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開元盛世_龍椅上的欲望:情鎖宮闈之殤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章 開元盛世(1 / 2)

明皇恃其承平,不思後患,殫耳目之玩,窮聲技之巧,自謂帝王富貴皆不我如,欲使前莫能及,後無以逾,非徒娛己,亦以誇人。豈知大盜在旁,已有窺窬之心,卒致鑾輿播越,生民塗炭。乃知人君崇華靡以示人,適足為大盜之招也。——司馬光《資治通鑒》

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東都洛陽的紫微城籠罩在一層肅穆的秋意中。梧桐葉簌簌落在朱紅宮牆上,簷角的銅鈴被風拂動,發出清越卻帶著幾分不安的聲響。就在這一日,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打破了宮城的沉寂——李隆基降生了。

此時的大唐,正處在風雨飄搖的轉折點上。李隆基的父親李旦雖名義上是大唐皇帝,卻不過是祖母武則天手中的傀儡。這位年富力強的帝王被軟禁在彆殿,連批閱奏章的權力都被剝奪。而年過花甲的武則天,則在紫宸殿臨朝稱製,紫袍玉帶加身,軍國大事儘出其手。

“這孩子生得好氣象。”乳母抱著繈褓中的李隆基,小心翼翼地對剛生產完的竇德妃說。小家夥睜著烏亮的眼睛,不哭不鬨,隻定定地望著殿頂的藻井,那眼神裡竟有種不屬於嬰兒的沉靜。竇德妃輕輕撫摸著兒子柔軟的胎發,眉宇間卻凝著愁緒。她比誰都清楚,這富麗堂皇的宮城,早已成了最危險的牢籠。

果不其然,李隆基降生未滿周歲,朝堂之上便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的驚濤駭浪。

此前,徐敬業以“匡複廬陵王”為名發動揚州叛亂,雖被武則天迅速鎮壓,但這場兵變卻讓她的猜忌之心愈發深重。為鞏固權力、鏟除異己,武則天竟公然在朝堂之上設置銅匭,以官方名義鼓勵天下人告密。無論身份高低,哪怕是農夫樵夫,隻要有“密告”,都可直達宮廷,沿途官府還需提供車馬飲食。

這一舉措直接催生了酷吏政治的泛濫。來俊臣、周興等酷吏憑借告密與羅織罪名步步高升,朝堂之上冤獄遍地,人人自危。史載“自垂拱以來,任用酷吏先誅唐宗室貴戚數百人,次及大臣數百家,其刺史、郎將以下,不可勝數”,而作為皇權潛在威脅的李氏皇族,更是成為武則天重點打壓的對象,處境尤為凶險。

此時尚在繈褓中的李隆基,雖未直接卷入這場風波,卻已身處李氏皇族岌岌可危的生存困境之中,其早年命運也自此與大唐宮廷的權力鬥爭緊密交織。

垂拱三年七月,李隆基以皇子身份被封為楚王。這本是榮耀,卻像一道無形的枷鎖。他的童年記憶裡,總有侍衛冰冷的甲胄和宮人們低眉順眼的惶恐。五歲那年,他親眼看著父親李旦被祖母從帝位上拉下,遷居東宮,連帶著他們這些皇孫也成了待罪之身。

儘管身處逆境,李隆基卻從小便顯露不凡。他生得儀表堂堂,兼具竇氏一族的英氣與李氏皇族的雍容,更難得的是那份遠超同齡人的膽識。在宮中,他總愛自比三國時的曹操,私下裡讓伴讀叫他“阿瞞”,這等野心,讓許多老成的宮人暗暗咋舌。

七歲那年的祭祀大典,成了他第一次在朝堂嶄露鋒芒的契機。那日,百官齊聚太廟,金吾大將軍武懿宗——武則天的堂侄,正因為一點小事對著護衛的騎士大聲嗬斥。武氏一族仗著女皇的權勢,在宮中向來橫行無忌,連皇子們都要讓三分。

就在眾人屏息之際,一個清脆卻帶著威嚴的聲音響起:“這裡是我李家的朝堂,乾你何事?”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楚王李隆基身著親王朝服,雖身形尚小,卻昂首挺立,正怒目瞪著武懿宗。那眼神裡的凜然正氣,竟讓這位掌管京城防務的大將軍一時語塞。

“你……你一個黃口小兒懂什麼!”武懿宗惱羞成怒。

“我是大唐楚王,這裡是我祖父、伯父坐過的地方,何時輪得到你撒野?”李隆基說完,拂袖便走,小小的身影在百官注視下,竟走出了帝王的威儀。

消息傳到武則天耳中,這位閱人無數的女皇也不禁驚訝。她特意召來李隆基,見他雖麵對自己卻毫無懼色,眼神清澈又藏著銳氣,非但沒有責怪,反而笑道:“這孩子,倒有幾分我年輕時的性子。”從此,對他竟多了幾分特殊的關注。

可這份關注並未帶來安穩。天授二年初,尚方監裴匪躬和內常侍範雲仙因私自謁見皇嗣李旦,被武則天下令處死。緊接著,一道嚴令傳遍宮中:皇嗣不得接見任何公卿大臣。李隆基與兄弟們再次被幽閉,這一鎖,便是十餘年。

長壽二年的臘月,洛陽飄起了罕見的大雪,寒意刺骨。十歲的李隆基蜷縮在東宮角落,聽著遠處傳來的隱約哭聲,心一點點沉下去。他的母親竇德妃,在朝見武則天後,便再也沒有回來。

後來他才知道,是戶婢團兒誣告竇妃與劉妃行“厭蠱咒詛”之術,武則天不問青紅皂白,竟將二人秘密處死,連屍骨都不知埋在何處。那段時間,父親李旦也被誣告有“異謀”,酷吏來俊臣正準備動刑,幸虧太常工人安金藏當著眾人的麵剖腹明誌,以死證明皇嗣清白,才保住了李旦一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母親的死,成了李隆基心中永遠的傷疤。是父親的妾室豆盧氏和姨媽竇氏接過了撫養他的責任,她們偷偷將竇妃生前的遺物,一支玉簪交給李隆基。每當夜深人靜,他便摩挲著冰涼的玉簪,在心裡一遍遍描摹母親的模樣,那份刻骨的思念,漸漸化作了對權力鬥爭的清醒認知。

幽禁的日子漫長而壓抑。宮牆高聳,隔絕了外麵的世界,卻隔不斷少年心中的壯誌。他跟著伴讀偷偷學習經史兵法,在院子裡用石子排兵布陣,甚至能把宮中侍衛的換班規律摸得一清二楚。兄弟們或沉湎於玩樂,或終日唉聲歎氣,唯有他,眼神越來越亮,像藏著一團火。

聖曆二年,李隆基終於重見天日,此時的他已經十四歲了。他的祖母武則天因年老體衰,在狄仁傑等大臣的勸諫下,放棄了立武氏子弟為太子的念頭,將被廢的廬陵王李顯接回洛陽重立為太子,李旦則被封為相王。長安年間,李隆基先後擔任右衛郎將、尚輦奉禦,雖然隻是掌管皇帝馬匹的閒職,卻讓他得以近距離觀察朝堂運作。

最讓他震撼的,是神龍元年的那場政變。以張柬之為首的朝臣率領禁軍衝入玄武門,殺死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兄弟,迫使這位叱吒風雲的女皇退位,中宗李顯複位。二十歲的李隆基站在人群中,看著刀劍上的寒光,聽著宮人們的驚呼,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權力更迭的血腥與力量。

景龍四年,李隆基從潞州彆駕任上回到長安。這座闊彆多年的都城,依舊繁華,卻處處透著詭異的平靜。中宗李顯懦弱無能,朝政早已落入韋皇後和安樂公主手中。當年發動神龍政變的功臣被一一貶斥,太子李重俊因起兵反抗被殺,韋皇後甚至學著武則天的樣子,讓兄長韋溫把持大權,安樂公主則公開賣官鬻爵,朝堂烏煙瘴氣。

“這天下,要再變天了。”李隆基在自己的府邸中,對著心腹王毛仲低語。他早已暗中聯絡了一批才勇之士,尤其看重皇帝親軍“萬騎”,這支由唐太宗時期的“百騎”發展而來的精銳部隊,此刻成了他眼中最鋒利的劍。

萬騎果毅葛福順、陳玄禮等人,早就對韋氏外戚的跋扈不滿,見李隆基禮賢下士,又有皇室血脈,漸漸成了他的心腹。他們常在長安的酒肆中秘密會麵,用酒碗碰出的脆響,代替無聲的誓言。

這年六月,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中宗李顯被韋皇後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殺!韋後秘不發喪,立李重茂為傀儡皇帝,自己臨朝攝政,眼看就要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不能再等了!”李隆基在燈下擊節而起。他連夜找到姑姑太平公主,這位曾參與過多次權力鬥爭的公主,當即表示支持:“韋氏亂政,人人得而誅之,我兒薛崇簡願隨你行事。”

有人建議先向相王李旦稟報,李隆基卻搖頭:“此事凶險,若告訴父親,他讚成則受牽連,不讚成則壞大事。我身為皇子,當為社稷分憂,成敗皆由我一人承擔。”


最新小说: 我!國士無雙 黃埔剛畢業,係統逼我當諜戰之王 穿越異世界,魔法咒語竟是中文 一戰:凋零於冬下的鳶尾花 死後變強?那就來作死! 師門不要我,反手建個更強的 我是修仙界當路人甲一 穿越大夏三十年 萬象戒:我靠空間異能收遍諸天奇 鬥羅:開局吻火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