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調查與辯論的硝煙散去,最後審判進入了最核心也最考驗司法智慧與勇氣的階段——合議庭評議與量刑。當公訴人義正辭嚴地請求對魏長明等主要被告人“予以最嚴厲的懲處”的聲音仍在審判庭內回蕩時,另一場看不見的激烈博弈,已在合議庭的評議室內,以及公訴人與辯護人之間,圍繞每一個被告人的最終命運——量刑,展開了更為微妙而複雜的之爭。
這場之爭,並非簡單的“重判”與“輕判”之爭,而是在法律框架內,對犯罪事實、情節、後果、被告人主觀惡性、悔罪表現、社會影響等無數因素進行精細權衡的過程,直接關係到刑罰的公正性與威懾力。
核心焦點:魏長明的生死之辯
整個量刑之爭的焦點,毫無懸念地集中在魏長明身上。其受賄金額特彆巨大累計數億元)、犯罪情節特彆嚴重長期、多次、涉及多領域、造成巨額國有資產流失)、社會影響特彆惡劣位高權重,嚴重破壞一省政治生態)、且在其主導下形成了龐大的腐敗網絡。公訴方堅持認為,其罪行“擢發難數”,論罪當處極刑死刑),方能體現刑罰的相適應性和對腐敗犯罪的極大震懾。
然而,魏長明的辯護律師團隊則拚儘全力,為其爭取一線生機,提出了數條請求依法從寬處理的理由,展開了激烈的量刑辯護:
1.“坦白”與“立功”情節:辯護人強調,魏長明在偵查後期,尤其是在心理防線崩潰後,能夠“全麵、徹底”地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實,並“積極”揭發他人的犯罪行為如指證了那個“高層圈子”的部分成員),對查清全案起到了“重要作用”,應依法認定為“坦白”和“立功”,予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2.“退贓”表現:辯護人指出,魏長明及其家屬在案發後,“積極配合”境外追贓工作,其家族境外資產大部分已被追回,“最大限度地”挽回了國家損失,這表明其有悔罪的實際行動。
3.“認罪態度”的轉變:辯護人承認魏長明初期確有抵抗,但後期確有悔改,當庭亦承認主要犯罪事實,態度轉變應予考慮。
4.“年邁”與“健康狀況”:辯護人提請法庭注意魏長明年事已高,且羈押期間健康狀況出現一些問題,雖不構成免罰理由,但可作為人道主義考量因素。
5.“曆史貢獻”與“政治影響”:辯護人甚至隱晦地提出,魏長明早年也曾有工作業績,且案件涉及麵廣,社會關注度高,量刑需考慮“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
公訴方對此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反駁:
·針對“坦白”和“立功”,公訴人指出,魏長明是在證據確鑿、無法抵賴的情況下才被迫交代,並非主動投案,其交代問題是為了爭取寬大,動機不純;其“揭發”他人,部分屬於攀咬,查實有限,且其作為腐敗網絡核心,交代同案犯是其義務,不應過分誇大其“立功”表現。
·針對“退贓”,公訴人強調,退贓是犯罪分子的法定義務,且大部分贓款係辦案機關依法追繳,並非其主動、及時退還,不能成為顯著從輕的理由。
·公訴人嚴正指出,魏長明犯罪時間跨度長,主觀惡性深,在後期仍一度負隅頑抗,其所謂的“悔罪”並不徹底,其罪行對國家和社會造成的危害是任何“貢獻”都無法彌補的,年齡和健康狀況更不能成為豁免嚴重罪行的借口。
其他關鍵被告人的量刑平衡
圍繞劉明坤、王某前領導親屬)、朱富財、胡三強等人的量刑,同樣存在激烈爭論。
·劉明坤:作為關鍵執行者,罪責深重,但其認罪態度較好,且部分退贓,辯護人請求考慮其並非最高決策者,給予其改過自新的機會。公訴方則認為其主動索賄、情節惡劣,應依法嚴懲。
·王某:涉及曆史舊案和境外資產轉移,但其有重大立功表現交出關鍵賬冊),辯護人請求大幅減輕處罰。公訴方認可其立功,但強調其家族腐敗行為持續時間長、危害大,功是功,過是過,需綜合權衡。
·朱富財、胡三強:黑社會性質組織頭目,罪行累累,民憤極大。辯護主要在區分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具體作用、是否具備某些法定從輕情節如某些次要罪行是否構成自首)上進行。公訴方堅持應對其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行賄罪等主要罪行予以頂格懲處。
合議庭的艱難抉擇
評議室內,審判長與合議庭成員麵臨著巨大的壓力。他們需要:
·精確認定犯罪事實和情節:對每一筆受賄金額、每一次濫用職權行為、造成的每一分損失進行精準認定。
·嚴格適用法律條款:根據《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準確找到與各被告人罪行對應的量刑區間。
·綜合考量量刑情節:仔細甄彆“坦白”、“立功”、“退贓”、“認罪態度”等情節的真實性、主動性和價值,確定其對最終刑罰的影響幅度。
·平衡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既要讓刑罰的嚴厲性與罪行的嚴重性相匹配,實現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的目的,又要確保判決經得起法律和曆史的檢驗,有利於社會的修複與穩定。
他們反複查閱卷宗,比對證據,爭論法律適用,對每一個被告人的量刑建議進行反複推敲。尤其是對魏長明是否適用死刑包括死緩),成為了評議中最核心、最艱難的議題。這不僅僅是一個法律問題,更是一個關乎司法導向、人權保障和社會價值的重大抉擇。
法庭外的走廊裡,公訴人與辯護人偶爾相遇,氣氛凝重,彼此都知道,最終的量刑結果,將取決於合議庭對這無數因素如何權衡。趙曉穎團隊通過有限的渠道關注著進展,他們明白,這量刑之爭的結果,將最終定義這場反腐風暴的力度和深度。
“現在,是真正考驗司法智慧和勇氣的時候了。”趙曉穎對團隊成員說道,“我們相信法律,相信法庭會做出最公正的判決。”
這場關乎生殺予奪的量刑之爭,其最終結果,將很快隨著法槌的再次敲響,而揭曉於世。它不僅將決定魏長明等人的個人命運,更將向全社會宣告,法律的尺度究竟如何衡量這等滔天的罪惡。
喜歡官場破局請大家收藏:()官場破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