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的人選,是個難題。
這趟差事,名為議和,實為闖龍潭虎穴。
曹操生性多疑,性情暴虐,一言不合,便可能人頭落地。
派去的人,不僅要有三寸不爛之舌,更要有臨危不懼的膽魄。
東吳的朝堂上,眾人議論紛紛,卻一時間推舉不出一個萬全的人選。
張昭年邁,程普性烈,魯肅剛回來不宜再去,至於周瑜,更不可能親身犯險。
就在孫權皺眉之際,諸葛亮卻輕笑一聲。
“將軍不必煩憂,我主麾下,正有一人,可擔此任。”
“哦?”孫權和周瑜的目光,同時投了過來。
“此人名叫孫乾。乃我主麾下從事中郎,早年曾隨我主北上,麵見過曹操,也與曹營中諸多文士有舊。他為人謙和,言辭便給,由他出使,最是合適不過。”
劉備的人?
孫權和周瑜對視一眼,瞬間明白了諸葛亮的用意。
這件事由劉備的人出麵,無論成敗,東吳都能置身事外,占據主動。
若是成了,是兩家聯盟的功勞;若是敗了,曹操要泄憤,第一個找的也是劉備,東吳則可順理成章地宣布開戰。
好一招一石二鳥!
“好!”孫權當即拍板,“便請這位孫乾先生,為我兩家使者!”
周瑜看著諸葛亮,眼神愈發深邃,此人行事,滴水不漏,每一步都算到了極致。
他忽然有些慶幸,這樣的人最起碼目前是盟友,而不是敵人。
三日後,江夏。
孫乾領命而來,他看著諸葛亮遞過來的兩封信,一封是明麵上的國書,另一封,則是沒有任何署名的密信。
“公佑,此行凶險,萬事小心。”諸葛亮叮囑道。
“為使君大業,乾,萬死不辭。”孫乾神色肅然。
“不,我要你活著回來。”諸葛亮拍了拍他的肩膀,壓低了聲音,“記住,明麵上的國書,是給曹操和天下人看的。而這封密信,你要想辦法,親手交到一個人手上。”
“何人?”
“賈詡,賈文和。”
孫乾心頭一震,賈詡之名,他如雷貫耳。
那可是被譽為毒士的人物,計謀深遠,心思縝密,是曹操身邊最重要的謀士之一。
“你到了曹營,不必急於求見曹操。可先去尋你的舊友,陳琳孔璋。他如今在曹操麾下,任司空軍謀祭酒,掌管筆墨之事。你與他私下會麵,請他代為引薦,務必讓你能單獨見到賈詡。”
諸葛亮的聲音,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魔力。
“見到賈詡後,將此信交給他。信中內容,他一看便知。你隻需再對他補充兩點。”
“其一,告訴他,孫劉聯盟,牢不可破。若曹丞相執意開戰,我兩家必拚死抵抗。江南水網密布,非北方鐵騎用武之地,丞相大軍,恐將陷入泥潭,進退維穀。”
“其二,”諸葛亮的聲音更低了,“告訴他,西涼的馬,快要忍不住了。”
孫乾將這兩點牢牢記在心裡,他雖然不完全明白“西涼的馬”是什麼意思,但他相信軍師的判斷。
“亮,在此靜候公佑佳音。”
曹操大營,烏林。
中軍帥帳之內,氣氛肅殺。
曹操高坐帥位,麵沉似水,下方,夏侯惇、曹仁、張遼、許褚等一眾戰將,個個摩拳擦掌,戰意高昂。
“丞相!孫權、劉備那兩小兒,竟敢派使者前來,必是畏懼我天朝大軍,前來乞降!末將願為先鋒,即刻渡江,踏平柴桑,活捉孫權!”夏侯惇聲如洪鐘。
“沒錯!取下周瑜小兒的首級,獻於丞相帳下!”許褚跟著吼道。
曹操不語,目光投向了文士那一列。
荀攸、程昱等人,也都認為這是孫劉怯戰的表現,主張一鼓作氣,揮師南下。
就在這時,一個乾瘦的身影,從角落裡緩緩走出。
“丞相,詡,有不同看法。”
開口的,正是賈詡。
他一說話,喧鬨的大帳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知道,這位平日裡沉默寡言的謀士,一旦開口,必有深意。
“哦?文和有何高見?”曹操饒有興致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