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花園小區,一棟高檔住宅樓下,警戒線已經拉起。清晨的薄霧尚未散儘,一具覆蓋著白布的屍體靜靜地躺在冰冷的地麵上,周圍是忙碌的勘查人員和壓抑的議論聲。
季青一行人穿過人群,派出所的負責人立刻迎了上來,臉色凝重:“季隊,你們來了。死者男性,初步判斷是從12樓自家陽台墜落。但……現場有些地方不太對勁。”
季青戴上手套,蹲下身,輕輕掀開白布一角。死者是一名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性,穿著家居服,麵部因撞擊已有些變形,但依稀能看出原本的相貌輪廓。
“報案人是死者的妻子,今早買菜回來發現的。”派出所民警介紹,“她說死者最近生意失敗,情緒一直很低落,懷疑是自殺。”
老譚已經先一步上了12樓死者家中。陽台門開著,一隻拖鞋掉落在陽台內側,另一隻隨著死者掉在了樓下。客廳茶幾上放著一個空了的安眠藥瓶和半杯水。
“看起來確實像自殺。”陳銳觀察著陽台,低聲說。
“像,不代表就是。”季青目光銳利地掃過陽台欄杆。欄杆外側靠近死者墜落位置的地方,有一道極其細微的、新鮮的刮擦痕,不像是自然磕碰造成的。她又走到茶幾旁,拿起那個安眠藥瓶,裡麵確實空了,但瓶身外部卻異常乾淨,沒有留下任何指紋。
“一個決心自殺的人,會在意藥瓶上留不留下指紋嗎?”季青將藥瓶放進證物袋。
法醫老周初步檢查了屍體:“體表損傷符合高墜特征。但我在他指甲縫裡,發現了一些非常細微的紅色纖維和類似牆皮的白色碎屑。另外,他雖然是從12樓墜落,但根據著地姿勢和損傷情況判斷,他在落地前,可能就已經……意識不清或者失去行動能力了。”
紅色纖維?牆皮碎屑?意識不清?
這些發現,讓“自殺”的結論瞬間變得搖搖欲墜。
死者身份很快確認:張偉,42歲,“偉業”建材公司老板。公司近半年因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欠下不少債務。
季青安排老譚帶人詳細詢問張偉的妻子,了解其最近的具體行蹤、精神狀態、社會往來,尤其是債務情況和有無與人結怨。同時,核查安眠藥的來源和處方。
陳銳則跟著技術隊,對張偉的家進行更細致的二次勘查,重點尋找與紅色纖維和牆皮碎屑可能匹配的源頭,以及任何可能的搏鬥或掙紮痕跡。
張偉的妻子王娟情緒激動,堅稱丈夫是自殺。“他壓力太大了!整天唉聲歎氣,說對不起我和孩子……他肯定是吃了安眠藥,一時想不開就……”她泣不成聲。
然而,老譚在詢問小區保安和鄰居時,得到了不同的信息。有鄰居反映,昨晚深夜似乎聽到張偉家傳來過短暫的爭吵聲,但聲音很快平息,沒太在意。保安則提到,張偉最近並非總是愁眉苦臉,前幾天還看到他精神不錯地出門,說是去談一筆“能翻身”的新生意。
另一邊,技術隊在張偉家書房一個不起眼的抽屜角落裡,找到了一張被揉皺的名片,上麵印著“宏圖投資公司項目經理趙斌”,名片背後手寫著一串電話號碼。而在書房電腦的回收站裡,恢複了一份已被刪除的郵件草稿,是張偉寫給這個趙斌的,內容語氣急切,詢問“款項何時到位”,並提到“若再拖延,將采取必要措施”。
同時,對張偉指甲縫裡紅色纖維的初步分析出來了,那是一種用於高檔地毯或特定裝飾布料的材質,並非張偉家中所有。牆皮碎屑的成分,也與張偉家中的牆體塗料不符。
案情分析會上,疑點彙總。
1.現場疑點:陽台欄杆的異常刮痕、無指紋的安眠藥瓶、死者可能提前意識不清。
2.物證疑點:指甲內的異色纖維和牆皮碎屑指向可能存在另一個現場)、來曆不明的投資公司名片和刪除的郵件。
3.證詞矛盾:妻子強調其抑鬱自殺,但鄰居聽到爭吵,保安反映其近期有“希望”。
“張偉的死,絕不是簡單的自殺。”季青總結道,“他很可能是被謀殺,並被精心偽裝成了自殺現場。凶手可能先在其他地方控製了他第一現場,有紅色纖維和特定牆皮),給他服下安眠藥或使用其他手段使其意識不清,然後將他運回家中,從陽台拋下。”
她迅速部署:
“老譚,重點調查這個‘宏圖投資公司’和趙斌!查清張偉與他們之間的資金往來和糾紛!”
“陳銳,帶人排查張偉近期的所有行蹤,尤其是昨晚!尋找可能與紅色纖維和牆皮碎屑匹配的地點!”
“法醫,儘快完成詳細屍檢,確認體內是否存在藥物或其他毒素,以及準確死亡時間!”
季青走到白板前,在張偉的照片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有人希望我們相信他是自殺。那我們就偏要查清楚,他到底是怎麼‘被’自殺的!”
第一百二十二章完)
喜歡破案:我的共情能力能摸屍請大家收藏:()破案:我的共情能力能摸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