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點的鐘聲敲響時,顧晏舟剛結束一個跨洋視頻會議。他揉著眉心走出書房,發現主臥的燈光已經調暗,隻留兩盞閱讀燈在床頭投下溫暖的光暈。蘇晚斜靠在軟枕上,膝頭攤開著一本《天工開物》的線裝影印本。
今天輪到你了。她抬頭微笑,指了指床頭櫃上那杯一直溫著的陳皮普洱茶。
這是他們之間雷打不動的約定:無論白天如何忙碌,無論身處世界何處,隻要兩人在一起,睡前半小時必定留給彼此。沒有工作郵件,沒有商務電話,隻有書頁翻動的聲音和思想的交流。
顧晏舟換上睡衣,在她身邊坐下,先飲了口茶。溫熱的茶湯帶著陳皮的清香,瞬間撫平了他眉宇間的疲憊。他拿起自己正在讀的《複雜係統理論》,翻到夾著銀杏書簽的那一頁。
今天讀到個有趣的觀點,他先開口,作者認為創新往往發生在不同學科的交叉地帶。
蘇晚眼睛微亮:就像緙絲工藝遇上智能纖維?
正是。他翻到書中的圖示,看這個創新矩陣,把我們的實驗室模式完美理論化了。
蘇晚若有所思地拿起鉛筆,在便簽上畫了個草圖:如何把這個模型應用到的新係列...
等等,顧晏舟笑著按住她的手,說好不談工作的。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放下鉛筆:該你了。
蘇晚翻開《天工開物》,指著一段關於星圖織造法的記載:這裡描述古人如何通過觀察星辰運行來改進織機節奏。我在想,這種順應自然規律的理念,是不是也能用在投資決策上?
顧晏舟湊近細看泛黃書頁上的插圖,若有所思:觀天象而察時機...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你的市場預測總是比彆人精準。
窗外下起了淅淅瀝瀝的春雨,雨聲襯得室內更加寧靜。兩人就著溫暖的燈光,一個談論著古老工藝中蘊含的智慧,一個分享著現代科學揭示的規律。看似毫不相乾的領域,在他們對話中奇妙地交融。
記得我們剛結婚時嗎?顧晏舟突然說,你讀《紅樓夢》裡的服飾描寫,我讀《國富論》。
蘇晚輕笑:那時你還說,你的經濟學和我的設計學永遠不會有交集。
現在才知道,他握住她的手,最美妙的創新,就發生在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交彙處。
她靠在他肩頭,繼續讀著明代工匠如何通過觀察蟬翼結構改進紗羅工藝。而他聽著聽著,忽然聯想到最近看的一個新材料研發項目。
等等,他輕輕打斷,這個原理或許能解決aura係統遇到的那個麵料彈性問題...
兩人就著這個靈感討論起來,直到蘇晚指向時鐘:半小時到了。
他們相視一笑,默契地合上書本。這個小小的儀式,像是每天為彼此的精神世界打開一扇窗,讓不同的風景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關燈後,顧晏舟在黑暗中輕聲說:知道嗎?這些睡前時光,是我一天中最期待的時刻。
因為終於可以不做顧總和蘇總,蘇晚依偎在他懷裡,隻做兩個交換思想的讀書人。
雨還在下,但臥室裡溫暖如春。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他們用每天半小時的閱讀時光,為彼此構築了一個遠離喧囂的精神棲息地。而無數創新的種子,就在這些安靜的夜晚悄然萌芽,等待著在明天的陽光下生長。
對他們而言,這不僅是生活的儀式感,更是愛情最美的模樣——在靈魂的共鳴中,一起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喜歡顧先生,請牽好我的手請大家收藏:()顧先生,請牽好我的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