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組雖然撤離迅速,但並未完全放棄對海島的監控。通過高空無人機和秘密渠道,他們追蹤到那名基金會副總的越野車最終駛向了島上一個私人的小型貨運碼頭。碼頭記錄顯示,當晚有一艘注冊為“海洋勘探”的船隻緊急離港,目的地不明。等所在國警方接到通知趕到時,早已人去船空。
顯然,“收藏家”及其核心團隊,包括陳靜,已經通過海路轉移。線索再次中斷。
另一方麵,對拍賣會數據的分析有了結果。由於拍賣中途被打斷,大部分拍品並未完成競拍。但在此之前,成交價最高的是一尊明代鎏金佛像,而非之前傳聞的“東方珍寶”。基金會對那件天青釉玉壺春瓶更是隻字未提,似乎它從未出現在拍品名錄上。
這很奇怪。基金會大張旗鼓宣傳,難道就為了拍賣一尊雖然珍貴但並非獨一無二的佛像?
沈銳卻注意到了另一個細節:根據偽裝成女伴的特工回憶,在拍賣會開始前的小型預展上,那位副總曾特意向幾位重量級嘉賓展示了一件不太起眼的拍品——一套看似普通的中國古代天文儀器青銅仿製品,包括渾儀、簡儀等模型,製作頗為精巧,但年代並不久遠。副總當時津津樂道地介紹其如何體現了古代中國的科技智慧,並未強調其藝術價值。
這套模型最終的起拍價也不高,流拍了。
天文儀器?科技智慧?
沈銳的直覺被觸動了。他立刻讓技術專家調取了預展時拍攝的特工隱藏攝像頭)那套模型的清晰圖片,尤其是上麵的刻度、銘文和結構細節。
同時,他聯係了國內的天文學史和古儀器專家,對圖片進行鑒彆。
專家的反饋很快回來:這套模型製作非常精良,幾乎完全複原了古代儀器的構造。但有一個細微的地方引起了注意——渾儀上某個代表赤道圈的銅環內側,刻蝕著一圈極其微小的、與現代二進製代碼高度相似的點狀符號!這絕對不屬於原版儀器該有的東西!
二進製代碼?!
技術專家立刻對這些點狀符號進行了解碼。結果令人震驚!
這些代碼轉換後,並非直接的信息,而是一組複雜的三維空間坐標和一個時間戳!
坐標指向的地點,是——太平洋公海上的某一片廣闊海域!時間戳則是在大約一周之後!
這套天文儀器模型,才是拍賣會真正的“珍寶”!它是“收藏家”用來向特定買家傳遞信息的工具!而所謂的拍賣,隻是一個精心設計的交接儀式!那些被邀請的嘉賓中,混藏著“收藏家”的真正交易對象!
“收藏家”的目標,從來不是陸地,而是海洋!他在公海上策劃著某種行動!
那艘緊急離港的“海洋勘探”船,目的地很可能就是這片坐標海域!
時間隻剩下一周!
聯合專項組立刻調動了所有可用的衛星資源和國際海事監控力量,對那片坐標海域進行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掃描。但那片海域麵積巨大,且是繁忙的國際航道,尋找一艘故意隱藏的船隻如同大海撈針。
另一方麵,沈銳反複思考著陳靜最後那句沒說完的話。“他的目標一直是……”後麵會是什麼?一直是海洋?一直是公海?還是某個更具體的東西?
他讓技術專家再次分析了那套天文儀器模型的所有細節。在簡儀的一個極隱蔽的旋鈕底部,又發現了一行用激光刻上去的、肉眼幾乎無法察覺的英文小字:
“projectdeepbuerenea”深藍更新計劃)
deepbuerenea?這是什麼?聽起來像某個環保或海洋科研計劃的名字。
國際刑警和各國情報機構都沒有這個名字的備案。
沈銳讓信息分析團隊搜索所有可能與“deepbuerenea”相關的公開或半公開信息。結果隻找到一些零星的、多年前的學術論壇討論帖,提到這是一個由某環保激進組織提出的、近乎科幻的概念:主張通過大規模的地球工程手段,例如向海洋投放特殊的納米催化劑或基因改造微生物,來“徹底更新”海洋生態係統,逆轉汙染和氣候變化,但其潛在風險和倫理爭議巨大,從未被主流科學界所接受。
向海洋投放基因改造微生物?!
沈銳猛地想起了斯特蘭奇研究的、“潘多拉”一直在完善的基因編輯技術!“鑰匙”本質上就是一種病毒載體!
難道“收藏家”的真正目的,根本不是什麼暗殺或恐怖活動,而是要進行一場瘋狂的、全球規模的地球工程實驗?!他打算在公海上,向海洋投放經過基因編輯的“鑰匙”或者類似的東西,來實施這個“深藍更新計劃”?
這個想法太過駭人聽聞,讓指揮中心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
如果這是真的,其後果完全無法預測!可能會徹底破壞海洋生態平衡,導致無法挽回的災難!這比任何針對個人的攻擊都要可怕千萬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立刻將我們的推測通報聯合國相關機構和全球主要海洋研究組織!請求他們協助分析在坐標海域進行大規模投放可能造成的後果,以及監測任何異常的海洋活動!”行動總指揮的聲音都變了調。
全球性的警報再次拉響,但這一次,威脅的層麵已經超出了傳統國家安全範疇,上升到了全球生態安全的高度。
時間隻剩下五天。
衛星監控終於發現了一絲異常:在坐標海域邊緣,一個原本應該正常工作的海洋環境監測浮標,其數據傳輸出現了規律性的微小中斷,像是被什麼信號乾擾了。
一艘偽裝成貨輪的科考船奉命悄悄向該區域靠近,進行實地偵查。
同時,技術專家嘗試破解那艘“海洋勘探”船可能使用的通訊頻道。由於有了大致區域,掃描範圍縮小,終於捕捉到了幾個非常短暫的、加密的無線電信號,其模式與之前“暗影旅店”使用的某種舊模式相似。
破解需要時間。
第四天,前往偵查的科考船傳回報告:在目標海域水下,發現了非正常的、小範圍的藻類異常增殖現象,海水顏色和成分有微弱變化。取樣初步分析顯示,藻類細胞結構有被外力乾預的痕跡!
“收藏家”的實驗,可能已經開始了小規模的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