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賓館的大會落幕,但新一屆華夏電影家協會領導班子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會議結束後,新當選的主席團成員,包括主席李前寬,電影局局長童剛,秘書長潘虹,副主席名振江,陳凱哥,成龍、陸羽、李雪健、張會軍、奚美娟、康健民等人,又舉行了一次小型工作會議。
包廂內,氣氛比大會堂裡要輕鬆些許,但依舊帶著官場特有的嚴謹。
圓桌上擺放著清茶和簡單的果盤,煙霧在幾位老煙槍的指間繚繞。
陸羽坐在靠後的位置,前麵是主席李前寬,國家電影局局長童剛,秘書長潘虹等人。
陳凱歌也坐在前列,自顧自地喝著茶,與陸羽依舊沒有任何眼神交流。
李前寬作為新任主席,率先開口,定了調子。
“各位,大會勝利閉幕,我們新一屆的班子也算正式搭起來了。”
“我們肩上的擔子不輕啊,接下來幾年,華夏電影麵臨關鍵的轉型和發展期。”
“我們影協要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團結廣大電影工作者,多出精品,推動產業升級。”
“今天就是先碰個頭,大家都談談,對接下來工作的想法,暢所欲言。”
幾位資深副主席先後發言,內容多圍繞主旋律創作、行業自律、理論評論建設、扶持青年導演等常規議題,雖然重要,但多少有些老生常談。
輪到陸羽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過來,想看看這位最年輕的副主席,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陸羽放下茶杯,聲音清晰而沉穩:“感謝各位前輩,各位同仁的信任。”
“作為新人,我想說說具體問題,就是我們的金雞百花獎。”
他這話一出,在座不少人都微微正了正身子。
金雞百花獎作為華夏大陸最權威、曆史最悠久的專業電影獎項,近年來確實爭議不斷。
陸羽絲毫不避諱的說道:“我認為,金雞百花獎目前主要存在幾個問題。”
“第一,‘雙獎合一’的模式導致定位模糊。”
“金雞獎是專家獎,百花獎是觀眾獎,兩者評審標準、受眾完全不同,硬綁在一起,結果很可能是專家不滿意,觀眾也不買賬,削弱了各自的權威性。”
“第二,評獎機製和透明度。‘乾部獎’、‘人情獎’的議論一直存在,雖然未必全部屬實,但反映了公眾對評獎過程不透明的質疑。”
“評委庫如何構成?投票過程能否更公開?這些都需要改進。”
“第三,獎項設置和時效性。獎項設置有時未能緊跟電影發展的多元化趨勢,且評選周期長,與電影上映的熱度期嚴重脫節,導致關注度下降。”
“第四,宣傳和影響力。對比海峽對岸的金馬獎,我們在國際視野、媒體宣傳、尤其是對年輕觀眾的吸引力上,已經明顯落後。”
“長此以往,我們自家最權威的獎項,含金量和知名度可能會被越拉越遠。”
陸羽的發言直指核心,毫不留情麵。
他最後總結道:“所以我建議,理事會能否成立一個專門的研討小組,深入研究金雞百花獎的改革方案?”
“這不僅是關乎一個獎項的聲譽,更是關乎華夏電影整體形象和凝聚力的大事。”
陸羽的話音落下,包廂內出現了短暫的寂靜。
李雪健環顧一周,見沒人發言,便首先開口道:“陸羽提出的問題,確實存在,也很尖銳。”
“金雞百花獎的改革,這些年也斷斷續續有人提,但牽涉麵廣,阻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