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捕捉到的脈衝信號,內容是什麼?是啟動指令?還是“樣本”的狀態報告?
更重要的是,這個信號接收點的存在,是否意味著“樣本”根本不在防守森嚴的實驗中心內部,而是就藏在人員相對混雜的職工生活區?!
排查重點瞬間轉移!
生活區人口密度大,人員結構複雜,出租房、小倉庫、地下室眾多,排查難度極大。但目標範圍的縮小,帶來了新的希望。
警方以消防安全檢查、人口普查等名義,開始對生活區進行地毯式的秘密排查。重點是那些近期新租住的、有技術背景的、或行為異常的住戶,以及所有可能存放特殊設備的空間。
倒計時:第十天。
排查工作仍在緊張進行,尚未發現明確目標。
沈銳在橫店,感覺自己就像一個遠離風暴中心的指揮者,能感受到那邊的驚濤駭浪,卻無法親身參與。他隻能不斷給技術隊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從已捕獲的接收器和淨化器模塊中,提取更多關於信號特征、激活條件的信息,試圖預測對手下一步的行動方式。
晚上,他獨自在辦公室,再次翻看所有與“暗影旅店”和“收藏家”相關的卷宗。從橫店的林薇薇案開始,到斯特蘭奇的覆滅,再到如今的省城危機,這條線綿延漫長,對手總是快一步。
他的目光落在“收藏家”這個代號上。
高價收購、隻問來源、不計後果……這種風格,不像國家行為體,更像是一個瘋狂的私人收藏家,或者一個擁有無限資源的偏執狂。
他為什麼要“樣本”?隻是為了擁有?還是為了使用?
如果他隻是想擁有,為何“暗影旅店”要如此大動乾戈地布置倒計時?
除非……“收藏家”的目的不僅僅是擁有,他要在某個特定時間點,使用這個“樣本”,完成某個“儀式”或者“實驗”?
而同步輻射光源,就是他選定的“祭壇”或者“催化劑”?
倒計時的終點,就是那個時刻?
想到這裡,沈銳感到一股寒意。他拿起電話,再次接通專項組。
“我有一個想法……‘收藏家’可能是個極其自負、追求完美和儀式感的人。他選擇同步輻射光源,不僅僅因為它的功能,可能更因為它代表了一種人類科技的巔峰。他要在這種地方,完成他的‘傑作’。”
“如果我們找不到‘樣本’,或許我們可以……提前‘激活’它?”
電話那頭愣住了:“提前激活?什麼意思?風險太大了!”
“不,不是真的激活。”沈銳冷靜地說,“我是說,製造一個假象。製造一個‘樣本’已經被意外激活或者被警方控製的假象。打亂他的節奏,逼他提前行動或者露出破綻。”
“這是一步險棋。”對方沉吟道,“如果被他識破,可能會導致他采取更極端的行動。”
“但我們現在被動防禦,時間不在我們這邊。”沈銳堅持道,“我們需要掌握一點主動權,哪怕隻是一點點。”
專項組經過緊急評估,最終同意了沈銳這個大膽的策略。一個精心策劃的“欺騙行動”方案迅速製定出來。
第二天,省城當地一家影響力有限的科技媒體,“意外”刊登了一篇不起眼的短訊,報道稱先進同步輻射光源實驗中心某實驗室近日在進行常規設備調試時,發生輕微輻射泄漏警報,已迅速處置,未造成人員傷亡和汙染,疑似某輔助冷卻係統穩壓閥故障導致壓力波動引發誤報雲雲。
這則消息寫得含糊其辭,像是為了應付差事的官樣文章,很快淹沒在海量的網絡信息中。
但在當天晚上,技術隊監控到,那個設置在生活區的、被控製的智能空氣淨化器接收點,再次向海外雲服務器發送了加密數據!數據量極其微小!
幾乎同時,專項組捕捉到“暗影旅店”某個備用通訊頻道有極其短暫的活動跡象,似乎在驗證什麼。
魚餌撒下去了!
對方是否上鉤?
倒計時:第七天。
整個行動組屏息以待,等待著迷霧中的對手,是否會因為這一絲微弱的、逆向燃起的火光,而顯露出蹤跡。
最後的博弈,已經進入最危險的階段。
喜歡西湖謎案請大家收藏:()西湖謎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