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壓下心中的急躁,“該用何種材料?又該如何密封?”
周墨心裡樂開了花。
成了!
這波操作叫什麼?
專業對口,精準打擊。
對付這種技術宅,什麼帝王威儀,什麼九位數合同,都沒有一個能讓他腎上腺素飆升的技術難題好使。
林逸的怒火還沒完全消退,但注意力已經完全被技術問題占據。
他推了推眼鏡,恢複了幾分科學家的冷靜,或者說,是另一種形式的狂熱。
“材料,至少要用到45號鋼,而且關鍵的活塞杆和曲軸部分,必須經過調質處理,提高其綜合力學性能。”
“密封……用石棉盤根浸潤滑油,或者更簡單的,用浸了牛油的棉線,但必須保證尺寸精度。不過以你們的加工水平……”
他掃了一眼朱棣,毫不客氣地補充:“估計也做不到。”
朱棣的臉皮抽動了一下,但沒發作。
他把“45號鋼”和“調質處理”這兩個詞死死記在心裡。
不等他繼續追問,另一邊的宋太祖趙匡胤立刻湊了上來,他從袖子裡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個晶瑩剔透,但內部布滿無數氣泡和細微裂痕的玻璃杯。
“林博士,有勞了。”
趙匡胤的態度比朱棣謙遜得多。
“朕按周先生的方子燒出了玻璃,可成品十有八九都會在冷卻時自行炸裂,成品率極低,廢品堆積如山,這是為何?”
林逸接過杯子,隻用指甲輕輕一彈,杯壁上就應聲裂開一道新的紋路。他隻看了一眼就斷言:“退火工藝有問題。”
這個詞一出,趙匡胤和其他皇帝都愣住了。
“退火?”
“玻璃從高溫熔融狀態直接暴露在常溫下冷卻,內外溫差導致收縮不均,產生了巨大的內部應力。”
林逸用手指在杯子上一劃,一條裂縫跟著他的指尖蔓延,“所以它會自己把自己撐爆。”
他把杯子放回桌上,那杯子“哢”的一聲,碎成了幾塊。
“你們需要建造一個退火窯,讓燒製好的玻璃製品在窯內,用數個時辰甚至一天的時間緩慢、均勻地降溫,釋放掉內部應力才行。”
“退火窯……”趙匡胤眼中精光一閃,嘴裡喃喃念著這個全新的名詞,仿佛看到了無數晶瑩剔透的玻璃杯正在向他的國庫招手。
周墨在旁邊聽得直點頭。
看看,什麼叫專業。
自己隻能提供一個模糊的配方,至於生產過程中會遇到的九九八十一個坑,他一個文科生哪知道。
林逸的到來,完美補上了這個短板。
他這邊還沒感慨完,漢高祖劉邦已經大大咧咧地擠了過來,手裡拿著一個奇形怪狀的陶罐,滿臉急切。
“林博士!俺的漢露在匈奴那邊賣瘋了!可就是這個罐子封裝太慢,全靠軟木塞和蜂蠟,一天也封不了幾百瓶,還容易漏!”
劉邦把陶罐往桌上一頓,一臉的肉痛。
“有沒有辦法像後世的可樂一樣,‘哢’的一聲就蓋上,還不容易漏?”
林逸拿起那個陶罐看了看,瓶口粗糙不平,軟木塞一用力就碎。
他皺著眉,幾乎是下意識地開始思考解決方案。
“瓶口要做成統一標準的螺紋口,或者帶卡口的凸緣。蓋子用衝壓成型的馬口鐵,內襯軟木墊片或者橡膠墊片……你們有橡膠嗎?”
他猛地抬頭,才想起自己在跟誰說話。
劉邦一臉茫然:“馬口……鐵?橡膠又是個什麼玩意?”
“算了,”林逸擺擺手。
“就用軟木,但是瓶口必須用專門的模具進行標準化燒製,保證每一個瓶口的尺寸都一樣。蓋子也用金屬做,可以設計一種杠杆式壓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