀一口氣說出了自己的三大煩惱。
是啊,神物是有了,可怎麼把它從皇帝的禁苑,送到天下萬民的飯桌上?
這是一個遠比發明技術本身更複雜、更棘手的管理學問題。
技術可以跨越千年,但人性的貪婪與愚昧,卻亙古不變。
劉邦不說話了,他知道,這事兒要是放他那會兒,八成就是被底下那幫功臣勳貴給瓜分了。
李世民也皺起了眉頭,他想到了自己的世家門閥。
這麼好的東西,他們會輕易讓朝廷推廣給普通百姓?
不從中作梗、牟取暴利才怪!
如果是數年,那慢慢籌劃,他們倒是都能做到,但現在他們這群人,誰都想再快一點。
喜歡祖宗們,時代變了請大家收藏:()祖宗們,時代變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