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清晨。
東海某島,代號“斷龍灘”。
海風裹挾著鹹腥氣,掠過臨時搭建的白色帳篷群。林風站在最高處的觀測台上,手裡拿著一份剛打印出的海域基礎數據表:水深平均45米,水溫18℃,鹽度35‰,洋流流速0.8米/秒——典型的大陸架邊緣海域特征。但他知道,這片看似普通的海域之下,藏著足以顛覆認知的秘密。
“林隊,老鄭在沉積物采樣點有發現!”對講機裡傳來小唐的聲音,帶著一絲興奮。
林風快步走下觀測台,穿過忙碌的隊員,來到島西南側的海灘。老鄭正蹲在一堆剛從海底打撈上來的沉積物旁,戴著放大鏡,小心翼翼地用毛刷清理著一塊巴掌大的陶片。陶片呈青灰色,表麵有明顯的輪製痕跡,邊緣殘留著半個模糊的雲雷紋。
“是漢代的。”老鄭頭也不抬,語氣肯定,“胎土成分、紋飾風格,都和夜郎墓出土的陶俑一致。更重要的是,這陶片上有一層薄薄的青綠色結殼——和夜郎水神玉周圍發現的菌群腐蝕痕跡完全相同。”
小唐遞過來一個密封水樣瓶,瓶中液體清澈,但瓶壁上附著一層極淡的青綠色薄膜。“這是今早六點在暗礁區采集的表層水樣,”她解釋道,“初步檢測發現低活性青綠色球菌,濃度雖低,但活性穩定,不像自然水體中的偶然汙染物。”
“漁民怎麼說?”林風問。
“我們走訪了附近三個漁村,”小唐翻開筆記本,“有七位漁民提到,近三個月來,‘斷龍灘’海域頻繁出現‘綠光海麵’——尤其是在滿月前後,海麵會泛出幽幽綠光,持續約半小時後消失。還有人說,他們的漁網在該區域被不明物體割斷,切口平整,像是被某種鋒利的金屬或……牙齒咬斷的。”
“割網怪影……”林風喃喃自語,腦海中閃過夜郎墓裡那些被菌群寄生的屍骨。他抬頭望向遠處的海麵,海天相接處,一道若隱若現的暗礁帶如巨蟒般臥在水中,正是聲呐圖上標注的“異常區域”。
“林隊,裝備都準備好了!”小馬跑過來,手裡拿著一個平板電腦,屏幕上顯示著“微生物隔離艙”和“齒輪模擬器”的狀態指示燈,全部呈綠色,“李浩博士親自押送過來的,隔離艙已完成耐壓測試,模擬器頻率校準完畢,隨時可以下水。”
阿水站在人群邊緣,靠在一棵椰子樹上,手裡把玩著那枚修複後的銅鈴。鈴身水文在晨光下泛著暗紅,他時不時抬頭望向暗礁區,眼神複雜——既有對未知的警惕,又似乎藏著某種難以言說的期待。
“阿水,”林風走過去,“今天下水,需要你全程配合。你的銅鈴對菌群有抑製作用,可能是我們的重要防線。”
阿水點點頭,收起銅鈴,從帆布包裡掏出《水族古事記》,翻到其中一頁,指著一段水文:“這裡寫著‘斷龍灘下,水神之門,蛟骨為鑰,血啟其靈’。看來,要打開入口,光有骨符還不夠,可能還需要……血。”
林風心中一凜。他想起夜郎墓裡那些被用作祭品的屍骨,漢朝人似乎對“血祭”有著特殊的執念。
“先按計劃進行。”林風最終決定,“老鄭、小馬、小唐跟我下水,阿水在船上負責通訊和水文解讀。記住,一旦發現異常,立刻上浮,安全第一。”
上午九點,“探源號”科考船駛離臨時基地,向暗礁區進發。甲板上,老鄭操作著聲波透視儀,屏幕上實時顯示著海底地形——暗礁區下方,一個巨大的、不規則的中空結構清晰可見,入口處的凹陷,與複刻的蛟骨符形狀嚴絲合縫。
“準備下水。”林風穿上潛水服,腰間彆著青銅錨齒,手裡握著骨符。阿水站在船舷邊,將銅鈴塞到他手裡:“拿著,關鍵時刻,它或許能救你一命。”
林風接過銅鈴,指尖傳來冰涼的觸感,鈴身水文似乎微微發燙。
他深吸一口氣,縱身躍入東海。
海水冰冷刺骨,陽光透過水麵,在海底投下斑駁的光影。老鄭、小馬、小唐緊隨其後。四人組成潛水小隊,緩緩向暗礁區下方的入口靠近。
距離入口還有十米時,小唐的探測器突然發出“滴滴”警報——屏幕上,青綠色球菌的活性值開始緩慢上升。
“小心,”林風通過通訊器提醒,“我們正在靠近菌群活躍區。”
就在這時,遠處的海水中,一道微弱的綠光一閃而過,隨即消失。
“那是什麼?”小馬緊張地問。
“不知道,”老鄭冷靜回答,“繼續前進,目標入口。”
四人繼續下潛,離入口越來越近。突然,林風感到腳下一滑,整個人不受控製地向下墜去——原來入口處的海水竟形成了一道無形的漩渦,正將他們緩緩吸入。
“是逆向水流!”老鄭大喊,“漢朝人用磁石和水脈構建了入口的屏障!”
林風握緊手中的骨符,對準入口凹陷處,猛地插了進去。
“哢嗒——”
一聲清脆的機關聲,從海底深處傳來。
緊接著,整個暗礁區開始震動,入口處的海水逆向旋轉,形成一道巨大的漩渦,將四人瞬間吞沒。
通訊器裡,傳來阿水焦急的聲音:“林隊!你們還好嗎?信號……信號正在減弱!”
林風眼前一黑,失去了意識。
當他再次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一個乾燥的、由巨大岩石構成的通道裡。老鄭、小馬、小唐也陸續蘇醒,身上的潛水服還在滴水。
通道儘頭,一片漆黑。
但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類似鐵鏽的腥氣——那是永生水菌群的味道。
他們,終於進入了“水神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