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午。
東海臨時基地的指揮帳篷內,氣氛凝重。
林風、老鄭、阿水圍在一張巨大的海圖前,海圖上疊加著衛星遙感影像和聲波探測數據。劉玥站在一旁,手裡拿著那塊從夜郎墓帶出的水神玉圓盤,正小心翼翼地將它放在一個特製的支架上。圓盤直徑約半米,表麵刻滿了細密的水文紋路,在頂燈下泛著幽藍的光澤。
“準備好了嗎?”劉玥抬頭問。
老鄭點點頭,啟動了電腦程序。屏幕上,衛星圖與玉圓盤的影像開始自動對齊。起初,兩者似乎毫無關聯——玉盤上的紋路蜿蜒曲折,如同活物;而衛星圖上的海底地形則顯得雜亂無章。但隨著程序不斷微調角度和比例,奇跡發生了。
“看!”劉玥指著屏幕,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
玉圓盤上最粗的一條“水脈導流紋”,竟與東海海底一條深埋的岩壁裂隙完全重合。更令人震驚的是,玉盤上其他幾條次要紋路,也一一對應著衛星圖上標注的“異常水文區”,形成一個完整的網絡。
“這不是巧合。”老鄭推了推眼鏡,語氣肯定,“這是一個精密的‘水脈定位係統’。漢朝人通過觀察水神玉的紋路,找到了東海與夜郎水脈相連的節點,然後在這裡構建了‘水神之源’。”
林風凝視著屏幕,心中豁然開朗。夜郎的水神玉並非孤立存在,它隻是一個更大係統的一部分——一個橫跨千裡、連接西南與東海的水脈網絡。而東海的“水神之源”,正是這個網絡的另一端,也是漢朝人囚禁永生水核心菌群的終極牢籠。
“不對。”阿水突然開口,打破了沉默。他一直站在角落,默默觀察著屏幕,此刻卻眉頭緊鎖,指著海圖上三個紅點,“這三個地方,水脈圖上標的是‘拐點’,但衛星圖上顯示的卻是暗礁群。按道理,水脈拐點應該是能量彙聚處,不該是實心礁石。”
林風湊近一看,果然,海圖上三個標注為“異常拐點”的位置,在衛星圖上都是密集的暗礁區,與玉圓盤上流暢的水脈紋路格格不入。
“這三個拐點……”老鄭突然想起什麼,快速翻閱著資料,“和夜郎暗河的三個拐點位置,在經緯度上存在某種鏡像關係!像是……像是人為鏡像複製的!”
阿水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他猛地從帆布包裡掏出《水族古事記》,翻到其中一頁,指著一段用朱砂劃出的水文:“這裡寫著‘三水歸一,血啟其門;三礁為障,魂鎖其淵’。原來這三個暗礁群不是自然形成的,是漢朝人用來‘鎖魂’的屏障!”
“鎖魂?”小馬不解地問,“什麼意思?”
“水族傳說中,水脈是有‘魂’的。”阿水的聲音低沉,“漢朝人在水脈拐點設置暗礁,就是為了阻斷水魂的流動,讓‘水神之源’成為一個封閉的囚籠,既不讓裡麵的東西出來,也不讓外麵的水魂進去。這三個暗礁,就是囚籠的三道鎖。”
林風心中一沉。如果阿水所言非虛,那麼要真正進入“水神之源”的核心,不僅要破解入口機關,還必須先打開這三道“水魂之鎖”。而目前,他們連第一道鎖都還沒摸到。
“小唐,”林風轉向正在檢測水樣的小唐,“立刻分析這三個暗礁區的水質,看看菌群活性是否有異常。老鄭,用聲波透視儀對暗礁群進行穿透掃描,確認內部是否有中空結構。”
“明白!”兩人齊聲應道。
就在這時,帳篷外傳來一陣喧嘩。一名隊員跑進來報告:“林隊!漁民又發現‘綠光海麵’了!就在西北方向五海裡處,持續時間比上次更長!”
林風立刻抓起對講機:“全體注意!‘探源號’立即前往目標海域!阿水、劉玥跟我走,其他人留守基地,繼續分析數據!”
二十分鐘後,“探源號”抵達目標海域。海麵上,一道直徑約百米的綠光區域正幽幽閃爍,如同海底升起的一輪綠色月亮。綠光中心,海水似乎在緩慢旋轉,形成一個無形的漩渦。
“放下潛水器!”林風下令。
遙控潛水器緩緩下潛。攝像頭傳回的畫麵中,綠光來自海底一層厚厚的青綠色菌群,它們正以某種規律脈動,仿佛在呼吸。而在菌群下方,隱約可見一片巨大的、由巨石堆砌而成的結構——正是其中一個“異常拐點”的暗礁群。
“掃描到中空結構!”老鄭在船上興奮地喊道,“暗礁群內部有通道,直徑約三米,通向海底深處!通道入口……形狀與蛟骨符完全匹配!”
林風的目光落在阿水身上。阿水正緊盯著屏幕,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脖子上的銅鈴,鈴身水文在綠光映照下,竟也泛起了微弱的紅光。
“看來,”阿水抬起頭,眼神複雜地看著林風,“我們找到第一道鎖了。”
林風點點頭,心中卻升起一絲不安。漢朝人設置的三道鎖,絕不可能輕易打開。而這第一道鎖背後,等待他們的,究竟是通往核心的通道,還是另一個致命的陷阱?
他深吸一口氣,下令:“準備下水。這一次,我們不僅要找到通道,還要弄清楚,這三道‘水魂之鎖’,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
海風吹過,綠光依舊在海麵上閃爍,仿佛在無聲地召喚。而海底深處,那三道古老的枷鎖,正靜靜等待著被喚醒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