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小隊構築的能量壁壘,如同一個刺眼的瘡疤,凝固在圖書館中央那片本應屬於所有探索者的知識沃土之上。屏障外,幾名不甘心的啟示者仍在徒勞地嘗試著各種方法,能量衝擊、物理敲打,甚至試圖尋找屏障的“開關”,卻隻換來屏障表麵一陣漣漪般的波動和更強烈的反震力,以及麥克inside那毫不掩飾的譏諷目光。
林野沒有加入這無謂的嘗試。他如同一個脫離了喧囂的孤島,悄然退至一處由幾個移動緩慢、存放著低能量反應書籍的書架構成的相對僻靜區域。他背靠著一個冰冷的、刻滿未知符文的金屬書架,將自己融入環境的陰影之中。
衝動是智慧的墳墓,尤其是在這規則至上的地方。他深知,對付這種明顯超越常規力量的屏障,蠻力是最低效的選擇。他需要的是理解,是洞察,是找到規則本身為這道“人造壁壘”留下的,或許連設置者自己都未曾察覺的後門。
他閉上眼睛,並非休息,而是將【信息分析加速】的能力催動到極致,將感知如同無形的觸須般延伸出去,不再僅僅局限於眼前的屏障,而是覆蓋向更廣闊的圖書館環境。
他“看”向頭頂那片浩瀚的數據星河。光點的明滅,線條的流向,符號的重組……它們並非雜亂無章,而是遵循著某種極其複雜、卻內在統一的韻律。這韻律,仿佛是整個圖書館運行的“心跳”。
緊接著,他將感知聚焦於周圍那些永不停歇的移動書架和漂浮書籍。它們的移動軌跡,初看雜亂,但當他將感知的時間尺度拉長,將空間範圍擴大,並與頭頂數據流的變化進行同步比對時,一種模糊的關聯性開始浮現。
某些書架會在數據流中特定符號組合亮起時,加速轉向;某些區域的書籍會在數據流顏色偏向冷色調時,聚集密度增加;而一些散發著高風險能量波動的書籍,其移動路徑似乎總是在刻意避開數據流中某些代表“穩定”或“秩序”的節點……
他的目光最終落回那些漂浮或固定在書架上的書籍本身。在【信息分析加速】的加持下,他注意到了之前忽略的一個細節——每一本書的書脊或封麵不起眼的位置,除了標題和作者大多是難以理解的符號),還有一串極其細微、仿佛與書籍一體生成的“編碼”。這編碼並非靜止,而是在極其緩慢地變化,其變化節奏……
林野的瞳孔微微收縮。
其變化節奏,與頭頂數據流中某一段特定的、循環往複的波動頻率,存在著高度同步!
書籍的編碼,在隨著圖書館的“心跳”而改變!
這意味著,這些書籍並非完全獨立的個體,它們是這個龐大動態係統的一部分,它們的“位置”、“狀態”甚至“可獲取性”,都可能與整個圖書館的運行規則緊密綁定!
那麼,麥克的那道“雅典娜之幕”呢?它雖然強大,但它是否也完美地融入了這個係統?還是說,它隻是一個粗暴的、外來的“異物”,其存在本身,就在與圖書館的底層規則發生著細微的衝突?
一個大膽的猜想在他腦海中成型:或許,不需要強行打破屏障。或許,可以利用圖書館自身的規則,讓這屏障“自行”出現缺口,或者,找到一條規則允許的、繞過屏障的路徑!
他重新將目光投向那道能量壁壘,但這一次,他看的不是屏障本身的能量結構,而是屏障與周圍移動書架、漂浮書籍以及頭頂數據流的“交互界麵”。他在尋找,尋找那因規則衝突而產生的,微不可查的“縫隙”。
就在他全神貫注,試圖將感知深入到那能量與規則交織的複雜層麵時,一個清冷而平靜的女聲,如同冰珠落玉盤,在他側後方不遠處響起:
“他的屏障能量輸出,在第三書架與軌道交彙點左側,存在一個周期性的衰減。大約是每17.3秒一次,持續時間0.1秒。”
林野心中猛地一動,但身體沒有任何過激反應。他緩緩轉過頭。
隻見在另一個書架的陰影下,站著倭國的啟示者,淺川梨紗。她穿著一身便於行動的深色勁裝,身形嬌小卻站得筆直,如同雪中的青竹。她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眼神清澈而冷靜,正透過那副無框眼鏡,精準地注視著屏障的某個特定位置。
她沒有看林野,仿佛隻是在對空氣陳述一個客觀事實。
林野順著她提示的方向,將感知聚焦過去。
果然!
在屏障與一個緩慢移動的巨型金屬書架軌道即將發生交彙的左側區域,那裡的能量場存在著一個極其短暫、幅度極小,但確實存在的周期性波動衰減!就像心臟跳動時那瞬間的舒張!
這個發現,與他之前關於規則衝突的猜想不謀而合!屏障為了規避與移動書架的規則衝突,在特定節點會進行主動的能量調節,而這調節瞬間,就是其最脆弱的時候!
林野看向淺川梨紗,兩人的目光在彌漫著書卷塵埃和數據輝光的空氣中短暫交彙。
沒有言語,但一種基於理智和相互認可的默契,在瞬間達成。
他們都選擇了觀察,而非蠻乾。
他們都找到了對方未能完全洞察的細節。
孤獨的觀察者,似乎並不永遠孤獨。
喜歡規則怪談:龍國守護神是全球唯一請大家收藏:()規則怪談:龍國守護神是全球唯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