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某某被移交都察院機關,等待審判。橫店各大劇組和餐飲企業經曆了一場徹頭徹尾的安全洗禮,人心惶惶之餘,規章製度也被紮得更緊。沈銳推動的食品安全強化措施和特殊化學品報備製度,在這次事件後得到了更徹底的執行。
日子似乎又恢複了那種高度戒備下的平靜。但沈銳案頭那份關於“潘多拉”計劃的絕密簡報,像一片永不消散的陰雲,懸在他的心頭。他知道,“藍雀”或許隻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風暴可能尚未到來。
他繼續著白天的日常警務和晚上的數據篩查,將更多國際上的異常公共衛生事件、尖端生物技術泄露傳聞與“潘多拉”組織的可能動向進行交叉比對。這項工作枯燥且希望渺茫,但他不敢有絲毫鬆懈。
這天下午,技術隊隊長一臉凝重地敲開了沈銳辦公室的門,手裡拿著一份剛出來的網絡流量分析報告。
“署長,我們監測到一些異常的暗網活動。”隊長將報告放在桌上,“有幾個高度加密的暗網論壇和頻道,近期活躍度異常升高,討論的主題非常隱晦,但頻繁出現一些關鍵詞,比如‘大掃除’、‘氣溶膠優化’、‘定向收割’,甚至……‘項目’。”項目’?能追蹤到來源嗎?”
“很難。”隊長搖頭,“對方使用了比‘暗影旅店’更高級的跳板和加密技術,服務器節點遍布全球,且經常切換。隻能大致判斷出,這些討論的核心參與者,ip痕跡最後都指向一些網絡管製寬鬆、生物研究基礎設施卻相對完善的地區和國家,與之前‘潘多拉’可能活躍的區域有重疊。”
“討論內容有沒有更具體的信息?”
“沒有明確指向。更像是一種概念性的交流和資源協調。但有一種論調反複出現……”隊長頓了頓,語氣有些艱難,“他們似乎在討論如何利用下一次全球性的大型公眾集會活動,進行某種‘效率測試’。”
全球性大型公眾集會?效率測試?
”計劃書裡提到的氣溶膠傳播方式隱隱吻合!
“最近有什麼全球性的大型公眾集會?”他立刻問道。
“下個月,在東南亞某國,有一個世界級的電影節頒獎典禮;三個月後,歐洲某地有一個全球性的經濟論壇;半年後,北美還有一個超大型的國際動漫展……”隊長列舉著。
這些活動,每一個都可能聚集數萬乃至數十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群!
“立刻將這份分析報告加密提交給部裡和國際刑警!優先級提到最高!”沈銳感到一股寒意沿著脊椎爬升。這不再是針對個人的暗殺,而是可能涉及大規模人群的、難以想象的陰謀!
“是!”技術隊長領命而去。
沈銳在辦公室裡踱步。對手隱藏在數字迷霧之後,談論著如此可怕的話題,而己方卻連他們的具體位置、真實身份都難以確定。這種無力感讓人窒息。
但他知道,絕不能坐以待斃。
他召集了技術隊的核心骨乾。
“從今天起,成立一個臨時網絡監控小組,二十四小時輪班,專門盯著這些暗網頻道。不需要你們破解加密,我要你們記錄所有異常活躍的時間段、討論的節奏變化、甚至任何可能暗示地點或時間的隱喻和黑話!任何細微的規律都可能至關重要!”
“同時,給我整理一份清單,列出橫店近期所有計劃舉辦的大型活動——開機儀式、發布會、粉絲見麵會、頒獎晚會……凡是可能聚集大量人流的,全部列出來。和安全部門協調,提前做好應急預案,尤其是針對空氣傳播風險的監測和防範措施。”
命令下達,整個橫店警署的神經再次繃緊。沒有人知道威脅具體是什麼,何時來臨,但那種山雨欲來的壓迫感,讓每個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幾天後,網絡監控小組報告了一個細微但持續的發現:每當夜深人靜utc時間零點左右),那些暗網頻道的加密數據流會出現一個短暫的、幾乎難以察覺的峰值,持續時間約一分鐘,然後恢複。
“像是在進行每日例行的‘簽到’或數據同步。”技術員分析道。
這個規律本身沒有直接價值,但它表明對方的行為存在模式。
另一方麵,沈銳收到了國際刑警的反饋。他們對沈銳提交的情報高度重視,已經聯合多國安全機構,加強了對那幾個大型活動的安保籌備工作,並秘密部署了先進的生物氣溶膠監測設備。但對方隱藏得太深,短期內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
似乎又陷入了僵局。”計劃書裡那句“精準優化特定區域人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