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主動申請進入【舊樓殘影】的決定,在聯盟最高層內部引發了一場短暫而激烈的風暴。支持者看到了徹底解放“修複者”潛力的必要性,擔憂者則恐懼那無法預料的巨大風險。然而,所有的爭論,都在林野本人那不容置疑的決絕,以及陳嵐最終拍板的支持下,迅速平息。相應的準備工作,立刻以最高優先級啟動,進入了緊鑼密鼓的倒計時。
而在這些關乎未來的宏大布局之下,龍國智囊團總部,這座曾經相對封閉的建築,如今已然演變成了一個微縮的、高速運轉的“聯合國”。來自倭國、德意誌、羅斯、桑巴國以及其他聯盟成員國的頂尖專家、技術團隊、後勤保障人員,如同新鮮血液般注入,讓這裡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與……磨合期的碰撞。
位於總部大樓第七層的“聯合規則分析中心”,便是這種碰撞最直觀的體現。
寬敞明亮的大廳內,環形布置著數十個多功能工作台,不同膚色、穿著不同風格製服的研究員們穿梭其間,各種語言的口音混雜在一起,伴隨著全息投影上流淌的數據和激烈的討論聲,構成了一幅繁忙而略顯嘈雜的景象。
“不可能!漢斯博士,你們提供的這個能量衰減模型,參數設置過於理想化了!”一個聲音帶著羅斯語特有的渾厚腔調響起,來自羅斯國的能源物理專家,瓦西裡博士。他指著中央大屏幕上一個複雜的能量流圖譜,眉頭緊鎖,粗壯的手指幾乎要戳到投影裡去,“西伯利亞凍土區的規則惰性遠超你們的模型假設!按照這個方案,穩定力場的能量消耗會超出預算127!我們的聚變反應堆不是永動機!”
被他質疑的,是德意誌團隊的首席建模師,漢斯博士的一位得意門生,卡爾。卡爾推了推鼻梁上金絲眼鏡,臉色因為被當眾質疑而有些漲紅,但他依舊保持著德式的刻板與嚴謹:“瓦西裡博士,我們的模型基於1373次有效實驗數據,置信區間達到99.8。您所說的‘規則惰性’,在我們的觀測中並未達到您描述的閾值。我認為問題可能出在你們的數據采集精度上……”
“精度?我們的探測器是直接插在永凍層裡取得的讀數!難道你們隔著半個地球的模擬,比我們實地測量更精確?”瓦西裡的嗓門更大了,帶著羅斯人特有的直率,甚至有些火藥味。
旁邊,倭國團隊的代表,一位名叫田中的中年技術官,試圖用他標誌性的、委婉的方式調和:“瓦西裡桑,卡爾桑,請冷靜。或許我們可以考慮一個折中的參數區間,比如將惰性係數上調15,同時優化力場的能量聚焦效率……”
“上調15?那整個模型的預測意義將大打折扣!”卡爾立刻反駁。
“優化效率?談何容易!現有的技術瓶頸就在那裡!”瓦西裡雙手一攤。
討論陷入了僵局,氣氛有些凝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維模式和工作習慣,在此刻顯露出了明顯的差異:德意誌的嚴謹在某些時刻顯得固執甚至刻板;羅斯的直率偶爾會演變為不容置疑的強硬;而倭國的委婉,有時在需要快刀斬亂麻的技術爭論中,反而顯得力度不足。
就在這時,一個平靜的聲音插了進來,打破了僵局。
“瓦西裡博士,卡爾先生,田中先生。”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林野不知何時走了過來。他剛剛結束一輪與自身齒輪的深度共鳴調諧,臉上還帶著一絲疲憊,但眼神卻清澈而專注。他沒有看那些複雜的數據模型,而是將目光投向爭論的三人。
“關於西伯利亞凍土區的規則惰性,”林野開口,聲音不高,卻自然地將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我或許可以提供一些……更直接的感知數據。”
他閉上眼,似乎在仔細感應著什麼。幾秒鐘後,他睜開眼,指向大屏幕上能量圖譜的某個特定波段區域。
“這裡,”他的指尖虛點,“能量流在穿過模擬的‘惰性層’時,產生的並非是均勻的衰減波紋,而是……一種類似‘粘滯渦流’的效應。它並非完全阻止能量通過,而是極大地延緩了其傳播速度,並在這個過程中,不規則地吸收和散射能量。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實地測量與遠程模型會存在感知上的差異。”
他描述的不是冷冰冰的數據,而是一種基於自身天賦和齒輪共鳴的、近乎直覺的規則感知。這種感知,往往能繞過複雜的數學模型,直指現象的核心本質。
瓦西裡愣了一下,仔細看著林野所指的區域,粗獷的臉上露出了思索的神情:“粘滯渦流……?這種效應,我們的探測器確實捕捉到過類似的異常信號,但一直無法準確定義……”
卡爾也皺起了眉頭,快速在個人終端上操作起來,調出了該波段更詳細的原始數據:“如果引入‘粘滯渦流’模型……重新計算能量損耗……”
林野又轉向田中:“田中先生,關於優化能量聚焦效率,我前幾天與淺川女士交流時,她提到過倭國團隊在微型規則符文陣列方麵有一些新的構想,或許可以嘗試與德意誌的宏觀場域控製技術進行交叉驗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田中的眼睛一亮:“嗨!確實!我們正在試驗一種新型的符文排列,可以極大減少能量在傳輸過程中的逸散!我立刻調取相關資料!”
一場原本陷入僵局、甚至帶著點火藥味的爭論,在林野寥寥數語的引導下,瞬間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他沒有偏袒任何一方,也沒有強行做出裁決,而是基於自身獨特的感知能力,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並巧妙地引導各方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解決問題本身上。
更重要的是,他身上那種自然而然的、超越了國籍和文化的“修複者”氣場,以及他在“審判室”和多次危機中建立起的威望,讓他的意見天然地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和凝聚力。
接下來的協作,效率明顯提升。瓦西裡不再固執於己方的數據,開始與卡爾共同探討“粘滯渦流”的數學模型;卡爾也放下了德式的刻板,積極接納來自實地探測的新視角;田中則興奮地協調著倭國與德意誌的技術對接。
類似的情景,在聯合分析中心的其他角落,也在不斷上演。淺川梨紗以其超高速的分析能力,協助各國團隊處理海量數據,精準定位問題;漢斯則以其“機械規則直覺”,為複雜的設備聯動和能量調度提供著近乎本能的優化方案。
林野穿梭其間,他或許不是每個領域的專家,但他卻像是最好的潤滑劑和催化劑。他能理解德意誌的嚴謹,也能體會羅斯的直率,更能欣賞倭國的細致。他能用最恰當的方式,將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維模式的團隊銜接起來,找到那個最能激發集體智慧的高效協作節奏。
在這種氛圍下,聯盟初期的磨合陣痛,雖然依舊存在,卻在以一種驚人的速度被消化、吸收,轉化為更強大的協同力量。
當一天的聯合分析工作接近尾聲,一項關於“規則穩定力場”在極端紊亂環境下適應性優化的綜合方案,竟然比原計劃提前了六個小時,形成了初步草案。
瓦西裡用力拍了拍卡爾的肩膀,雖然動作依舊有些粗魯,但臉上卻帶著爽朗的笑容:“嘿,德國佬,腦子不錯!下次喝酒我請客!”
卡爾有些不自在地推了推眼鏡,但嘴角也難得地露出了一絲笑意:“您的數據……也很紮實。”
田中則在一旁微笑著記錄著合作要點,準備向各自的上級彙報進展。
林野看著這一幕,心中微微鬆了口氣。意識海中的齒輪發出平和的嗡鳴,似乎也對這種有序的協作感到滿意。
他知道,前方的最終挑戰需要絕對的力量,但同樣需要身後這樣一個堅實、高效、能夠將不同力量擰成一股繩的聯盟作為後盾。他的領導與協調能力,並非來自職位,而是在這具體而微的日常事務中,通過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來,並得到了所有盟友內心的認可。
聯盟的利劍,不僅需要磨礪鋒刃,更需要將持劍的手臂,鍛煉得協調一致,堅不可摧。而這一切,正在這忙碌而充滿生機的“日常”中,悄然進行。
喜歡規則怪談:龍國守護神是全球唯一請大家收藏:()規則怪談:龍國守護神是全球唯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