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九點,戛納電影宮二樓的媒體中心早已座無虛席。
這裡即將舉行一場《風聲》的媒體見麵會,這是官方為熱門影片專門組織的活動。
昨天一位中途離場的日本影迷對《風聲》的評價被媒體爆出,引起了廣泛討論,也讓《風聲》熱度猛增。
此刻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媒體記者已經擠滿了媒體中心,攝像機、相機、錄音設備密密麻麻地對準主席台。
當陸羽帶領範兵兵、周訊、張涵予、黃小明步入會場時,現場閃光燈瞬間連成一片。
幸虧陸羽戴著墨鏡,不然肯定會被閃的睜不開眼。
主持人介紹道:“讓我們歡迎《風聲》劇組的主創成員,媒體見麵會現在開始。”
第一個被點名獲得提問權的是《好萊塢報道》的大波女記者,她表現的很興奮。
“陸羽導演,我是您的粉絲,我非常喜歡《風聲》。”
女記者的眼神太灼熱了,陸羽感覺她想吃了自己。
但眾目睽睽,他隻能微笑著說了句“謝謝。”
“影片中對曆史背景的處理非常獨特,您是如何在懸疑敘事與曆史真實性之間找到平衡的?”
陸羽從容應答:“曆史是背景,人性是核心。”
“我們追求的不是簡單的曆史還原,而是在特定環境下對人性的探索。”
隨後幾個問題都圍繞著影片的藝術特色和表演展開。
範冰冰談到李寧玉這個角色時表示:“她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英雄,而是在極端環境下保持良知的知識分子代表。”
周迅則這樣理解顧曉夢:“她的犧牲不是出於政治信仰,而是對生命價值的終極扞衛。”
主持人一開始點名的都是一些權威媒體和華夏記者,所以會場氣氛顯得比較熱烈和友好,但這種友好氛圍並未持續多久。
很快《費加羅報》的一位記者便提出了尖銳的問題。
“陸羽導演,《風聲》中出現了許多日本特工機關殘酷審訊的場景,這是否是真實的,是否存在對日本軍隊的刻意抹黑?”
會場頓時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陸羽身上。
陸羽早有準備,他神色不變,平靜地回答:“首先我要說明一點,我拍的電影不是曆史傳記,它是我根據曆史現實創作出來的作品。”
“但我更要強調的是,我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卻真實的反映了曆史,日本特務機關的暴行我在電影裡隻展現了冰山一角。”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華夏死亡了2100餘萬軍民,2100萬!”
“這位記者,我請問你的國家有多少人,你能想象你的國家在8年內死去2100萬人嗎?”
“如果你稍微了解過那段曆史,就不會提出如此可笑的問題。”
英國《衛報》的記者接著發難:“影片中對於那個時代的描述顯得過於陰暗,陸導您是想通過這部電影傳遞反日情緒嗎?”
問題一出,現場響起一陣竊竊私語,陸羽等人的表情都變得嚴肅起來。
陸羽微微前傾身體,語氣堅定而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