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騎士》案的成功破獲,為沈銳在蘇格蘭場贏得了堅實的聲譽。助理總監肖爵士的態度明顯轉變,從最初的謹慎評估轉為主動谘詢,甚至邀請他參與更核心的案件討論。蘇格蘭場內部,這位來自東方的“顧問”不再被視為外人,而是一位值得信賴的破案專家。
然而,倫敦的犯罪圖景從未單調。藝術品盜竊案的喧囂尚未完全平息,一樁更為棘手、牽扯更廣的案件已悄然浮出水麵。這次,舞台是倫敦的金融城——全球資本的神經中樞。
數家頂級投資銀行和對衝基金在短時間內相繼報告異常交易損失,數額巨大且模式相似:都是利用市場微小的、轉瞬即逝的定價延遲或流動性缺口,通過高度複雜的算法進行“薅羊毛”式的掠奪。這種操作非人力可為,必然是頂尖的量化交易團隊所為,但蹊蹺在於,所有受損機構自身及已知的競爭對手,其交易算法均未檢測到此類異常行為。
更令人不安的是,這些損失被偽裝成正常的市場波動,若非內部審計專家敏銳地察覺到其中違背市場規律的“完美”模式,幾乎無法被發現。對手仿佛一個隱形的幽靈,在金融數據的洪流中精準地竊取著財富。
“這不再是普通的金融犯罪,這是對全球金融係統基礎信任的挑戰。”英格蘭銀行的高級官員在緊急會議上神色凝重,“對手的技術水平遠超尋常黑客,他們似乎能…預見或者說,輕微地影響市場的微觀結構。”
蘇格蘭場金融犯罪重案組sfo配合)壓力巨大,傳統的調查手段在虛無縹緲的算法麵前顯得力不從心。案件被迅速提升到最高優先級,代號“暗流行動”。
肖爵士直接將案件資料交給了沈銳。“沈顧問,這起案子…恐怕需要你的‘非傳統’視角。我們麵對的可能不是一群罪犯,而是一台…或者幾台擁有超級智能的機器。”
沈銳深知此案的複雜程度遠超以往。他並未急於紮進浩瀚的交易數據中,而是首先向索菲要來了所有受害機構的名單,以及其核心算法團隊主要負責人的背景資料。
他花了大量時間與這些平日裡西裝革履、如今卻焦頭爛額的金融精英們交談,不詢問技術細節,而是聚焦於他們的工作習慣、人際網絡、甚至最近是否遇到過什麼不尋常的“小事”。
一位來自瑞士某銀行倫敦分部的年輕量化分析師,在交談中無意提到,約半年前,他參加過一個非常小眾的、由匿名讚助商舉辦的“算法優化極限挑戰賽”,旨在突破現有交易模型的瓶頸。比賽結束後,獲勝團隊獲得了一筆豐厚獎金,但讚助商身份始終成謎。他所在的團隊未獲勝,但獲得了一份“參賽數據分析包”,據說包含了頂尖高手的優化思路。
“那份數據包,你們用了?”沈銳敏銳地抓住這一點。
“呃…是的,”分析師有些不好意思,“我們研究過,確實受到一些啟發,優化了我們的模型…但這和損失有關嗎?我們的係統沒有發現被入侵的痕跡啊。”
沈銳沒有回答,但心中已有猜測。他要求索菲立刻聯係所有受害機構,查詢其核心算法團隊成員近期是否參與過類似的神秘競賽或接觸過來路不明的“優化工具”。
反饋很快彙總上來:超過八成的受害機構,都有團隊成員在近一年內接觸過同一來源或類似性質的“算法挑戰”或“數據包”!而少數幾家未參與的機構,其損失模式也略有不同,更像是被“流彈”誤傷。
“問題就出在這些‘優化工具’上!”沈銳在“暗流行動”指揮部斷言,“它們根本不是簡單的優化思路,而是精心設計的‘特洛伊木馬’!它們可能以極其隱蔽的方式,在特定條件下,將交易指令偏向於為某個隱藏的第三方牟利,或者本身就是一個分布式計算節點,在集體執行一個更大的掠奪計劃!”
這個推斷讓在場的金融專家和警官們倒吸一口涼氣。如果成立,這意味著對手創造了一個龐大的、寄生在合法金融機構算法內部的“僵屍網絡”,悄無聲息地蠶食著全球市場。
調查方向立刻轉向追蹤這些“特洛伊木馬”的源頭。技術難度極高,這些惡意代碼段被巧妙地偽裝成正常算法模塊,深度嵌入數以百萬行的代碼中,常規安全掃描無法識彆。
沈銳建議采取“圍點打援”的策略:“既然木馬需要接收指令或輸出數據,就一定會與外界通信。重點監控所有受害機構交易係統在發生異常損失時段的所有網絡流量,尋找那些微小的、異常的、指向不明外部ip的數據包。同時,逆向工程那些‘優化工具’,找出其共同特征和可能的‘後門’。”
這是一場在數字世界裡的貓鼠遊戲。蘇格蘭場聯合gchq政府通信總部)的技術力量,展開了夜以繼日的攻防。
一周後,突破終於出現。gchq的專家在一個“優化工具”的底層代碼中,發現了一個隱藏極深的加密通訊協議,其觸發條件與全球幾個主要金融市場的開盤、收盤時間點高度相關。通過跟蹤這些協議試圖連接的服務器的ip,雖然對方使用了多層跳板,但最終大致方位指向了波羅的海沿岸某個以高科技產業和寬鬆監管聞名的城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幾乎同時,網絡流量監控也捕捉到,在一次異常交易發生時,數家受害機構的係統曾向該城市的一個服務器發送過加密的“心跳包”數據。
目標鎖定!這個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的服務器,很可能就是控製整個“算法僵屍網絡”的“命令與控製中心”c&c)!
國際協作立即啟動。在當地執法部門的配合下,突擊檢查了那家偽裝成數據中心的服務器公司。然而,當警察衝入機房時,發現核心服務器已被物理銷毀,現場隻留下灰燼和幾個來不及逃脫的低級技術人員。
根據技術人員交代,他們受雇於一家在本地注冊、但實際控製人未知的殼公司,隻負責硬件維護,對服務器內容一無所知。真正的核心成員從未露麵,所有指令通過加密郵件傳達。
“造物主”再次搶先一步,金蟬脫殼。
雖然端掉了c&c服務器,阻止了進一步的損失,但幕後“造物主”依然逍遙法外。繳獲的殘存數據經過艱難恢複,顯示這個網絡已經運行了相當長的時間,掠走的財富是一個天文數字,且大部分通過混幣器流入了無法追蹤的加密貨幣黑洞。
案件隻能暫時告一段落。金融城恢複了表麵的平靜,但恐懼的種子已經種下。誰也不知道,下一個“特洛伊木馬”會隱藏在哪個軟件更新包裡,下一次“暗流”會在何時湧動。
肖爵士對沈銳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沈顧問,你讓我們看到了犯罪形態的可怕未來。如果沒有你,我們可能還在交易數據的迷宮裡打轉。”
沈銳卻並無多少喜悅。他站在蘇格蘭場辦公室的窗前,望著窗外倫敦城的燈火。從古老的飛鏢到尖端的算法,犯罪的手段在進化,但貪婪與挑戰秩序的本質未變。這個隱藏在數字迷霧後的“造物主”,其技術能力和組織性,讓他想起了“狐王”和“莫裡亞蒂的信徒”,甚至可能更為危險。
他知道,“暗流行動”隻是中斷了對方的一次行動,並未傷及其根本。這場發生在虛擬世界的博弈,遠未結束。
倫敦的霧依舊深沉,下一個案件,或許將更加接近這個時代的核心矛盾。沈銳的倫敦篇章,在金融數據的暗流中,翻開了充滿未知的一頁。
喜歡西湖謎案請大家收藏:()西湖謎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