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恩施州農科院_金山碎光雜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金山碎光雜集 > 第20章 恩施州農科院

第20章 恩施州農科院(1 / 1)

今天我有幸參觀了恩施州農科院,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原本我對一個地級市的林科院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但實際情況卻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一走進農科院,我就被這裡完善的設施所震撼。無論是實驗室、溫室還是試驗田,都展現出了高度的現代化和專業化。這些先進的設施不僅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反映出農科院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麵的重視和投入。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帶領我們參觀的向院長親自全程作陪,並詳細地為我們介紹了農科院的情況。他對院裡的每一個角落都如數家珍,對科研項目和成果也了如指掌,讓我深切感受到他對農科院的熱愛和對工作的認真負責。

在交談中,我了解到恩施州農科院雖然隻是一個地級市的科研機構,但其實力卻不容小覷。向院長自豪地說,去年是農科院成立的第83個年頭,自1938年創立以來,農科院一直致力於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為當地的農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通過這次參觀,我對恩施州農科院有了全新的認識。這裡不僅有一流的設施和專業的科研團隊,更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底蘊。我相信,在這樣的環境下,農科院一定能夠不斷取得新的科研成果,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發揮更大的作用。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業科學院是國家、省、州重點支持的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實行恩施州農科院、中國南方馬鈴薯研究中心、恩施州硒應用技術與產品開發研究院“三塊牌子一套班子”。為州農業農村局管理的財政撥款的相當縣級事業單位,屬於公益性一類事業單位。

據2018年4月官網資料顯示,農科院共有職工296人,其中在職158人。有正高25人,副高38人,中級35人;國貼專家9人,省突貢專家4人,省貼專家2人;博士2人,碩士28人。

科研基地,建有西河壩、天池山、兩河口、海南島四個科研核心基地和一個獲“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的高新技術示範園,總麵積4600畝。

主要職能,組織開展農業科學應用研究,承擔國家、省、州重大農業科研任務,解決農業生產關鍵技術問題。

進行農業技術開發,創辦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開展農業科技信息、戰略研究,參與農業科技決策,提供信息谘詢服務。

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合作研究和技術貿易活動。

組織開展硒產業基礎性技術應用研究,協同創新,承擔重大硒科研任務,製定硒產品標準等。

科研成果。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共育成農作物新品種83個,獲科技成果獎181項,其中國家級10項,省部級66項,選育的新品種、推廣的新技術、新工藝轉化率在90以上,科研成果應用創社會效益260億元以上。

科研項目承擔情況。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係中承擔“一崗六站”,即馬鈴薯草害崗位,玉米、茶葉、水稻、馬鈴薯、甘薯、蜂恩施綜合試驗站;在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中承擔硒產品、薯類、玉米和水稻創新團隊工作任務;還承擔有陳煥春院士工作站、湖北省富硒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多個省級平台任務。

這裡提到了兩個特點,一個是馬鈴薯,另一個是玉米。我們此次前來的主要目的是商討泡桐的擴大繁育問題,但在交談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對這方麵的研究相當深入。不僅如此,他們還打算將目光投向普通的樹葉。那麼,他們準備用這些樹葉來做什麼呢?原來,他們計劃將這些樹葉加工成飼料。至於具體是樹乾裡的樹皮,還是樹花之類的其他部分,目前還不得而知。

有兩個院子,我們首先參觀的是第一個院子,那裡有一座新建的大樓,它的名字叫做新農業中心農業科技園。我們的目的地是快繁基地,這個基地的設施非常完善,給人一種現代化、高效的感覺。

接著,我們來到了第二個院子,這裡是他們的老基地,名叫紅廟。在這裡,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提升科研人員能力的重要性。這裡的技術非常強大,讓人驚歎不已。然而,與新基地相比,這裡的設備就顯得有些簡陋了,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小作坊。

不過,這個小作坊卻有著不小的產業規模。他們不僅進行植物提取,還生產精油等產品。雖然規模不大,但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在紅廟老院區,我們的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一個極其大膽的念頭。這個想法如同一道閃電劃破夜空,瞬間照亮了我們的思維。

我們想象著將這片古老的園區打造成一個集泡桐綜合利用、展示以及林下經濟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小型生態產業園區,成為廣東新桐集團的一顆璀璨明珠。

在這個園區裡,泡桐將不再僅僅是一種普通的樹木,而是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和價值。它們將被巧妙地利用起來,通過各種創新的方式,實現其在多個領域的應用和展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同時,林下經濟也將在這裡蓬勃發展。各種特色的林下作物和養殖項目將與泡桐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係統。

這個小型生態產業園區不僅是一個生產和展示的場所,更是一個能夠吸引人們前來參觀、學習和體驗的地方。人們可以在這裡親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態產業的活力,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廣東新桐集團自主培育“新桐1號”速生品種1年生胸徑達1518),獲植物新品種權;擁有造林、管護、加工全資質,製定全國團體種植技術規程;對接家電、家具等下遊企業,具備產業鏈整合經驗。

國家將泡桐作為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雙重抓手,在退耕還林、鄉村振興中給予苗木補貼、土地流轉優惠等政策支持,且泡桐木在高端家電、樂器製造等領域需求旺盛,僅風扇葉片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增速超6.5。恩施州正推進生物醫藥產業規劃,明確支持林下中藥材種植,為合作提供政策窗口期。

恩施州農科院,科研積澱:擁有4600畝科研基地,在作物育種、生態循環模式如“茶柿菌”)有成熟經驗;熟悉恩施林地特性,可對接本地林權資源與農戶基礎;承擔省級創新團隊任務,具備標準製定與技術轉化能力。

短期12年):建成1000畝“速生泡桐+林下經濟”示範基地,攻克泡桐叢枝病防治、林下作物適配等關鍵技術,形成3項核心專利。

中期35年):推廣標準化基地1萬畝,建成泡桐木初加工中心聚焦家電配件、板材),實現“一畝林、三產收”木材+林下作物+生態效益)。

長期:打造“品種選育基地種植精深加工品牌銷售”全產業鏈,成為南方泡桐產業與林下經濟融合發展標杆,助力恩施鄉村振興與“雙碳”目標。

泡桐種質創新與標準化種植

良種聯合培育,依托新桐集團“新桐1號”基因優勢與農科院育種技術,定向培育耐陰抗逆型泡桐品種,解決冠大乾低、病害頻發等問題,適配恩施丘陵山地環境。建立種質資源庫,開展“精準設計育種”,縮短成材周期至5年以內。

標準化基地建設,選址鹹豐縣、巴東縣等林地集中區域,采用“企業+農科院+合作社”模式,整合退耕還林地塊與集體林地,享受每畝數百元造林補貼。

推行新桐集團《豐產林基地建設技術規程》,配套農科院土壤改良、生態管護技術,建立“林下物聯網監測+無人機管護”智慧體係。

泡桐綜合利用高值化開發

初級加工產能落地,在恩施共建泡桐木預處理中心,重點開發家電輕量化部件如風扇葉片),采用真空乾燥、納米塗層等工藝提升耐候性,對接廣東家電產業集群。

同步生產樂器基材、裝飾板材,利用農科院檢測平台製定《恩施泡桐木質量分級標準》。

副產品循環利用,聯合研發泡桐葉飼料添加劑、樹皮藥用提取技術,依托農科院硒應用研究優勢,開發富硒泡桐葉保健品,延伸價值鏈。

林下經濟立體複合經營

特色作物套種模式

推廣“泡桐+道地藥材”核心模式:在13年生泡桐林套種黃精、白及等耐陰品種,利用農科院天麻菌棒替代技術降低木材消耗。

配套“泡桐+食用菌”循環模式:借鑒“茶菌”經驗,在林下培育紅鬆茸,菌渣還田改良土壤。

生態與經濟協同

打造“林業碳彙+研學旅遊”場景:結合農科院高新技術示範園資源,開發泡桐林碳彙交易項目,建設林下種植體驗基地。

我曾經聽到某領導說過這樣一句話:“高手在民間。”這句話讓我深有感觸。確實,在我們的社會中,有很多隱藏在民間的高手,他們可能沒有顯赫的學曆背景,也沒有在大公司或知名機構工作,但他們卻擁有著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然而,我認為這些高手並不僅僅局限於民間,他們更多地存在於市和縣一級的科研單位中。這些科研單位雖然規模相對較小,但卻彙聚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和科研資源。在這些地方,許多科研人員默默地耕耘著,他們致力於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推動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

與大城市的科研機構相比,市和縣一級的科研單位可能沒有那麼多的資金和資源,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研究熱情和創造力。相反,他們往往更加貼近實際需求,能夠更快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而且,由於規模較小,這些科研單位的工作環境相對較為寬鬆,科研人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也更加緊密,這有利於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精神。

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和重視市和縣一級的科研單位,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鼓勵。隻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高手在這些地方施展才華,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喜歡金山碎光雜集請大家收藏:()金山碎光雜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拳皇召喚係統 烈焰火玫瑰和偽裝小狼狗 破爛戰神 修仙:從肝熟練度開始證道長生 掌控本源雷靈根,無敵才剛剛開始 玄幻:築基?不,是詭蟲在開飯 破封修凡錄 煙火人家,廢徒老公逆襲記 HP白眼給你頂級魔藥天賦 重生秦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