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煙火氣尚未完全散去,陸羽已經馬不停蹄的忙活起來。
未出正月,《建國大業》便已經正式進入拍攝階段。
韓三坪坐鎮燕京,統籌全局。
黃建新和陸羽則如同他的左膀右臂,各自帶領著一組人馬,分彆前往天津和南京進行拍攝。
《建國大業》是部絕對的群像大戲,巨星雲集。
參演的都是來自兩岸三地、涵蓋老中青三代的頂尖演員。
這部戲也成了陸羽展現導演功力,積聚業內聲望的絕好舞台。
與陸羽合作的,無論是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還是如日中天的實力派,亦或是初出茅廬的新銳。
在陸羽的劇組裡,都能感受到他與年齡截然不同的氣質和導演實力。
他對曆史細節要求嚴苛,一個道具的擺放,一句台詞的語氣,都力求符合時代背景與人物心境。
他善於用精準的鏡頭語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說戲方式,引導演員進入狀態,挖掘出角色更深層次的內涵。
一場拍攝建國前夕民主人士座談的重頭戲,角色眾多,台詞密集,調度複雜。
但陸羽指揮若定,各部門配合無間。
原本預計需要兩天才能拍完的戲份,僅僅用了不到一天時間,陸羽就高效高質地完成了。
休息間隙,唐國強端著保溫杯走到陸羽身邊,由衷讚歎:“小陸導演,了不得啊。”
“這調度能力,這效率,我合作過的許多老家夥們都要自愧不如啊。”
其他演員也紛紛點頭附和。
許多演員以前隻是敬重陸羽戛納大導演和影視圈龍頭老板的身份,合作之後則被他的個人能力所折服。
這些讚譽,通過口口相傳,進一步鞏固了陸羽在業內的口碑。
這不到兩個月的拍攝,讓陸羽真正融入了華夏電影最核心的圈子。
並結識了許多名氣不顯,但能量極大的老一輩藝術家。
三月的燕京,春意萌動。
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內,第十九屆“華夏十大傑出青年”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陸羽身著正裝,胸佩紅花,與其他九位來自科技、教育、體育、農業等各領域的傑出代表一起,接受了這份沉甸甸的榮譽。
聚光燈下,他接過獎杯和證書,麵對台下和鏡頭前的全國觀眾,發表了簡短而得體的獲獎感言。
陸羽感謝了時代的機遇,國家的培養,以及所有支持他的人和團隊。
並將榮譽歸功於華夏電影產業的蓬勃發展,和廣大群眾的支持。
承諾將繼續努力,用作品講好華夏故事,傳遞時代強音。
“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的稱號,是又一層極其耀眼的金色光環。
這不僅僅是對他個人成就的肯定,更是來自官方的、最高級彆的背書。
這意味著他的影響力突破了娛樂圈,進入了更廣闊的社會層麵,被視為當代青年奮發有為的楷模。
這份榮譽,極大地提升了他的公眾形象和社會地位,使得他在今後的許多事務中,擁有了更強的公信力和話語權。
因為分三組拍攝,《建國大業》進度很快,三月中旬便已順利殺青。
陸羽這次隻負責拍攝,剪輯權不在他手裡,所以拍完後就沒他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