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山腦子裡嗡嗡響,剛才的羞憤被這巨大的衝擊攪得七零八落,隻剩下滿心的不真實和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他瞅著前頭兄弟那挺直的背影,心裡頭一次覺著,自己好像……真有點看不透這個從小一起光腚下河摸魚的兄弟了。
中藥房在百貨大樓斜對麵,門臉不大,一股子濃鬱苦澀的藥香老遠就飄了過來。
黑漆木頭的櫃台油亮亮的,後頭一麵牆全是密密麻麻的小抽屜,貼著“當歸”“黃芪”“熟地”的白紙條。
一個戴著老花鏡、頭發花白的老藥工正拿著小銅秤,眯著眼仔細稱量。
張衛國把秦大夫開的方子遞過去。
老藥工推了推眼鏡,慢條斯文地念道:“當歸三錢,熟地五錢,山萸肉四錢,菟絲子四錢,巴戟天三錢,肉桂後下)一錢半……”
他念完了,抬眼看看張衛國,又瞟了一眼旁邊抱著營養品、耷拉著腦袋的張鐵山,沒多問,隻是指了指方子末尾叮囑道。
“這肉桂,回家煎藥快出鍋前五分鐘再放進去,彆久煎,跑了藥性。記住了?”
“記住了,老師傅。”張衛國點頭。
老藥工這才轉身,手腳麻利地拉開那些小抽屜。
抽屜拉開發出“嘩啦”的輕響。
他用小銅秤稱量,又用那種印著八卦圖或“福”字的黃草紙分包捆好。
動作流暢,帶著一種歲月沉澱的韻律。
很快,七八包鼓鼓囊囊的藥包摞在了櫃台上。
“承惠,兩塊八毛七,半斤糧票。”老藥工報了數。
這次張衛國沒再掏綠本本,老老實實數出錢票付了賬。
張鐵山默默把藥包也攬進自己懷裡抱著,那沉甸甸的藥味混著麥乳精的甜香,直往他鼻子裡鑽,心裡頭那股邪火又有點往上拱。
“走,去趟郵局。”張衛國沒看他臉色,抬腳又走。
白城縣的郵局是棟老毛子留下的紅磚二層樓。
大廳裡人來人往,貼著綠色牆圍子的牆上掛著巨大的“人民郵電”宣傳畫。
靠牆一溜兒深綠色的鐵皮櫃台,幾個穿著墨綠色製服的工作人員在裡頭忙碌。
寄包裹的、發電報的、彙款的,隊伍排得老長,空氣裡彌漫著油墨、漿糊和塵土混合的味道。
張鐵山抱著東西,找了個人少的角落蹲下,悶頭盯著水泥地上一道裂縫。
張衛國徑直走到賣信紙信封的櫃台,花一分錢買了兩張印著紅框的信紙和一個牛皮紙信封,又借了支公用蘸水鋼筆。
他走到靠窗供人寫信的長條木桌旁,把東西放下,擰開墨水瓶蓋。
墨水是藍黑色的,有點發稠。
他捏著那支冰涼的蘸水筆,筆尖在粗糙的信紙上頓了頓。
窗外是灰撲撲的街道和光禿禿的楊樹枝杈。他吸了口氣,筆尖落下:
“爺爺:見字如麵。家裡都好,開春雪化得利索,地裡墒情不錯,剛播完種。新房子起了半人多高,磚牆結實。”
寫到這裡,他筆尖停住,一滴濃黑的墨水滴在“喜”字旁邊,慢慢洇開一小團。
他抬眼,看向角落裡蜷成一團的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