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邊的晨霧尚未散儘,又一具屍體打破了寧靜。死者是一名中年男性,俯臥在湖邊的淺水區,手中緊緊攥著一把茶葉。初步辨認,是西湖區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趙文博。
“死亡時間約在昨夜十點到十二點之間。”法醫老周初步檢查,“無明顯外傷,口鼻有泡沫,疑似溺亡,但需要進一步屍檢確定。”
沈銳蹲下身,仔細觀察死者手中的茶葉:“是上等的明前龍井。但他為什麼死前緊緊抓著這個?”
林小滿記錄著現場情況:“附近沒有掙紮痕跡,也沒有目擊者。監控顯示趙文博昨晚九點半獨自來到湖邊,像是與人約會。”
回到警局,屍檢結果出人意料:趙文博並非單純溺亡,而是先被一種神經毒素麻痹,然後被按入水中溺死。胃內容物中發現了未消化完的茶點和微量毒素。
“與劉明遠案相同的毒素!”老周對比檢測報告後確認,“烏頭堿,同樣的來源。”
沈銳眉頭緊鎖:“同一個凶手,或者同一批人。”
調查趙文博的背景發現,他不僅是茶文化專家,還是西湖茶業的顧問,最近正在編寫一本關於西湖茶業曆史的書籍。
“他妻子說,趙文博最近很焦慮,說在寫書過程中發現了些‘不該發現的東西’,但沒具體說明。”林小滿彙報走訪情況。
沈銳立即帶隊搜查趙文博的辦公室。在雜亂的書稿中,一份尚未完成的章節引起了注意:“西湖茶業曆史上的失蹤者”。
文中提到過去四十年間,至少五名與西湖茶業有關的人員神秘失蹤或意外死亡,包括之前的吳衛國。趙文博在文中暗示這些可能都不是巧合。
“他在調查這些懸案。”沈銳沉思,“可能因此惹來殺身之禍。”
技術隊恢複趙文博電腦數據,發現他最近頻繁訪問西湖茶業的舊檔案庫,特彆是關於一批五十年前的出口茶葉記錄。
“五十年前?那時候西湖茶業還是國企。”林小滿疑惑,“有什麼特彆嗎?”
沈銳目光銳利:“查一下那批茶葉的出口記錄和相關人員。”
檔案顯示,五十年前西湖茶業曾有一批特級龍井出口日本,但日方聲稱收到的是次品,導致巨額賠償和一場外交風波。當時負責質檢的工程師不久後“意外”墜崖身亡。
“又一個‘意外’。”沈銳指著檔案,“趙文博可能發現了真相。”
進一步調查發現,那批問題茶葉的實際負責人是當時年輕的業務科長,後來成為西湖茶業董事長,現已退休的——陳老爺子。
陳老爺子名叫陳建國,八十高齡,是杭府茶界的泰鬥人物,德高望重。
“不可能吧?”林小滿難以置信,“陳老爺子是行業楷模,捐建了三所希望小學。”
沈銳冷靜道:“德高望重的人也可能有不想被知道的過去。安排見麵。”
陳老爺子的宅邸位於西湖邊的老彆墅區,古色古香,茶香四溢。老人精神矍鑠,親自為刑警們沏茶。
“趙文博啊,可惜了。”陳老爺子歎息,“他是個有才華的年輕人,就是對曆史太執著有時不是好事。”
沈銳單刀直入:“我們查到他在研究五十年前那批出口茶葉的事故。”
陳老爺子沏茶的手微微一頓,隨即恢複平靜:“那麼久的事了,還有什麼好研究的?一次工作失誤而已。”
“但有人因此喪命。”沈銳緊盯對方。
老人長歎一聲:“小張的死是意外。那時候條件艱苦,他去采風時失足墜崖。我們都很難過。”
詢問沒有突破,但沈銳注意到茶室一角供奉著一把古老的紫砂壺,壺身有一道明顯的修補痕跡。
離開陳宅後,沈銳派人秘密調查陳老爺子的背景。結果令人驚訝:陳建國原本不姓陳,是入贅陳家後改的姓。他的原名叫張衛國,與墜崖死亡的質檢員張小山是親兄弟!
“他隱瞞了與死者的關係!”林小滿震驚,“為什麼?”
更深入的調查發現,那批問題茶葉很可能是陳建國為了還賭債而偷梁換柱,兄弟張小山發現後威脅要舉報,不久便“意外”墜崖。
“五十年前的舊案,現在還能追究嗎?”林小滿問。
沈銳搖頭:“追訴期已過。但趙文博發現了真相,威脅到了陳老爺子的名譽地位,所以被滅口。”
似乎案件已明,但沈銳總覺得太過直接。現場發現的龍井茶葉經檢測,與陳老爺子家中的茶葉完全一致,更是增加了嫌疑。
然而,在對陳老爺子進行24小時監視時,發現了異常:老人深夜獨自到西湖邊燒紙祭奠,口中念叨著“原諒我”、“不是故意的”等話。
同時,技術隊有了新發現:趙文博電腦中有一個加密文件夾,破解後裡麵不是茶業黑幕,而是一係列愛情詩和照片——他與一名女子的婚外情證據。
女子叫蘇雨晴,是三年前自殺身亡的西湖茶業前公關經理。
“趙文博的書寫計劃可能隻是個幌子,他真正焦慮的是這段關係可能被曝光。”林小滿分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