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心”項目競選答辯的日子,在一個晴朗的冬日如期而至。
競選地點設在洛青山工作室位於cbd頂層的會議室。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華的城市天際線,室內則是極簡的灰白色調,充滿了嚴謹而專業的藝術氣息。
長長的會議桌一側,坐著此次競選的評審團。除了主位上麵容清臒、眼神銳利的洛青山大師本人,還有項目資方代表、建築界資深學者,以及兩位知名的藝術評論家。氣氛莊重而肅穆。
蘇晚被安排在中間順序入場。她穿著一身得體的燕麥色西裝套裙,長發在腦後挽成一個利落的發髻,臉上化了淡妝,遮掩住連日熬夜的疲憊,隻留下一雙清澈而堅定的眼眸。
在等候區,她看到了其他幾位競爭者。有在國內聲名顯赫的中年畫家,也有帶著整個團隊前來、氣場強大的藝術工作室代表。他們的目光或審視,或淡漠地掠過她這個看起來過分年輕且“單薄”的對手。
蘇晚深吸一口氣,握緊了手中的資料夾,那裡麵有她和顧晏舟反複推敲、完善後的計劃書。她沒有理會那些目光,隻是在心中最後一次默念自己的闡述邏輯。
“下一位,蘇晚女士。”工作人員叫到了她的名字。
她站起身,步履平穩地走進會議室。在評審團前方站定,微微鞠躬。
抬起頭時,她的目光不經意地掃過會議室後方角落的陰影處。那裡,一個穿著黑色大衣的挺拔身影隨意地靠在牆邊,幾乎與背景融為一體。是顧晏舟。他不知道用什麼方式進來了,此刻正雙臂環胸,目光沉靜地落在她身上。
他沒有給她任何暗示或鼓勵,隻是在那裡,像一個沉默的守護者。
但蘇晚的心,卻因這無聲的存在而奇異地安定了下來。
洛青山大師抬了抬手,示意她可以開始。
蘇晚打開投影,將自己精心準備的nceptart概念圖)投射在幕布上。那是一片流動的、仿佛彙聚了城市晝夜與呼吸的藍色星旋,與建築空間的曲線完美融合,既充滿了未來感,又蘊含著東方的哲思與詩意。
她沒有看稿子,目光平靜地掃過在場的每一位評審,聲音清晰而穩定地開始闡述:
“各位評審好,我的創作主題是‘呼吸的韻律’。我認為,一座偉大的建築不僅僅是冰冷的空間,它應該擁有自己的生命節奏,與在其中活動的人,與這座城市,同頻共振……”
她從城市文化脈絡談到空間光影互動,從所選特殊材料的感官效應講到色彩對公眾情緒的引導。她的闡述,不僅有藝術家的感性想象,更融入了經過顧晏舟點撥後、對功能性、可持續性和公眾參與度的理性思考。
邏輯清晰,層次分明,既有高度,又接地氣。
當她講到如何通過特殊的礦物顏料在不同光線角度下呈現色彩變幻,以模擬城市從黎明到黃昏的光影流轉時,一位資深的藝術評論家微微頷首,眼中露出了欣賞的神色。
當她談及預留的“公眾共創”區域,讓市民也能參與藝術構建時,資方代表的坐姿明顯向前傾了些許,顯示出濃厚的興趣。
整個闡述過程,她始終保持著自信從容的姿態,偶爾用手勢強調重點,眼神明亮而專注,仿佛整個人都在發光。
洛青山大師一直沉默地聽著,銳利的目光時而看向幕布,時而落在蘇晚身上,手指無意識地輕叩著桌麵,看不出喜怒。
闡述結束,進入提問環節。評審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有些甚至相當尖銳刁鑽。蘇晚雖然內心緊張,但憑借著對作品的深度理解和充分的準備,均能應對自如,回答得有條不紊,偶爾冒出的機敏與幽默,甚至還緩和了現場過於嚴肅的氣氛。
她沒有注意到,角落裡的顧晏舟,唇角在她巧妙化解一個關於預算的超綱問題時,幾不可見地向上彎了一下。
答辯結束,蘇晚再次鞠躬。
“感謝各位評審,我的闡述完畢。”
她收拾好資料,在評審們或深思或探究的目光中,平靜地走出了會議室。
門在身後合上,隔絕了內外的世界。
她靠在走廊冰涼的牆壁上,這才後知後覺地感覺到腿有些發軟,手心也因為緊張而沁出了薄汗。
但一股巨大的、酣暢淋漓的成就感,隨之湧了上來。無論結果如何,她儘力了,她完整地、毫無保留地展現了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和誠意。
顧晏舟不知何時走到了她身邊,沒有說話,隻是將一瓶擰開了蓋子的礦泉水遞到她麵前。
蘇晚接過,喝了一口,冰涼的水滑過喉嚨,滋潤了她因長時間說話而乾澀的嗓子。她抬起頭,對他露出一個如釋重負又帶著點小得意的笑容,眼睛亮晶晶的:
“我講得怎麼樣?”
顧晏舟低頭看著她,看著她臉上因激動而泛起的紅暈,和那雙比窗外陽光更璀璨的眼眸,深邃的眼底掠過一絲極淡的、卻真實的笑意。
他抬手,極其自然地替她將一縷散落下來的碎發彆到耳後,聲音低沉:
“很好。”
初露鋒芒,銳不可當。
他看到了一個,beyond“顧太太”的,正在冉冉升起的,藝術家蘇晚。
喜歡顧先生,請牽好我的手請大家收藏:()顧先生,請牽好我的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