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你們不知道,劉使君眼下也乾不過袁術,把自己的兒子都送到袁術處當質子了。
路口處,一個老人垂首坐在路邊的木樁上,衣衫很舊,若有所思,似乎已經走不動了。我跳下馬,走上前,把自己的鬥蓬披在他的身上,又叫道:“來人,拿些乾糧來!”文聘解下自己的乾糧袋,連著一壺水,交到老人的手中。
那老人一愣,抬頭看看我們,忽然間笑了,問道:“不知道這位小哥怎麼稱呼。”
小哥?我一笑,不想此時說出名字,不然豈不是有示恩之意。不過,文聘已經快言快語的答道:“這是劉使君的公子劉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人點頭:“人皆言劉使君父子仁慈,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可惜,劉公子救在下一人,卻救不得這數十萬流民。”
我見他起到父親,當即肅然而立,又聽他出言不俗,觀其相貌清雅,鬆形鶴骨,器宇不凡,雙眼明亮,不似普通人,當即起了疑心。拱手施禮道:“適才小子冒昧,不敢請問老丈如何稱呼。”
“公子客氣了,山野匹夫司馬徽是也。”
“啊!您就是名聞天下的水鏡先生!”我這下吃驚之極,這位老人居然就是大賢司馬徽。
“不敢,漏名不足以汙公子之齒。”司馬徽顯然也沒有想到我居然知道他,不過卻麵無得意之色,隻是淡淡的,用手指指周圍的流民:“不知公子對這些人有何打算?”
我便與他席地而坐,將自己的打算與他說了。
他越聽越奇,連連點頭,終於歎道:“公子真乃人中之龍,必非池中物。他年雲台閣上,必有公子之名。”
我搖頭道:“先生過獎,劉琦的這些打算,都是想當然罷了,若要當真顯出效果,不死人,不鬨疫病,那還要大家群策群力,方能渡過這個難關。”
“群策群力,說得好啊。得人心者得天下,袁術倒行逆施,殘害百姓,雖然眼下強大,覆亡不遠。不出三年,南陽郡就會重回使君父子之手。”
“借先生吉言吧。方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我父子有心除賊,無力回天。這次我為質子,去袁術處,不知先生可有什麼教導我的麼?”
“袁術其人,目光短淺,心胸狹窄,任人為親,不足為慮。公子此去,他當以子侄之禮相待,公子隻小心不要惹了他的兒子和女兒也就是了。”
“此話怎麼講?”
“袁術有一子一女,兒子叫袁曜,十二歲,女兒叫袁暉,十歲。這兩個孩子自幼嬌慣,說一不二,就算是袁術手下的大將,惹了他們也是說關就關,說打就打,毫不客氣。公子若去,必與他們相見,到時相處得順利也還罷了,若相處不好,隻怕公子難免受苦。”
“原來如此,劉琦記下了。”我向他施禮,複道,“先生,眼下我父親初入荊州,人手不足,又被袁術欺淩,數十萬流民進入南郡,一個不測,隻怕便生大亂,不知先生能否看在蒼生麵上,相助我父子一二。”
這個司馬徽是個奇士,又是個隱士,一生不曾為官,據史上記載,劉表曾親自到田間地頭與他一起勞作,勸他出山為官,他也不肯,劉備幾次相勸,他還是不肯,到曹操逼他為官,他卻病死了。我這樣相勸,隻怕他也是不肯。
果然聽司馬徽道:“司馬徽山野之人,性格疏狂,實無益於使君和公子。”
我黯然道:“既如此,是劉琦魯莽了,告辭。來二十名士兵,護送先生和其家人前往襄陽,幫先生一家安置好了便回府中,不必隨我去宛城了。”
我轉身離去,正要上馬,卻聽司馬徽道:“公子贈袍之德,司馬徽必有後報。公子一路小心。”
我心中不由一暖。
複向北行,一日日過了朝陽、新野、安眾、穰縣、涅陽,到了宛城。
這就是我們荊州真正的治所。
這就是我們荊州最大的城市。
可惜他卻在袁術的手中。
我望著那城門感歎了片刻,然後將鞭子一揮,道:“進城!”
喜歡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