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解除後的杭府陷入了短暫的平靜,但沈銳心中的不安卻與日俱增。吳啟明最後的信息像一根刺,紮在他的心頭。
“茶葉已沏好,靜待客來。”
沈銳立即下令對全市茶葉流通渠道進行秘密排查,重點當然是西湖茶業。然而初步檢測結果令人困惑——所有抽樣茶葉均未發現異常。
“難道隻是虛張聲勢?”林小滿看著檢測報告,眉頭緊鎖。
沈銳搖頭:“吳啟明從不說空話。他說的‘進入人體’一定另有途徑。”
他再次翻閱吳啟明的研究資料,注意到一個被忽略的細節:納米機器人不需要直接通過茶葉本身傳播,可以通過茶具、包裝甚至茶藝表演過程中的某些環節實現傳輸。
團隊擴大調查範圍,對西湖茶業的生產線、包裝車間、分銷渠道進行全麵排查。在一家高端茶藝會所的抽樣中,技術隊終於發現了異常:
“茶具表麵檢測到微量納米材料,特彆是那種特製的茶漏和茶針。”小陳報告,“這些茶具都是西湖茶業的定製產品,隨特定茶葉禮品盒贈送。”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茶具主要流向了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高檔社區。
“立即召回所有相關茶具!”沈銳下令,但很快發現困難重重——很多茶具已被使用數月,納米機器人可能早已進入人體。
衛生部緊急組織專家評估風險,結論令人震驚:這些納米機器人能夠在人體內自主組裝成監控設備,通過生物電獲取能量,甚至可能影響宿主神經係統。
“就像在人體內植入了一個無形的監控器。”專家比喻道,“而且我們目前沒有安全清除的方法。”
全市陷入恐慌,儘管消息被嚴格控製,但謠言已經開始蔓延。
沈銳決定從源頭入手——西湖茶業的生產線。在嚴格安檢後,團隊進入生產基地。
生產線看起來乾淨整潔,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直到細心的林小滿注意到一個細節:
“看那個消毒環節,紫外線燈的頻率似乎與標準不同。”
技術隊檢測後發現,這些紫外線燈實際上在發射特定頻率的脈衝,用於激活納米機器人。
“精妙的設計。”小陳感歎,“在消毒的同時完成激活,誰都不會懷疑。”
更深入的調查發現,這條生產線是在三個月前“升級改造”的,負責技術指導的是一位名叫“吳教授”的專家——正是吳啟明。
“立即關閉這條生產線,全麵消毒。”沈銳下令,“同時追蹤所有流出產品。”
然而,就在指令下達時,生產線突然自動啟動,所有設備開始全速運轉,車間的門被緊急封鎖。
“係統被遠程控製了!”技術人員驚呼。
更可怕的是,消毒係統開始反向操作——不是消毒,而是向車間內釋放氣溶膠狀的納米機器人。
“自毀程序!所有人立即撤離!”沈銳大吼,但出口已被封鎖。
緊急情況下,沈銳注意到頂部的通風管道。他砸開柵欄,組織人員依次爬入。
當最後一人進入管道時,車間已被白色霧氣充滿。通過監控,他們看到整個生產線在完成最後一批“特殊產品”後自動銷毀,所有證據化為灰燼。
逃出生天後,團隊立即對全市範圍內的西湖茶業產品進行緊急下架。但損失已經造成——初步估計至少有十萬套茶具流入市場,數萬人可能已受影響。
衛生部設立特彆門診,為可能接觸過納米機器人的市民提供檢測。結果令人震驚:超過三分之一的受檢者體內發現了納米機器人蹤跡,包括許多政府高層和警方人員。
“這就是他的目的。”沈銳在緊急會議上說,“不是殺人,而是控製。通過納米機器人影響甚至操縱關鍵人物。”
更令人不安的是,研究發現這些納米機器人能夠響應外部信號,在特定頻率下影響宿主的情緒和決策。
“我們中間可能已經有人被影響甚至控製了。”沈銳的話讓會議室一片寂靜。
的確,近期一些政策和決策開始出現異常傾向,多名官員提出了與西湖開發相關的激進方案。
公安部決定采取極端措施:所有關鍵崗位人員接受全麵檢測和暫時隔離,直到找到清除納米機器人的方法。
沈銳團隊則全力追查吳啟明的下落。通過分析生產線控製信號的來源,他們鎖定了一個位於西湖景區內的位置——一家名為“茶禪一味”的高級茶舍。
特警隊秘密包圍了茶舍。突入後,發現這裡竟是一個高科技指揮中心,牆上滿是監控屏幕和人體生命體征監測圖。
但吳啟明早已離開,隻留下一台正在運行的電腦和一杯仍在冒熱茶的茶。
屏幕上顯示著一行字:“沈隊長,嘗嘗這杯茶。你追得這麼辛苦,應該口渴了。”
沈銳謹慎地檢測那杯茶,果然發現高濃度納米機器人。更令人震驚的是,電腦上的數據顯示,納米機器人已經進化出自我複製能力,可以通過人際接觸傳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隻是茶具...現在任何人際接觸都可能傳播!”小陳驚恐地說。
這意味著疫情已經無法通過隔離控製。全市陷入緊急狀態,學校停課,企業停工,人們被建議儘量避免接觸。
在絕望中,沈銳注意到吳啟明留下的茶具套裝中有一個不尋常的茶寵——一隻精致的金屬蟬。拆開後,裡麵藏著一個微型存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