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明的“躺平”哲學與張為民的“逆淘汰”悲劇,如同鏡子的兩麵,共同映照出清州市官場生態的深層病灶。而支撐這種扭曲生態、使其得以維係和繁衍的,是一種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圈子文化”。隨著劉明維、張克勤等核心人物的崩潰性交代,以及專案組對清州政商關係網絡的深度梳理,一個以“清州幫”為隱性標簽的利益共同體浮出水麵,其運作邏輯和巨大危害令人觸目驚心。
張克勤在爭取立功的過程中,為了減輕罪責,開始係統性地梳理他所知的、圍繞在劉明維周圍的核心人脈網絡。他不僅交代了公安係統內部的“自己人”,更將觸角延伸到了政府其他部門、國有企業乃至一些重要的私營企業主。
“在清州,想辦成事,光走明麵上的程序不行,得進‘圈子’。”張克勤在審訊室裡,用一種混合著炫耀和悔恨的語氣描述著,“這個圈子,核心是劉市長,往外是魏副省長,最上麵……是‘言侯爺’的影子。進了這個圈子,就是‘自己人’。”
他拿起筆,在紙上畫起了關係圖,雖然字跡潦草,但脈絡清晰:
·核心圈“自己人”):主要包括劉明維、張克勤、周斌財政)、吳天寶國土)、以及公安局內部幾個關鍵支隊負責人、市政府辦公室一名副主任。這個圈子的人聯係最為緊密,利益捆綁最深,共同策劃和分肥,是腐敗網絡的中樞。
·緊密層“可靠力量”):包括規劃、建設、交通、公共資源交易等關鍵部門的一些副職或實權科長如孫曉明之流),部分區縣主要領導,以及長路集團的胡三強及其核心高管。他們或主動投靠,或被拉攏腐蝕,在具體事務上提供便利,並按“貢獻”分得一杯羹。
·外圍層“關照對象”):範圍更廣,包括一些需要尋求政策傾斜或項目支持的國企負責人、民營企業家,以及一些希望通過“搭天線”獲得提拔重用的乾部。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向核心圈和緊密層“進貢”,以換取庇護或機會。
·庇護層“上麵有人”):主要指魏長明副省長,以及那位隱於幕後的“言侯爺”。他們為這個圈子在更高層麵提供政治庇護和資源傾斜,是圈子能夠肆無忌憚的關鍵保障。
“怎麼進入這個圈子?”審訊人員追問。
“多種多樣。”張克勤解釋道,“有的是老同學、老同事、老部下,天然的關係紐帶;有的是經‘可靠’的中間人引薦,層層考驗;更多的是……通過‘投名狀’。”
他所謂的“投名狀”,形式多樣:
·金錢開路:這是最直接的方式,數額足夠大,並且通過“安全”的渠道支付。
·利益捆綁:拉入夥參與某個項目,共同獲利,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麵。
·資源共享:提供稀缺的信息、項目機會,或者幫助解決棘手的難題。
·納上投名:參與甚至主導一些違規違紀的操作,留下無法洗脫的把柄。
一旦進入圈子,便形成了一種超越組織紀律和法律法規的“潛規則”和“內部忠誠”:
·信息共享:重要的政策動向、人事安排、項目信息在圈內提前流通。
·利益均沾:大的項目、好的位置,優先在圈內分配。
·互相庇護:圈內人出了問題,其他人會利用職權想辦法“擺平”或“捂蓋子”。
·一致對外:對於圈子外的乾部,特彆是像張為民那樣不聽話的,則進行排擠、打壓。
周斌和吳天寶的供述,也從不同側麵印證了這種圈子文化的存在。周斌提到,財政局內部幾個關鍵崗位,必須是“信得過”的人;吳天寶則描述了在土地審批中,如何識彆哪些是“領導打過招呼”需要特殊關照的項目。
這種畸形的“圈子文化”,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後果:
1.組織空轉,製度虛設:正常的組織程序和規章製度在“圈子”麵前形同虛設。決策不看規定看關係,辦事不依章程依暗示。黨的組織原則被嚴重破壞。
2.人才逆淘汰:能力、品行不再是晉升的主要標準,是否“圈內人”、是否“聽話”成了關鍵。張為民式的乾部被邊緣化,孫曉明式的乾部大行其道。
3.資源壟斷,市場扭曲:優質的政策資源、項目資源、金融資源被圈子壟斷,嚴重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扼殺了經濟活力。
4.腐敗窩案化:腐敗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抱團取暖,形成利益共同體,查處難度更大,危害也更深遠。
5.政治生態惡化:忠誠於“圈子”取代了忠誠於黨和人民,江湖義氣取代了黨性原則,清州市的政治生態遭到嚴重汙染。
“這個‘清州幫’,就是寄生在黨和國家肌體上的毒瘤!”韓博在聽取彙報後,語氣沉重而憤怒,“它用所謂的‘圈子’利益,取代了黨和人民的利益;用江湖規矩,取代了黨紀國法!不徹底鏟除這種圈子文化,清州就永無寧日!”
李正峰指著張克勤畫的那張關係圖:“這張圖,就是我們的作戰地圖。不僅要打掉核心,還要肅清緊密層和外圍層,更要鏟除滋生這種圈子文化的土壤!要把被他們破壞的規矩立起來,把被他們扭曲的風氣扭過來!”
專案組隨即采取行動:
·根據張克勤、周斌、吳天寶等人提供的名單,對“圈子”內的其他成員進行梳理和排查,符合條件的立即采取措施。
·將“圈子文化”的表現形式、運作模式和巨大危害,作為“909”案件的一個重要特征,寫入案情報告,為後續全省範圍內的警示教育和政治生態修複提供鏡鑒。
·加強專案組自身的隊伍建設,嚴肅工作紀律,堅決杜絕任何形式的“小圈子”現象,確保調查工作的獨立性和公正性。
“圈子文化”的曝光,標誌著專案組對清州問題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深度。這不再僅僅是懲處個彆貪官,更是一場反對政治特權、破除關係網的鬥爭,是一場旨在重建山清水秀政治生態的攻堅戰。前方的道路依然複雜,但方向已然明確:必須用陽光和紀律,徹底驅散“圈子”的陰霾。
喜歡官場破局請大家收藏:()官場破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