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嘉德拍賣行秋拍現場。
“現當代藝術與設計遺珍”專場的氣氛,遠不如書畫或珠寶專場那般熱烈沸騰,到場的多是藏家、美術館代表以及部分設計界的業內人士。空氣裡彌漫著一種克製的、帶著學術與商業混合氣息的安靜。
拍賣師站在台上,語調平穩地介紹著每一件拍品。競拍者們或舉牌,或通過電話委托與現場連線,價格在無聲或有聲的角逐中緩慢攀升。
顧晏舟沒有出現在現場。他坐在顧氏集團頂樓的總裁辦公室內,巨大的落地窗外是北京傍晚華燈初上的景色。辦公桌上,隻開了一盞台燈,光線聚焦在那本翻到特定頁的拍賣圖錄上,旁邊放著一部正在通話中的加密衛星電話。
周靖安靜地站在一旁,負責與拍賣行現場的委托席進行溝通。
“下一件拍品,ot189,署名‘sue’的建築概念手稿《共生之城》,起拍價八萬港幣。”拍賣師的聲音通過電話線,清晰地傳到辦公室。
“開始。”顧晏舟對著話筒,聲音平淡無波。
“十萬。”周靖立刻向委托席傳達指令。
現場有人舉牌。
“十二萬。”
“十五萬。”
“二十萬。”
價格穩步上升。參與競價的除了兩個電話委托,還有現場一位戴著眼鏡、似乎是獨立藏家的中年男士,以及一位代表某海外設計博物館的女士。這幅手稿雖然作者佚名,但其獨特的概念和充滿靈氣的表現力,顯然吸引了一些有眼光的買家。
“三十萬。”顧晏舟再次開口,周靖同步報價。
這個價格已經超過了估價的上限,現場出現了短暫的停頓。那位獨立藏家搖了搖頭,放下了號牌。博物館的代表猶豫了一下,似乎在和總部溝通。
“三十萬,第一次。”拍賣師環視全場。
“三十五萬。”另一個電話委托再次加價,聲音經過處理,聽不出男女。
顧晏舟眼神未變,仿佛這個價格隻是數字。“五十萬。”
直接從三十五萬跳到五十萬!這個加價幅度讓現場泛起一陣細微的騷動。人們開始好奇這兩個電話委托背後的買家是誰,為何對一幅佚名手稿如此執著。
代表博物館的女士最終遺憾地放下了號牌,這個價格已經超出了他們的預算。
隻剩下顧晏舟與那個神秘的電話委托在競爭。
“五十五萬。”對方再次跟進,但速度明顯慢了一些。
“八十萬。”顧晏舟沒有任何猶豫,語氣依舊平穩,仿佛隻是在確認一個常規的交易指令。
周靖麵無表情地報出價格,心中卻微微凜然。先生對這幅手稿,是誌在必得。
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八十萬港幣,對於一幅來源不明、作者佚名的早期手稿而言,已經是一個堪稱天價的價格。
“八十萬,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