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氣真是好得讓人心情愉悅,陽光明媚但並不炎熱,微風拂麵帶來絲絲涼意。在這樣宜人的天氣裡,老領導的朋友們——陳局、梁總和周總,相約一同去參觀那具有重要曆史意義的24道拐。
二十四道拐所在的公路被命名為“史迪威公路”,以紀念美國將軍約瑟夫?史迪威在對緬甸戰役和築路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二戰時期,美國的援華物資經過滇緬公路到達昆明後,必須經二十四道拐的滇黔線才能送到前線和重慶,它成了中緬印戰區交通大動脈,承擔著國際援華物資的運輸任務。1942年,美國的公路工程部隊1880工兵營進駐貴州晴隆,對二十四道拐進行維修,在當地群眾的配合下,保證了運輸暢通,為中國抗戰勝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資保障,也體現了中美兩國在軍事領域的合作。
抗戰期間,約有45萬噸的武器彈藥、油料等戰略物資從二十四道拐運送到抗戰前方,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它是抗日戰爭大後方唯一的陸路運輸線和國際援華物資的大動脈,也是中美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曆史記錄。
二十四道拐古稱鴉關,位於貴州省晴隆縣城南郊晴隆縣人民政府。它是二戰期間中緬印戰區交通大動脈,被譽為“中國抗戰生命線”晴隆縣人民政府。
二十四道拐始建於1927年,續建於1935年6月,由江蘇阜寧工程師鄒嶽生領隊測設,1936年9月竣工通車。公路從晴隆山山腳的大水溝至鴉關關口,直線距離約350米,垂直高度約250米,在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4公裡,有24道彎,設計精巧,堪稱險峻公路建設史上的傑出典範。
2006年,國務院批準二十四道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並入選“中國十大最美公路”;2015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17年,二十四道拐景區獲批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並被授予“貴州省汽車摩托車運動基地”稱號。
以二十四道拐為背景的電視劇《二十四道拐》的拍攝和播出,以及相關歌曲、微電影等文化作品的創作,向世界展現了二戰期間中國抗戰的曆史和中美合作的故事,提升了中國文化軟實力,促進了中美之間的文化交流和相互認知。
我與同行的縣委辦陳主任交流,通過舉辦展覽、學術研討會等活動,深入挖掘和展示二十四道拐的曆史文化內涵。如可以在美國等地舉辦“二十四道拐與中美抗戰合作”主題展覽,展示當年中美軍民在二十四道拐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曆史照片、文物等,讓更多美國民眾了解這段曆史,增進對中美友好合作曆史的認知和情感認同。利用二十四道拐的曆史資源,開展中美青少年教育合作項目。國等地舉辦一場以“二十四道拐與中美抗戰合作”為主題的大型展覽。這個展覽將會展出大量珍貴的曆史照片、文物以及相關的資料,生動地展現當年中美軍民在二十四道拐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跡。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希望能夠讓更多的美國民眾了解這段被遺忘的曆史,增進他們對中美友好合作曆史的認知和情感認同。
開展一係列針對中美青少年的教育合作項目。其中一個重要的項目就是由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啟動的“飛虎隊友誼學校暨青少年領袖計劃”。這個項目將組織美國學生來到貴州,與當地的學生一起重走晴隆二十四道拐。在這個過程中,兩國的青少年們不僅可以親身體驗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還可以進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動,從而培養他們對中美友好曆史的濃厚興趣,進一步促進兩國年輕一代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友誼。“飛虎隊友誼學校暨青少年領袖計劃”項目,組織美國學生來貴州,同當地學生一起重走晴隆二十四道拐,通過實地感受和交流,培養兩國青少年對中美友好曆史的興趣,促進兩國年輕一代的相互理解和友誼。
將二十四道拐打造成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不僅能夠展示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曆史文化價值,還能吸引更多遊客前來參觀遊覽。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可以加強與美國旅遊機構的合作,共同推出相關的旅遊線路。
這些旅遊線路可以包括二十四道拐的實地參觀、周邊曆史遺跡的遊覽以及與中美共同抗戰曆史相關的文化體驗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遊客們不僅可以親身感受到二十四道拐的險峻和曆史魅力,還能深入了解中美兩國在抗戰時期的合作與友誼。
可以借助媒體的力量來宣傳二十四道拐的曆史意義和當代價值。製作關於二十四道拐的紀錄片、專題報道等,在美國和中國的媒體上播放,讓更多人了解這個地方在中美關係史上的重要地位。這樣的宣傳不僅能夠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還能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促進中美關係的健康發展。
靠著二十四道拐的曆史文化招牌,搞點經貿交流活動。比如說,在晴隆縣弄個和抗戰曆史有關的文化產業博覽會,把美國企業吸引過來,推動中美在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等方麵的合作,用經濟合作來促進文化交流和政治關係的提升。我跟當地的朋友講,現在中美關係能不能通過20道拐搞個啥活動,然後開啟一場破局之旅,破局之旅。
喜歡金山碎光雜集請大家收藏:()金山碎光雜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