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行吧。”邱潔並不想說,她不想讓李雪擔心。
但是累了一天,情緒有點低落。
李雪作為過來人當然懂這些情緒,她怕邱潔被欺負,畢竟都是女人的地方,不容易混。
“出門在外,臉皮要厚,該爭搶就要上,軟弱隻會讓人覺得你好欺負。
什麼都不要往心裡去,有脾氣就發,什麼不好的情緒都會影響你賺錢,口袋裡的錢才最能給自己安全感。”李雪安慰著邱潔。
邱潔低頭想著,也沒說話。
“今天咱們不吃食堂,我帶你去外麵吃,還有幾個老鄉在等我們。”
邱潔聽了又興奮起來,“謝謝雪姐!”
八十年代的廣東,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經濟開始騰飛,大量打工者湧入珠三角的工廠。
人多的地方,就有人做生意,漸漸的一整條街變得熱鬨起來,電子廠裡的人叫它“女人街”。
街上有理發店,服裝店,化妝品店,最多的還是小吃攤。
這條街成了工人們下班後最常光顧的地方,充滿了煙火氣和時代特色,形成了獨特的“廠妹經濟圈”。
李雪拉著邱潔,眼前熱鬨繁榮的景象令邱潔目不暇接。
各種小吃應有儘有,有流動推車,簡易地攤,還有開店的。
種類更是豐富多彩,香噴噴滋滋冒油的烤雞翅,大鐵鍋猛火快炒充滿鍋氣的炒麵炒粉,鋁製飯盒裝的盒飯,當然還少不了的廣東特色白粥配油條,還有女孩子喜歡吃的特色甜品。
邱潔咯咯的笑著:“雪姐我看我以後的錢都要花在這裡了。”
李雪拉著邱潔在人群中穿來穿去,在一家大排檔前停住了腳步。
“走吧,進去吧,就是這裡。”李雪招呼邱潔。
裡麵好幾桌在吃飯,年輕的老板忙的滿頭大汗,既要炒菜,又要做服務員。
“雪兒,這裡!”一個身材壯實的年輕男孩招呼李雪。
李雪笑著揮揮手,拉著邱潔走過去。
桌上有四個女孩一個男孩,大家年齡相仿。
“快來坐下。”一個瓜子臉的姑娘招呼她倆。
“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邱潔,我們一個村裡的,我看著她長大的,跟親妹妹一樣。”李雪拉著邱潔給大家介紹。
“這些都是我們的東北老鄉,這位男同誌叫張健,在隔壁玩具廠,大玲子,小鳳,玉梅,她們在服裝廠,桂枝和我們一個廠的。”李雪又給邱潔介紹大家。
邱潔大大方方的和大家打了招呼:“大家好。”
“你好,你這妹子可真漂亮。”小鳳笑著說。
八十年代廣東有大批量來自各地打工者,“老鄉”是重要的關係網,同一個地方的大家感覺格外親切。
當時最多的還要屬湖南人,四川人和廣西人,當然還有本地的“潮汕幫”。
在外互相取暖,分享資源。
桂枝說:“我們廠還有一個胡小娟還沒來。”
“胡小娟?”邱潔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個人。
“你認識嗎?對了,也是今天和你一起進廠的,我們一個村子的,也是今年我帶出來的。”
“和我一組的,黃經理今天說她的工作做的不好,讓她們後麵的一起加班重新做,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過來。”邱潔如實回答。
“那我們邊吃邊等吧。”
眾人點了點頭,開始熱熱鬨鬨地吃起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